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政策

延迟退休方案拟订最新消息或2019年正式推出

发布时间:2023-09-16 18:57:10

10月14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介绍“十二五”以来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就时表示,经中央批准后,人社部将向社会公开延迟退休改革方案,通过小步慢走,每年推迟几个月,逐步推迟到合理的退休年龄。他同时透露,要到2017年才能正式推出延迟退休具体方案。

  延迟退休越来越近。

  10月14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介绍“十二五”以来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就时表示,经中央批准后,人社部将向社会公开延迟退休改革方案,通过小步慢走,每年推迟几个月,逐步推迟到合理的退休年龄。他同时透露,要到2017年才能正式推出延迟退休具体方案。

  “通过前期的磨合与讨论,人社部的方案已经拟订完毕,下一步就是走国务院审批、征求意见、进一步讨论等程序。”10月16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

  渐进式延迟

  其实,同样的口径,同样的推出时间表,在今年全国两会的记者会上,尹蔚民就有所提及,而那也是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明确回应延迟退休的问题。他当时称,希望今年能够把延迟退休方案制订出来,报经中央同意后向社会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的情况修改完善,2017年正式推出;不过,推出后至少5年以后才会实施。

  而这,也是多年来首次较为明确地提出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的时间表,如今的再次提及,无疑是在为明年的征求意见做铺垫。

  对于采取渐进式“小步慢走”的基调,早在2013年人社部对外征求涉及方案时就已涉及。当时,来自社科院、人大、清华、武大等院校的多个专家团队参与制订了多套改革备选方案;其中,受关注程度比较高的则属清华大学和社科院提出的两套方案。

  清华方案建议:从开始,1965年出生的女性职工和居民应当推迟1年领取养老金,1966年出生的推迟2年,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女性65岁领取养老金;从2020年开始,1960年出生的男性职工和居民推迟6个月领取养老金,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男性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同时,艰苦岗位的男女职工可以提前10年领取养老金,也就是男女分别进行延迟领取,用15年的时间完成该项工作。

  而社科院的方案建议,每几年延长3个月,延迟5岁用20年的过渡期,但为了避免制度碎片化,特殊群体并不单独列出。

  “延迟退休年龄方案一定会考虑到各种不同人群的需要,是有弹性的。”杨燕绥强调。

  为此,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延迟退休年龄走的肯定是弹性的路子,分步骤稳步推进,不可能一下子延迟很多年。同时,允许劳动者做出自由选择,是否选择延迟退休自己说了算。”

  同时,尹蔚民明确表示,目前世界上所有国家的退休年龄,除了非洲的一些国家之外,大多数国家都是在65岁、67岁,而且都是渐进式延迟的,而我国现在是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按人社部所言,实际退休年龄“平均不到55岁”,也就是说,退得早加之我国又是一个急剧快速老龄化的国家,延迟退休已是刻不容缓。

  配套措施需跟上

  众所周知,延迟退休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扩大劳动年龄人口规模,降低每个劳动年龄人口供养的退休人数,增加经济发展的劳动力供给。

  从2012年开始,我国劳动力总量虽然处于高位运行,同时,“十三五”期间不会出现明显下降,但劳动人口已达到峰值开始下降。人社部预测,“十三五”期间,每年需要在城镇安排就业的人数将维持在2500万人;其中约1000万人是登记失业人员。

  同时,尹蔚民明确表示,我国就业方面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总量压力依然巨大,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随着老龄化高峰的步步紧逼,这种矛盾还会日益加剧。

  有数据表明,最近几年,中国每一天都有接近25000人进入到60岁以上老年人的行列。从企业退休职工的增长速度来看,如果按照2012年全国净增长620万退休人员计算,全年252个工作日,平均每天为24800人办理退休,几乎秒针每跳动一下差不多就有一人退休。

  这代人恰恰是计划生育政策最早的一批响应者,他们中很多人只生育了一个孩子,构成了职工养老保险的抚养比是3.04∶1的局面,也就是3个人养1个人,如果继续延续现有养老制度,到了2050年,该比例将下降到2.94∶1,毫无疑问,老龄化高峰已步步紧逼。

