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作文题用的是Ⅱ卷,这个作文题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拨乱反正的一面“望远镜”。应该指导以后语文学习和教学去功利、去浮躁,回归本质,注重生活,注重阅读。
二是审题没问题,编题脱题不容易。高三学生经历了十二年的语文学习,对此作文题,人人皆有心得,人人皆有发言权。
三是对语文素养好的学生的回馈。虽说这个作文题人人皆能言,但是出彩则不易。而那些平时语文素养好的学生,读得多,表达好,这个作文题一定会为他们交出一份满意的语文高考试卷锦上添花。
四是个人兴趣与思维能力的比较好的结合。有思维深度的孩子,会在这个作文的要求下,写出有深度的见解,谈出自己学习语文的独特心得。
传统作文是代圣人言,这个作文有代语文言、代语文教学言、代学生自己言的清新气息,是一个很难得的回归。
西安交大附中语文学科中心主任周勇、语文教师刘莹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杨舒曼):2016高考语文尘埃落定,作文题也纷纷“出炉”。陕西省运用全国Ⅱ卷,作文顺承传统,仍然选用新材料作文形式,话题为考生对语文素养提高方式的认识。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笔者倍感欣慰。“语文素养”作为试题第一次独立出现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并且直接出现在作文中,在学生大量备考社会热点的时候,真正让学生静下心来反思语文学习的目的和方法,探究讨论语文素养提高方式,并以“文”带“化”,展现语文,文学,文化,人文对社会的意义,以规避热点的方式真正考察热点,实为高妙。
“语文”包括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而“素养”指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和能力,内化为人的素质与修养。
作文材料贴近考生生活,作为陪伴考生十二年的语文学习,对考生来说是极为熟悉的,能较好的引导考生袒露心声,发表观点,启发性极强。材料提供了三个角度,即: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要求考生比较三条途径,谈谈如何提高语文素养。无疑三个方面都能提高语文素养,但三个方面侧重点不同,所产生的效果和作用也有区别,考生应注重比较不同方式的不同效果,并强调三者配合的有效性;当然也可三者比较,得出个人倾向采用的方式方法。
从课堂有效教学角度,考生可以论述课本中中国语言文字铿锵有力,音韵有声的美感对其“语言”以及“审美”等语文素养的提高意义;可以引证课本中富有人文精神的先贤启发我们的精神气质,进而内化我们的语文素养。从课外大量阅读角度,考生可以引古论今,谈谈自己在阅读中的体会,建立“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涵养形式;可以论证书籍、阅读对人类精神文化的建构作用,进而谈大量阅读对语文素养提高的意义。从社会生活实践角度,考生可以从大量的文学经典中体会出“实践出真知”的内涵,四大名著以及古典诗词等经典文学著作都是作者在现实的启发下完成的;考生也可通过感悟自然现实与诗词经典的契合,关照“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的写作本质,进而真正做到知人论世,情景再现,从而提高语文素养;考生还可探究个人语文素养提高对社会、民族精神气质建构的重要意义,深入探究社会精神建构与语文素养提高的辩证关系。
考生想要写出出类拔萃的文章可以从三点入手。第一:因材料指引文学特征,考生可以引经据典,丰富例证,展示才华。第二:使文章既有感性文化因素,又有理性思辨色彩,注重思辨,论述三者是如何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视所选角度的文化意义。第三:认识上升到社会层面,在论述中能关照自身或社会,体现出语文素养与社会精神文化建构的关系,能以自我关照世界,以世界反思自我。
写作教学体现着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化积淀和人文精神。要求学生在审题时要能透过迷雾看到本质,能静观世相,反思本体,能抽象出事件背后的意义,更能了解这种意义之外的精神气质,以及这种精神气质对当下社会的作用,并通过作文展现出高中毕业生应有的担当和责任。这也是命题人希望通过写作考察出的方向。
高考数学科目考试结束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刘三阳和部分中学数学教师对我省数学科目试题进行了简要分析。陕西等省区使用的全国高考数学试卷(Ⅱ卷)突出“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重视实践应用,切合社会现实,契合中学实际,符合考试大纲。试题平和平稳,能力立意,探索创新,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教学改革,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试题考查数学基础知识题目设计探索创新
数学试题充分考查考生对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理科第1题考查复数与复平面上点的对应关系,理科第2题、文科第1题考查集合的简单运算,其中包含不等式求解,理科第3题、文科第13题考查平面向量运算,理科第9题、第13题、文科第15题考查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同时,试题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例如,文科第10题、文理科第12题、理科第16题、第21题和文科第20题从各个角度考查了函数,理科的第6题、第14题、第19题和文科的第4题、第7题、第19题考查了立体几何,理科的第4题、第11题、第20题和文科的第5题、第6题、第21题考查了解析几何,理科第10题、第18题和文科第8题、第18题考查了概率统计。
