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将逐步推进研究所去行政化
百余研究所将撤并为四类
将健全院士退出和退休制度
中国科学院昨天宣布启动“率先行动”改革计划,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对全国100多个研究所进行较大力度的结构调整和精简优化,按照创新研究院、卓越创新中心、大科学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等4种类型进行分类改革。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表示,对个别特色优势和成果产出不明显、长期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所,将可能被撤并剥离。
据白春礼介绍,目前中科院下属研究所有100多所,覆盖数、理、化、天文、地理、生物、信息及高新技术领域,分布在12个分院,基本全国各省都有,再加上院属各类企业,共有400多家单位,科研人员超过3万人。近年来中科院承担的重大课题往往跨多个学科,科研经费也要分成多块,单个研究所通常难以独立支撑课题,因此对研究所的分类管理亟待科学化。
到2020年前,中科院将按照创新研究院、卓越创新中心、大科学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4种类型,基本完成分类定位、分类管理的体制机制设计。其中,创新研究院的任务是打通从科技墙到经济墙的通道,要通过牵头承担重大科技任务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近期将选择微小卫星、信息工程、空间科学、海洋信息技术、药物等5个具备条件的领域开展改革试点。卓越创新中心要瞄准基础科学的前沿方向和重大问题,现已启动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粒子物理前沿、脑科学、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等首批中心的建设。大科学研究中心就是服务平台,为全国科技人员提供有效服务。特色研究所要面向部分行业或区域,服务民生。四类科研机构将建立各自不同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以及相应的评价方式。
在人才人事制度改革上,中科院将实施“新”,建立“特聘研究员”制度,探索按需择优、因人而异地稳定支持和激励领军科技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的新机制,健全开放流动、竞争合作的用人机制,优化创新生态系统,逐步推进研究所去行政化改革。完善院士增选机制,提高中青年院士比例,健全院士退出和退休制度。
对话
有限期聘用就是“非升即离”
对话人:中科院人事局局长李和风
前段时间,清华大学对教学科研人员实行的“非升即离”制度引发了关注。昨天,中科院人事局局长李和风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中科院早在2年前就开始在部分科研院所、部分岗位试点“有限期聘用”制度,今后将完善。这一制度说白了,就是“非升即离(转、停)”。
记者:请您解释一下科研人员的“有限期聘用”制度。
李和风:有限期聘用,就是要求科研人员在规定期限内要晋升到上一级专业技术岗位,如果没有晋升就面临三种选择:离开现在单位,转去其它岗位,或停止在现单位的晋升。但无论是离岗、转岗还是不再参加上一级竞聘,都保留其事业编制。举例来说,对副研究员,我们要求他们在2个聘期,就是10年内晋升到研究员。
记者:中科院的副研究员晋升到研究员,平均需要多长时间?
李和风:通常在5至8年时间吧,个别优秀人才只需要2至3年时间甚至更短。我强调一下,中科院早已经取消了职称晋升的工作年限门槛,近年来也不再强调发表论文数量。
焦点
“取消事业编制”是谣言
本报讯(记者 雷嘉)作为中科院“率先行动”改革计划的重要部分和科研机构分类改革的配套措施,中科院还将对全国3万多名科研人员实施一系列人才人事制度改革,包括对科研人员推行“有限期聘用”制度。近半年来,有关中科院人事制度改革出现了很多讨论和传言。网络上甚至有传言称,中科院要取消科研人员的事业编制,全部采用聘任制,引起了不少基层的青年科研人员担心。昨天,李和风正式向北青报记者辟谣:中科院的改革不包括取消事业编制,国家正在进行事业单位改革,中科院相关人事制度未来会与国家相关政策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