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2018级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生就要开学了。时光荏苒,至今记得四年前爸爸送我上学时的情景。眨眼之间,大学已经离我越来越远,永远停留在那年6月。这四年,有小确幸也有说不清的遗憾。可能是一张纸写满却从未实现的计划表,也可能是一个个明天约却从未实现的诺言。高考升学网带你一起了解关于2018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录取通知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开学时间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入学考试转专业相关政策,还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宿舍条件分配方案等相关信息,希望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准大学生有帮助。
中国石油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与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神华集团、延长石油)共建、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学校是一所以工为主、石油石化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学科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文学7大门类,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开学报到时间入学指南考试及转专业军训时间说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到,EMS快递查询及发放收到时间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优势专业排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最好的专业排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生报到时间入学须知指南和军训时间入学考试安排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一新生QQ群和微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生群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宿舍条件环境怎么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宿舍图片空调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生宿舍环境内部图片,男生女生宿舍条件(图)
一、历史沿革
中国石油大学于1953年在北京建校,时称北京石油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1969年,学校迁至胜利油田所在地??山东东营,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1981年6月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成立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逐步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格局。2004年8月,教育部批准石油大学(华东)立项建设青岛校区。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学校完成办学结构调整,主体转移到青岛校区。
二、校园概貌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有青岛、东营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4517亩,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青岛校区地处国家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青岛,所在地位于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东营校区地处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生态之城、石油之城??东营。
三、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700余人。有两院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175人,教授、副教授1000余人。国家“”入选者5人,“外专”入选者1人,国家“”入选者5人(领军人才3人、教学名师2人),“”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青年”入选者2人,“”青年学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人;“泰山学者”16人(攀登计划专家2人,特聘专家11人,青年专家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4人。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2个,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山东省教学团队11个。
学校现有各类科研平台、实验室(中心、基地)80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参与共建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6个(其中建有分室4个),各类省部级科研平台18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研究室(中心)17个。学校拥有完善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
四、人才培养
学校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6万余人,其中本科生近19000人、研究生6000余人、留学生1300余人,函授网络在籍生8.7万人。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培养了20多位两院院士以及一大批石油石化行业领军人物和工程技术骨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的世界500强企业CEO母校排名,学校列全球高校第35位、中国高校第6位;恢复高考40年来,本科毕业生当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数,我校居全国高校第20位。毕业生离校就业率连续23年保持在90%以上,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并入选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五、学科布局
学校现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等4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地质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地球物理学等6个一级学科进入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全国前十名。学校建有研究生院,有12个教学学院(部),63个本科专业。有11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六、科学研究
学校坚持以国家能源需求、海洋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战略支点,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平台建设,追求学术卓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能源领域国家863、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等国家层面的项目28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60余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1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课题9项,“973计划”项目1项,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项目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3项。学校能源领域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能力明显提高,“十二五”以来,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41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10项。
学校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已与国内70多家地方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学校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全国64家),依托东营园、青岛园、克拉玛依园,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安全监管监察学院(青岛)。学校重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校办企业山东石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石大胜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既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也是石油石化行业重要的科研中试及工业试验基地。
七、国际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与文化交流,已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等31个国家和地区的141所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实质合作交流关系,与60多所海外院校开展了包括交换学生、联合培养、攻读学位、专业实习等在内的60多个学生海外学习交流项目。借助“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中欧工程教育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国-东盟教育培训联盟”、“环黄海地区东北亚高校联盟”等平台,推动与联盟高校成员的实质性合作交流。学校与塔吉克斯坦冶金学院共建孔子学院。拥有“油气田开发工程”等5个“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先进石油技术国际培训咨询中心”、中沙炼油技术合作研究中心等10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7个青岛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学校每年公派出国访问、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师生1700余人次,邀请来校访问、讲学的境外专家500多人次,举办国际及双边会议10余次。
八、发展愿景
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从办学实际和“双一流”建设规律出发,确立了“两步走”的战略目标,即:到2023年,建校70周年时,若干学科居于国内领先,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基本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到本世纪中叶,建校100周年时,能源领域更多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全面建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建校64年来,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坚持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正在向着“石油学科世界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奋力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