数学试题以能力立意,注重从知识交汇处命题,考查各种数学能力,重点考查逻辑推理能力,特别是推理论证能力,例如,理科第14题、第15题、第19题、第21题、第22题、第24题和文科第16题、第19题、第21题、第22题、第24题。立体几何题综合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解答题比较充分地考查了运算求解能力,解析几何题和函数与导数题考查了考生的综合素质,数据处理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考查。在题目设计上探索创新,如理科第15题、文科16题利用生活情境考查逻辑推理能力,文理科第17题考查考生对新函数定义的理解和运用。
考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试题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以有关知识为载体,考查数学思想和通性通法,例如,文理科第12题、文科第3题、理科第20题、文科第21题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理科第17题、第21题和文科第20题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全卷多处体现了函数与方程、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统计与概率的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得到体现。
数学试题联系社会实践和考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考查考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数学的作用和价值,有助于引导中学数学教学对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理科第5题的志愿者活动、文理科第18题的保险费用设计和文科第8题的交通红绿灯设计都凸显了对应用能力的考查,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和时代气息。
英语:考察思维,注重运用,引领教学
西安高新一中高级教师,高三英语备课组组长樊晖
今年陕西省英语试卷是十年后回归使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试卷的第一年。全国卷取消了沿用多年的单项选择题,单词拼写。今年的题型为听力、阅读、完形填空、语法填空、短文改错和1篇作文,其中听力,语法填空和阅读中“七选五”都为新增题型。从试卷整体来看,全国卷侧重考查考生的语篇层面理解和词汇运用能力。整份试卷与以前相比,强调建立在理解语篇意义和把握逻辑连贯的基础上,更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些变化一定会对现在中学英语教学产生巨大的改变和推动,引领中学英语教学朝正确的轨道发展。本文力求从三个方面对本试卷进行简要评析。(由于未见到听力原文而无法准确判断听力的测试要点,故在此不作评析)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包括两小节,第一节有4篇阅读,语言材料语境真实,语言地道,素材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融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试题覆盖面广,又重点突出。A篇广告阅读,沿袭全国1卷常规,4个题均为细节题,全部可以通过定位技巧做答。B篇是一篇故事体裁的文章,老师通过游戏了解孩子的创造性,并鼓励孩子发现自己的创造能力。C篇为说明文介绍网上读书会,让人们将书本可以随意放置在公共区域的任何地方,他人可以拿来阅读并在该网站上写下书评,使得人们在互联网中能够通过书本进行真实的交流。D篇围绕一起前往南极圈的海难遗留下的照片讲述该航行的起因与结果。
第二节为七选五难度中等,提供给人们如何构建自己的花园的建议。行文逻辑非常清晰。
知识运用
本部分试题两小节中的第一节为完形填空。作者通过自己由于电话中旅行代理人冷酷的声音而误认为热心的她是冷漠的一件事,表明了电话虽然能够让人了解对方但影响却并不准确。完型重点考查词汇运用。其所设的词汇选项并不拘泥于考查考生对词汇本身的理解,还侧重考查考生的语篇层面理解和词汇运用能力。所提供的选项中,形式和词性无误,只有词义差异,学生必须在理解语篇意义和把握逻辑连贯的基础上,选择最得体的词义。本次试题中,43题和60题是两个易错题,43题考查上下文逻辑连贯性而60题仅仅知道词意是不够的。这篇完型体现了课标提出的对学生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有利于使教师和学生认识到,脱离语境学习语言知识是无法有效表达意义的。
第二节的语法填空题为今年的一大特色,在语篇中考查语法和词汇知识。今年的语法填空题是一篇议论文。所考查点实词为主,兼顾虚词。词法、句法并重,突出词汇基本运用,尤其是名词单复数,动词的时态和非谓语动词的考查。对于冠词的考查以短语的形式出现,非常清楚。
英语写作
本部分也包括两节,第一节为短文改错,重点考查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改错的考察点也非常清晰。
第二节为写作,书面表达沿用了多年的书信应用文,写作最终仍以“Yours,LiHua”结尾,也在预料之中,也使考生在考试中多了一份自信与淡定。要求学生写一封信邀请英国朋友Peter来校参加摄影展,实用性很强。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有类似的写作练习,所以具有考查的效度,体现了教与测之间的关系。
