全国人口普查是由国家来制订统一的开展时间节点和统一的方法、项目、调查表,各地相关部门严格按照指令依法对全国现有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一次全项调查登记,普查重点是掌握分析预测各地现有人口发展变化,主要就是了解性别比例、出生性别比、单身、适婚人口、老龄人口等,全国人口普查也属于国情国力调查。
2022年达州总人口数量暂未公布,以下是最新的人口普查的数据,仅供参考。
一、达州总人口数量是多少(外来+常住人口)
截至2019年末,达州户籍人口为658.94万人,常住人口574.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7.14%。全年出生人口46059人,出生率6.67‰;死亡人口31977人,死亡率4.70‰;自然增长率1.97‰。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侗族、瑶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达州市常住人口为5385422人。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减少82670人,下降1.51%,年平均下降0.15%。
全市共有家庭户2012786户,集体户66016户,家庭户人口为4947145人,集体户人口为438277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6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3人减少0.67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769844人,占51.43%;女性人口为2615578人,占48.57%。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60上升为105.90。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931024人,占17.29%;15—59岁人口为3249987人,占60.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1204411人,占22.3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967394人,占17.96%。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3.07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2.41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7.05百分点。
全市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72674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742150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058925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724292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市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313人增加到6920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9101人增加到13781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9046人减少到38231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6242人减少到32018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55388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00352人,文盲率由4.68%下降为2.89%,下降1.79个百分点。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682166人,占49.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703256人,占50.2%。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893748人,乡村人口减少976418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7.1个百分点。
二、达州简介
达州,地处四川东部,辖4县2区1市(宣汉县、开江县、大竹县、渠县、通川区、达川区、万源市),辖区面积1.66万平方公里,2021年末常住人口537万人,是人口大市、资源富市、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和革命老区,享有“巴人故里、红色达州、中国气都”之称。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达州历为州、郡、府、县所在地,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制史。达州曾是5300多年前古巴人繁衍生息的沃土,媲美三星堆的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见证了远古巴人文明的辉煌历史。达州汉阙存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汉阙群。达州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浴血奋战,当年8万多人参加红军,2万多人为国捐躯,孕育了张爱萍、陈伯钧、向守志、魏传统等50多位共和国将军。
环境优美,宜居宜游。达州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最高2458.3米、最低222米,明月山、铜锣山、华蓥山纵卧其间。达州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森林覆盖率45.6%,年均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均300天以上。达州自然、人文景观异彩纷呈,现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荣获省级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和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市等荣誉称号。
资源富集,物产丰饶。达州是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是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已发现各类矿产资源42种。其中,天然气资源总量3.8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7200亿立方米,年产量100亿立方米以上,附产硫磺220万吨以上,是亚洲最大的硫磺生产基地;查明煤炭资源储量9.75亿吨,是四川省1/3主焦煤基地之一;水泥用灰岩资源储量大、质量优,已查明资源储量4.6亿吨,远景储量34.47亿吨;已探明钾盐资源储量近1500万立方米,液态钾盐天然卤水含钾、锶、锂等微量元素,均达到了开发利用的价值,远景潜力巨大。达州还是中国苎麻之乡、中国黄花之乡、中国乌梅之乡、中国糯米之乡、中国油橄榄之都、中国富硒茶之都、中国醪糟之都。
区位独特,交通便捷。达州地处中国版图中心,是成渝、关中—天水、大武汉三大经济区的重要连接带,是四川对外开放的东大门和通江达海的东通道。达州是全国公路运输主枢纽城市,是四川首批交通强市试点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定位达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达州火车站是西南第四大火车站,成达万、西达渝双高铁将在达州十字交汇,正式融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达州河市机场已通航“北上广”等16个大中城市,新建的达州金垭机场即将通航。
产业完备,发展迅速。达州已初步形成以能源化工、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轻纺服饰、医药健康、绿色建材为主导的“3+3+N”现代产业体系,“2+7”产业园区加速发展,达州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获全国农产品加工基地称号。达州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国家优质生猪生产基地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地区,粮食产量连续9年居全省第一。大竹县连续多年入选“中国西部百强县”,宣汉县被省委省政府纳入全国百强县培育名单。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西部大开发、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在达州交汇叠加,达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抢抓战略机遇,大力推进“157”总体部署,不断强化“示范”担当、放大“中心”优势,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