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提到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不少人的理解就是要给公务员涨工资了,其实这两者的概念并不同,机关事业单位的范围有多大?很多人并不清楚。那么,今年上海事业单位工资如何调整?请看一下内容:
企业退休人员
①先统一增加80元
②按本人缴费(含视同缴费)每满1年增加2.5元
③以本人12月的基本养老金为基数增加2.5%。
①先统一增加80元
②再按照同类人员平均养老金增加4.5%。
注意:上述退休人员中,12月底前,女性年满60周岁、男性年满65周岁的,每月再增加20元。
与此同时,本市还将对底以前按“镇保”规定按月领取养老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养老金130元。
对底以前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规定按月领取养老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基础养老金90元,养老金调整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750元。
发放时间
上述各类人员的养老金从今年1月起增加,并将于6月15日通过相关银行、邮局发放到领取养老金人员的账户中。
上海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新规
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这份近3000字的文件有12大条,其中许多有很强的政策性,很多人表示看不太懂。改革后到底有哪些变化,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
1、改革涉及哪些人?
解读
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
这样规定,与现行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和经费保障制度是相适应的。纳入改革范围的单位和人员,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合的基本养老保险,从而根本改变了制度模式,从单位保障变为社会保障。
2、改革后如何缴费?
解读
单位及其工作人员都要缴纳养老保险费。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0%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费。
本人缴费工资高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倍的部分不纳入缴费基数,低于平均工资60%的以60%为基数缴费,即“300%封顶、60%托底”。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统一计息。
这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是基本一致的,有利于实现制度之间的衔接。这是养老保障筹资机制的重大变革,从较为单一的由财政供款为主的渠道变为单位和个人缴费、财政承担养老保险基金的兜底责任的多渠道筹资,形成单位、个人、政府共担的新机制。
3,改革后养老金怎么计发?
解读
基本养老金待遇分为两部分:一是基础养老金,以社会平均工资和本人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每缴费1年计发1个百分点,即缴费年限越长,待遇水平越高。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累计历年个人缴费的本息,除以规定的计发月数。
这是对退休养老待遇确定机制的重大改革,由原来按“最终工资”的一定比例分档计发退休费,改为主要按照本人历年缴费多少、缴费期长短来计算养老金标准,工作人员的职务、工资变动可以精细计算到每年、甚至每个月,能够充分体现个人全部职业生涯所作贡献。这样规定,也是与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相一致的,更加公平,也更富有激励性,有利于引导单位为每个职工、每个在职职工为自己将来养老保障依法履行缴费义务。
4、改革前后待遇怎么衔接?
解读
总的原则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
“老人”是指改革前已退休的人员,他们原待遇维持不变,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
“新人”是指改革后新参加工作的人员,他们将来退休时,基本养老金为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之和。
“中人”是指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是目前数量最大的群体。对他们“逐步过渡”的政策,主要是两条:
一是他们在改革前的没有实行个人缴费的工作年限确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将来退休时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同时,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等因素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二是设定一定期限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实行养老待遇的新老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这样,基本可以保证原有的待遇水平不降低。
随着“中人”逐渐退休、“新人”越来越多,过渡性的政策安排逐步弱化,新制度逐渐居于主体地位,体现了平稳过渡的改革方针。
5、改革后基本养老金待遇有何变化?
解读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调整不再与同职级在职职工增长工资直接挂钩,而是与企业退休人员以及城乡老年居民基本养老待遇调整统筹考虑。
这也是一个重大变革,有利于避免相互攀比,逐步建立起兼顾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