综合来看,今年的全国卷让我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高考英语命题改革的强烈动力与题型的稳定性。注重现行教材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多种体裁的阅读能力,和熟练的语言表达能力。命题中彰显出的变化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不断的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向和目标,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重视知识传授的泥潭中跳出来,转变为注重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从纯粹的语言教学者转变为学生成长求学过程中的一盏明灯。从考分的关注转移到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文关怀上来和生活能力上来。从而真正的助力考生圆梦高考。
高考试题的特点和难易程度,依旧是一个备受学生和家长关注的话题。对此,记者有幸邀请到了陕西省的名师,评析陕西高考理综试卷。
物理:稳中求新
西安高新一中物理教师、高三物理备课组组长李凯华
一、高考试题综述
陕西省高考理综试卷采用了新课标全国Ⅱ卷,物理部分分值仍为110分,占理综全卷300分的36.7%。题目类型也相对固定,仍分为8个选择题、一力一电两个实验题、两个计算题和选修题四个部分,在全面检测双基的同时,注重对物理思想方法与能力的考查,强调通式通法,稳中求变,变中求新,考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整体来看,试题的思维量、计算量相对有所下降。
试卷特点还是坚持稳中求新:“稳”体现在:(1)试卷结构与几乎相同,选择依然是四力四电,实验题、计算题的考查内容及分值与完全相同,仅选修部分第1小题由去年的填空改为选择,分值仍为5分。(2)整套试卷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点考查,强调通式通法,重视考生的基本技能。“新”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打破以往的固有题型分布,如全卷中未考查近几年必考的热门题型???天体运动;压轴题考查内容由以往的电磁学转变为动力学,说明高考命题在打破以往固有命题模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必修内容的考查,更加贴近生活实际。
二、物理试题特点
1、注重对基本物理概念、基本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建模能力的考查
如14、15题注重对基本物理概念、基本物理规律的理解应用,体现高考物理会继续重视通式通法和基本物理能力的考查;同时注重理论与实际背景的紧密结合,如19题中小球运动时所受阻力与其半径成正比这一实际情况,20题法拉第圆盘发电机,要求考生抓住实际问题的关键点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在相互联系中理解和运用基本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这也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回归正常轨道,培养出对当今社会有用的人才。
2、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
如实验题23题,貌似半偏法但却考查串联分压,考生只有在动手做实验的基础上独立思考,才能得到正确结果。
3、试题呈现形式多样,注重考查获取、加工物理信息的能力
试题采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多种方式结合,增加试题信息的广度,考查考生从不同呈现方式中提取有用信息、加工信息,并利用信息进行物理思维。如21题实物图的应用、22题纸带的信息提取及数据处理。
解答题的试卷结构及分值与相同,难度持平,重点考查分析综合能力;如24、25题这种常规题型考生比较熟悉,比较新的地方是25题的第2问综合考查了竖直面上的圆周运动(轻绳模型),虽然加了一些难度,但是还是常见的题型。我估计学生在答计算题的时候应该感觉到莫名的熟悉感,因为这两道题似曾相识,该题的呈现形式中规中矩。选修模块较难度下降。
纵观全卷,各模块试题由易到难,具有较好的区分度,试卷整体难度梯度较下降。对于下届考生,高中物理学习的重难点仍然是动力学和电磁学,但应摒弃以往“电磁压轴”的理念,因为二者比重相当,万不能厚此薄彼。
从2010年开始,新课程标准下的陕西高考已实施七年,笔者通过对近三年试卷分析发现:陕西高考物理在课标理念、试卷结构、题型及命题风格上都在稳中求变,在全面检测双基的同时,注重对各种物理思想、方法与能力的考查,强调通式通法,稳中求变,变中求新,考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对于决战2017年高考的学生来说,稳扎稳打,在第一轮复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是非常必要的,在学习的同时多思考,多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学好物理,才能利用所学知识更好地为祖国服务,这恰恰是高考的本质目标所在。
化学:稳中求变突显能力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化学教师,高三年级组长,陕西省教学能手韩树团