  “延迟退休对劳动力的供给不是量的问题,更是结构的问题,比如,农村有大量富余人员需要转向服务业,尤其是涉及老人和孩子的服务业,这部分缺上千万人的岗位。”杨燕绥强调,延迟退休年龄这套方案在制订过程中,国务院层面会为其配备多种配套措施,比如,养老金的制度结构,它不仅是财务问题更是年轻人对养老金制度的支持问题,尤其个人账户一定要体现出多工作、多积累的特性。

  杨燕绥强调,农村富余人员和加工业大龄人员向服务业转移需要很多的政策支持,比如,需要职业培训、咨询、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同时,由于这部分人的精力以及时间有限,还需要社保缴费能否按照小时为单位计算等一系列政策。

  据记者了解,清华大学方面的养老团队已针对延迟退休的配套方案作出了一套计划,希望在推行延迟退休年龄的同时,解决相应人员向专项服务业转型的问题。

  推行延迟退休年龄刻不容缓,甚至需要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从而减轻实施的阻力。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孙博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延迟退休年龄是我国应对养老金缺口、劳动人口供给等方面的必然选择,但是,如果仅仅是通过增加老百姓工作年限,减少领取年限来缓解养老金缺口,并没有体现政府的养老责任,同时,推行的阻力相对较大。

  在孙博看来,鼓励式的延迟退休应成为方案的主旋律。

  【拓展】

  2015关于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分析

  延迟退休,会否只是多了聊天的老头和老太?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10月14日称,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人社部将向社会公开延迟退休改革方案,通过小步慢走,每年推迟几个月,逐步推迟到合理的退休年龄。他说,我国是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又是一个急剧快速老龄化的国家。这也是推行延迟退休的原因。(10月15日《京华时报》)

  对于我国是世界平均退休最早的国家结论,笔者没有异议。但是,仅仅用年龄衡量也有问题。世界各国存在着环境的差距,存在着体质的差距,不可用平均退休年龄一概而论。而且,即使在我们国家,工种的不同,对于退休年龄的需求也不同。比如说,一名官员,他可能70岁退休也不成问题。因为70岁的他看上去可能还像60岁。可是,如果是一位生产一线的工人呢?60岁的他已经像70岁了,他是“60岁的人70岁的身体”。硬是逼着他坚守岗位有何意义?

  我国现在60岁以上人口为2.1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5.5%。根据预测,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19.3%,2050年将达到38.6%。通过延迟退休化解养老资金压力,劳动力不足压力,确实能起到一定效果。但是,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无疑,考虑未富先老,是实施延迟退休的主要原因。但是,延迟退休抚不平社会管理造成的三大硬伤。

  硬伤之一:人口老化。人口老化是计生政策固化导致的,尽管目前已经放开了单独二胎,但是这与现实需求还差距很大。专家想象的“婴儿潮”并未到来就是一个事实。生孩子已经不仅仅是意愿的问题了,还涉及教育资源、家庭收入。当一辈子房奴难以致青春的时候,何来人口结构的改变?破解老龄化,破解用工荒,需要人口政策勇敢的纠错。但是,即使是鼓励生育能够实现,还需要社会环境的改变。比如能不能让每一个人都“天下寒士俱欢颜”?

  硬伤之二:机构臃肿。延迟退休确实可以解决用工的问题。可是,看看我们的机关单位,我们真的仅仅是缺人手吗?我们还缺的是有效工作的人口。人浮于事的机关,从看报纸变成了玩游戏,从织毛衣变成了都网购,从喝杯茶变成了喝咖啡。人员不能实现有效工作的最大化,即使都80岁退休,对于事业的发展来说又有啥作用?无非是多了一些只会聊聊天的老头和老太而已。

  硬伤之三:管理漏洞。这次推迟退休年龄,还有一个最大的考虑,就是养老资金出现了漏洞。也就是说如果按照以往规定的年龄退休,就会在养老金发放上出现问题,延迟之后能够有所缓解。其实,这更是养老金管理上出了问题。假如养老金可以实现有效增值,可以不在股市上出现缩水,也就不至于出现亏空了。这说明养老金的管理是不科学的。这次出现了问题,可以用延迟退休来解决。可是,如果养老金管理模式不变,同样的问题几十年后可能还会出现。那个时候,怎么办?把70岁退休延长到100岁?

  延迟退休抚不平社会管理的“三大硬伤”。解决真问题才是正道。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