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综合实力排名前十的大学名单分别是: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济南大学、青岛理工大学。
一、2024年山东综合实力排名前十的大学名单
序号 | 名称 | 主管 | 城市 | 985 | 211 | 双一流 |
1 | 山东大学 | 教育部 | 济南 | 是 | 是 | 是 |
2 | 中国海洋大学 | 教育部 | 青岛 | 是 | 是 | 是 |
3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教育部 | 青岛 | 否 | 是 | 是 |
4 | 青岛大学 | 山东省 | 青岛 | 否 | 否 | 否 |
5 | 山东师范大学 | 山东省 | 济南 | 否 | 否 | 否 |
6 | 山东财经大学 | 山东省 | 济南 | 否 | 否 | 否 |
7 | 青岛科技大学 | 山东省 | 青岛 | 否 | 否 | 否 |
8 | 山东科技大学 | 山东省 | 青岛 | 否 | 否 | 否 |
9 | 济南大学 | 山东省 | 济南 | 否 | 否 | 否 |
10 | 青岛理工大学 | 山东省 | 青岛 | 否 | 否 | 否 |
二、2024年山东的大学排名一览表
全国排名 | 学校名称 | 星级 | 办学层次 |
15 | 山东大学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38 | 中国海洋大学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81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91 | 齐鲁工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01 | 山东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03 | 山东农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16 | 山东科技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22 | 山东财经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39 | 青岛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48 | 济南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151 | 青岛科技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159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93 | 青岛农业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198 | 烟台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202 | 山东中医药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208 | 青岛理工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222 | 曲阜师范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227 | 山东理工大学 | 2★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236 | 山东建筑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254 | 聊城大学 | 2★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288 | 鲁东大学 | 2★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294 | 临沂大学 | 2★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309 | 潍坊医学院 | 2★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330 | 山东交通学院 | 2★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330 | 济宁医学院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335 |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 2★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335 | 山东艺术学院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367 | 滨州医学院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367 | 潍坊学院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380 | 德州学院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402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417 | 山东工商学院 | 2★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417 | 滨州学院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434 | 山东女子学院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453 | 山东政法学院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453 | 泰山学院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466 | 山东体育学院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466 | 菏泽学院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472 | 齐鲁师范学院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472 | 枣庄学院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483 | 山东管理学院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492 |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492 | 济宁学院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508 | 山东警察学院 | 2★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516 |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 | 1★ | 区域知名大学 |
三、山东部分大学介绍
山东大学简介
山东大学(Shandong University),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成员。
山东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主体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从诞生之日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
中国海洋大学简介
中国海洋大学(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OUC),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强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为中欧精英大学联盟、北极大学、国际南极学院、国际涉海大学联盟成员,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24年的私立青岛大学。1930年,在省立山东大学和私立青岛大学基础上成立国立青岛大学。后历经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时期,1958年山东大学主体迁往济南,以留青的海洋系、水产系、地质系、生物系等为基础,于1959年3月成立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简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East China)),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成员,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是教育部和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是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设有研究生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
学校起源于1952年11月建立的北京石油学院。1969年11月学校迁至山东,1970年1月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1981年6月设立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2月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并在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的基础上建立石油大学(北京),形成了石油大学(华东)与石油大学(北京)两地相对独立办学的格局;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为现校名。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惧綊鏌熼梻瀵割槮缁炬儳缍婇弻锝夊箣閿濆憛鎾绘煕閵堝懎顏柡灞诲€濆畷顐﹀Ψ閿旇姤鐦庡┑鐐差嚟婵潧顫濋妸褎顫曢柟鎹愵嚙绾惧吋绻涢崱妯哄闁靛牊婢橀—鍐Χ閸℃ǹ鍋侀梺鎼炲劘閸斿本绂嶉柆宥嗏拺閻熸瑥瀚崝銈囩棯缂併垹寮€殿喗濞婇弫鍌炴偩瀹€鈧惁鍫ユ⒒閸屾氨澧涘〒姘殜瀹曟洝绠涢弴鐘碉紲闂佺粯鐟ラ幊鎰矓椤曗偓閺岋紕浠︾拠鎻掝潎閻庢鍠楀ḿ娆掔亙闂侀€炲苯澧紒鍌氱Ч瀹曟粏顦寸痪鎯с偢閺岋綁骞囬棃娑橆潻闂佸憡鏌i崐鏍崲濞戞碍鍏滃瀣捣閻﹀牓鎮楀▓鍨灈妞ゎ參鏀辨穱濠囧箹娴e摜鍘搁梺绋挎湰閻喚鑺辨禒瀣拻濞达絽鎳欒ぐ鎺戝珘妞ゆ帒鍊婚惌娆撴煙鏉堟儳鐦滈柡浣稿€块弻銊╂偆閸屾稑顏�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惧綊鏌熼梻瀵割槮缁炬儳婀遍埀顒傛嚀鐎氼參宕崇壕瀣ㄤ汗闁圭儤鍨归崐鐐差渻閵堝棗鍧婇柛瀣尰濞艰鈹戠€n偀鎷洪梻渚囧亞閸嬫盯鎳熼娑欐珷闁圭虎鍠楅悡娑㈡倶閻愭彃鈷旈柕鍡樺浮閺屽秷顧侀柛鎾卞妿缁辩偤宕卞☉妯硷紱闂佸憡渚楅崢楣冨汲閿旈敮鍋撻崗澶婁壕闂佸憡娲﹂崜娑㈠储閹间焦鍊甸柛蹇擃槸娴滈箖姊洪柅鐐茶嫰婢у鈧娲戦崡鍐差嚕娴犲鏁囨繝褎鍎虫禍鎯归敐鍥┿€婃俊鎻掔墛娣囧﹪顢涘顒佇╅梺缁橆殕瀹€绋款潖濞差亜宸濆┑鐘插€搁~搴ㄦ⒑缁嬫鍎愰柟鍛婄摃椤g偓绻濋姀锝呯厫闁告梹鐗犻幃锟犳偄閻撳海顔愬┑鐑囩秵閸撴瑩鍩€椤戞儳鈧洖鐜婚崸妤€绠涙い鎾跺Х椤旀洖鈹戦悙瀛樼稇妞ゆ垵妫楅埢宥嗙節閸愮偓顔旈梺缁樺姌鐏忔瑧绮绘繝姘厸濞达綀顫夊畷宀勬煛娴h宕岄柡浣规崌閺佹捇鏁撻敓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