陕西理综化学试题整体稳定,符合考试大纲。试题立足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突出学科特点,重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结构稳定,题型、题量与往年保持一致。试题重基础,显能力,源于教材高于教材。选择题涉及:化学与生活的基本常识、有机反应、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同分异构体数目、电化学、物质鉴别、化学基本实验等知识点。试题总体稳定,与历年试题比较,不回避常规题、经典题,保持了很好的稳定性,突出了实验内容,如第12题白色粉末鉴别,第13题化学基础实验内容的考查。试题稳中求变,紧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重在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信息的能力。总体来说难度适中,有一定区分度,如果基础不扎实、应变能力不强,得高分也不易。
Ⅱ卷必答题对学生各项化学素养及能力作了全面的测试。考查重点放在分析化工生产中的化学原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能力的考查上。试题难易搭配合理,难度设计遵循先易后难,难点分散的原则,符合考生的答题习惯。涉及内容包括: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物质结构;化学实验等。从知识落点和三维目标的选择角度看,较好的体现了化学课程特色。其中第26题和第27题侧重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的考查,第26题以与氨性质相似的联氨为载体,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平衡常数及氧化还原基本计算;第27题以重要化工原料丙烯腈制备为切入点,考查了化学反应的方向、条件选择,特别对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要求较高,有一定难度;第28题较容易,通过探究亚铁离子和铁离子性质,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包括:物质保存、方程式书写、检验等。试题与去年相比降低了计算量,侧重于化学反应原理内容,突出实验考查,更能体现化学学科特色。
选做模块的试题在知识点数量、能力层级要求、难度等方面基本相当,体现了对选择不同模块考生的公平性。选考试题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尽可能密切联系实际,贴近与化学有关的生产、科技新发现、新进展,突出了学科的时代性和实用性,同时重视了探究能力的考查。第36题化学与技术模块部分联系工业生产实际,通过制备过氧化氢的反应原理及生产流程的分析,与化学基础知识有机融合,题干简洁明了、设问指向明确,减少考生的阅读量,避免理解误区。第37题以化学史料中白铜为载体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包括:化学键、氢键、原子结构、晶体结构等知识。第38题是基本的有机合成题,考查了学生提取相关信息,进行加工、整合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物质名称、结构、性质、反应类型及方程式书写、同分异构数目的判断等常规知识点,同时也突出了新课标的特点。
总之,今年的化学试题稳中求变,注重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考查,彰显化学学科特点。相信学生只要紧扣课本,抓住基础,善于总结,不断积累,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生物:难易题目比例适中,有区分度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生物教师王燕艳
陕西省高考理综采用全国卷(II)今年试题在难度上与去年持平,无偏题怪题,难易题目比例适中,有区分度,可兼顾各层次考生,题目上既注重了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又突出了对考生多种能力的考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突出重要概念的考察
试卷中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DNA的复制、转录和动物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种群密度的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突出了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要概念清晰,对于完成这些考察概念的试题都会非常轻松。
2、突出了对能力的要求
试题除了突出考查对概念的掌握之外,还考察了图表、曲线图及数据分析以及判断推理能力,如31题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内容的考察,要求学生根据表格提供的实验结果,分析处理获知水草的生理状态对溶液的颜色的变化。
3、紧扣教材,突出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试题紧扣教材,考查学生对教材上知识的掌握情况,如选做题的40题卵母细胞去核的方法及动物细胞在培养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变化,注意传代次数,全是教材上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