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校

青海民族大学特色王牌专业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10-03 11:46:13

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想必很多人关心大学的特色王牌专业,特色专业是指一所学校的某一专业,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一种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专业。那么青海民族大学特色王牌专业有哪些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

一、青海民族大学特色王牌专业有哪些

根据青海民族大学本科招生网公布的数据可知,青海民族大学王牌专业类型有国家级:药学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工艺美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等。省级(直辖市):日语(藏日)专业、法学(藏汉双语诉讼方向)专业等。

青海民族大学特色王牌专业有哪些

序号 专业层次 数量 专业
1 国家级 4 药学、旅游管理、工艺美术、网络工程
2 省级(直辖市) 2 日语(藏日)、法学(藏汉双语诉讼方向)

二、高考填志愿选专业和院校有哪些注意事项

高考志愿如何选学校

一、学校概况不能略掉

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去了解学校的性质、层次、办学类型、收费标准。对于设有分校及多个校区的院校,考生要关注考生在哪个校区就读,其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的印章是否带有分校或校区的字样。

二、录取原则不能马虎

如调档比例、退档情况、加分政策、专业级差、身体受限、外语语种、专业报考等具体要求,每个学校的招生章程都会给出明确的调档比例、退档情况等录取标准。

当你知道自己的高考分数时,你就可以对比二者的齿轮是否吻合,用调档分数线和自己高考分做比较,这会大大提高你的高考志愿录取率。

三、单科成绩不能忽视

有的高分考生,拿到高考成绩单的时候,看见总分500多或600多,达到了理想院校的调档线时就得意忘形,以为自己一定有希望了。哪知,最后却还是因为没注意《招生章程》里的单科成绩,填错了志愿,导致高分落了榜。

三、青海民族大学所有开设专业排名一览表

青海民族大学包含院系和开设专业
院系名称 包含专业 本专科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本科
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 生物科学 本科
生物工程 本科
土地资源管理 本科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与金融(含藏汉双语方向) 本科
会计学 本科
财务管理 本科
工商管理 本科
经济学 本科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社会学 本科
社会工作 本科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专业) 本科
艺术学院 音乐教育 专科
工艺美术 本科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音乐学 本科
工艺美术品设计(民族) 专科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科
通信工程 本科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科
材料物理 本科
物理学(师范类) 本科
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 本科
小学教育 本科
应用心理学 本科
数学与统计学院 统计学 本科
数学与应用数学 本科
信息与计算科学 本科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 本科
计算机学院 电子商务 本科
信息安全 本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含软件工程方向、藏文信息处理方向) 本科
人工智能 本科
网络工程 本科
外国语学院 阿拉伯语 本科
日语 本科
英语 本科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本科
公共事业管理 本科
政治学与行政学 本科
劳动与社会保障 本科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 专科
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科
土木工程 本科
水利水电工程 本科
交通工程 本科
交通运输 本科
能源与动力工程 本科
药学院 药物制剂 本科
药学(藏药学) 本科
药学 本科
体育学院 运动训练 本科
体育教育(师范) 本科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本科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广播电视学 本科
秘书学 本科
汉语言文学 本科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汉藏双语) 本科
应用化学 本科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本科
法学院 治安学 本科
法学(藏汉双语诉讼) 本科
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 本科
藏学院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本科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 专科
2023年青海高考志愿提前批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几个
2023年青海高考志愿可以填报几个学校和专业,退档如何处理
2023年青海海东市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和专业
2023年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和专业
2023年青海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和专业
2023年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和专业
2023年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和专业
2023年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和专业
2023年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和专业
2023年青海西宁市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和专业
2023年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和专业
2023年青海高考志愿能填多少个志愿(几个大学和专业)

四、青海民族大学院校师资介绍

青海民族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12日,是青藏高原第一所高等学府。学校于1979年招收藏语言文学、民族史专业研究生,1981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成为青海省最早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单位。2011年,青海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签订协议共建青海民族大学。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我校与天津大学联合招收培养服务国家战略博士研究生特需人才。2018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办学方向,肩负党的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双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民族地区发展,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青海共命运,谱写了青海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气壮山河的精彩华章。学校始终立足青海大地,面向民族地区,牢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办学的宗旨,坚守民族院校的办学定位,培养了10万余名来自民族地区、服务民族地区的各民族人才,其中有5万余名毕业生在青海工作,8千余名在西藏、新疆工作,先后涌现出以改革先锋杰桑?索南达杰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学生和53名省部级领导干部、1300多名厅局级领导和120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00余名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青海的民主改革、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保护和各项改革发展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目前,共有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汉。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