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苦读都会在这一刻奋笔疾书中蓄力而发。每一年的高考都吸引着亿万家长的心,牵动着每位老师的情绪。莘莘学子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精心准备,即将迎来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考验。高考可以说是人生中的一大十字路口,选择不同,往后的人生也会截然不同,本文帮大家整理了关于高考200多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名单已经整理好。
一、高考517多分上什么大学
高考517多分可以上的大学名单有:云南民族大学、沈阳农业大学、西藏大学、安徽建筑大学、重庆科技学院、湖州师范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河南农业大学、西藏大学等,具体完整院校名单见下表。
院校名称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云南民族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517 |
沈阳农业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517 |
西藏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517 |
安徽建筑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517 |
重庆科技学院 | 物理 | 本科批 | 517 |
湖州师范学院 | 物理 | 本科批 | 517 |
湖北中医药大学 | 历史 | 本科批 | 517 |
河南农业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517 |
西藏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517 |
山西医科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517 |
山西师范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517 |
河北科技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517 |
吉首大学 | 历史 | 本科批 | 517 |
安徽建筑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517 |
南宁师范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517 |
南京晓庄学院 | 理科 | 本二批 | 517 |
郑州师范学院 | 理科 | 本二批 | 517 |
绥化学院 | 文科 | 本二批 | 517 |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 理科 | 本二批 | 517 |
武汉商学院 | 理科 | 本二批 | 517 |
二、部分517多分可以报考的大学简介
1、
云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培养各民族高级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创建于1951年8月1日,原名云南民族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4月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至今已走过70年历程。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受到党和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党和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接见过我校师生代表;周恩来、彭德怀、陈毅、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李岚清、李铁映、司马义·艾买提等亲临学校视察,关心各族师生的成长进步和学校的建设发展。学校首任正副院长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周保中和张冲两位将军担任。自建校以来,一批学界名流,如著名民族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学家马曜教授,著名民族学和考古学家汪宁生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何耀华教授,著名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和少英教授,著名史学家谢本书教授,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发展的奠基人和中坚力量。
2、
河北医科大学是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初名北洋医学堂,1894年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于天津创办,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西医院校。辛亥革命后,1912年1月19日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发《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北洋医学堂改为北洋医学校。1912年10月22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又颁发《专门学校令》“十六”号令,据此1913年(民国二年)9月北洋医学校更名为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并开始招收本科生。1915年学校迁至保定。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学校被迫停办。1946年1月复校招生。1949年4月更名为河北医学院。1958年学校由保定迁至石家庄。1995年,原河北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为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河北中医学院恢复独立建制。2016年,学校成为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十三五”期间,学校制定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发展目标。
3、
安徽建筑大学是安徽省唯一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始建于1958年。学校是安徽省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省优秀教学管理集体、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
学校设有12个学院,现有64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管、理、艺、文、法、经七大学科门类。全日制本科生16800余人,研究生2400余人。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教师1214人,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52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094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578人。拥有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44人,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24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