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到人生的长河里,高考只是一次经历,或成功或失败,都以此为起点开启你继续体验经历人生的大门,只要努力,只要做好自己,都会最终成就自己,本文主要帮大家整理了青海大学预测分数线是多少的话题,包含青海大学在全国各省录取分和录取位次,考生可以对照自己的省份查询青海大学在本省的录取分和位次数据,及2023年青海大学预测分数数据。
一、青海大学预测分数线是多少
青海大学预测分数线是348分到631分之间,最低录取位次排名在79450名到1140名之间,不同的省份录取预测分和位次不同。
1、青海大学在天津2022年综合(化 或 生)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00分,其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4110名;
2、青海大学在福建2022年物理(物理+(选考生物或地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46分,其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8191名;
3、青海大学在福建2022年物理(物理+(选考化学或生物))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50分,其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6324名;
4、青海大学在陕西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78分,其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43334名;
5、青海大学在青海2022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34分,其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186名;
6、青海大学在新疆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17分,其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4870名;
二、青海大学在全国各省最低录取分数线
1、2022年青海大学在全国各省录取分数线
招生省份 | 科目(选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年份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
北京 | 综合(化 和 生) | 本科 | 2022 | 544 | 17717 |
北京 | 综合(物) | 本科 | 2022 | 547 | 17152 |
北京 | 综合(地 或 政 或 物) | 本科 | 2022 | 547 | 17152 |
天津 | 综合(化 或 生) | 本科A | 2022 | 600 | 14110 |
天津 | 综合(化) | 本科A | 2022 | 601 | 13914 |
天津 | 综合(物 或 地 或 政) | 本科A | 2022 | 612 | 11660 |
天津 | 综合(物) | 本科A | 2022 | 615 | 11049 |
天津 | 综合(物 或 生 或 政) | 本科A | 2022 | 615 | 11049 |
天津 | 综合(化 和 生) | 本科A | 2022 | 631 | 8146 |
河北 | 历史 | 本科 | 2022 | 566 | 7438 |
河北 | 物理 | 本科 | 2022 | 537 | 51825 |
山西 | 理科 | 本一A | 2022 | 523 | 23289 |
辽宁 | 物理 | 本科 | 2022 | 531 | 32026 |
吉林 | 理科 | 本一A | 2022 | 504 | 15881 |
吉林 | 理科 | 本一B | 2022 | 403 | 43127 |
黑龙江 | 理科 | 本一A | 2022 | 468 | 24958 |
上海 | 综合(化 或 生) | 本科 | 2022 | 475 | 23018 |
上海 | 综合(物 或 地 或 政) | 本科 | 2022 | 482 | 21514 |
上海 | 综合(物) | 本科 | 2022 | 488 | 20201 |
上海 | 综合(物 或 生 或 政) | 本科 | 2022 | 488 | 20201 |
上海 | 综合(化 和 生) | 本科 | 2022 | 493 | 19101 |
江苏 | 物理(物理+化学) | 本科 | 2022 | 565 | 40274 |
江苏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2022 | 567 | 38366 |
江苏 |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 | 本科 | 2022 | 572 | 34004 |
浙江 | 综合 | 1段 | 2022 | 591 | 57969 |
安徽 | 理科 | 本一 | 2022 | 552 | 37116 |
福建 | 物理(物理+(选考生物或地理)) | 本科 | 2022 | 546 | 28191 |
福建 | 物理(物理+(选考化学或生物)) | 本科 | 2022 | 550 | 26324 |
福建 | 物理(物理+选考化学) | 本科 | 2022 | 551 | 25875 |
福建 | 物理(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 本科 | 2022 | 555 | 24203 |
江西 | 理科 | 本一 | 2022 | 544 | 25869 |
山东 | 综合 | 1段 | 2022 | 541 | 71458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2022 | 560 | 47459 |
河南 | 文科 | 本一 | 2022 | 557 | 9039 |
湖北 | 历史(历史+不限) | 本科 | 2022 | 556 | 6800 |
湖北 | 物理(物理+(化或生)) | 本科 | 2022 | 538 | 36890 |
湖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2022 | 539 | 36279 |
湖北 | 物理(物理+化学) | 本科 | 2022 | 543 | 33823 |
湖北 | 物理(物理+(生或地)) | 本科 | 2022 | 546 | 32007 |
湖南 | 历史(历史+不限) | 本科 | 2022 | 546 | 8480 |
湖南 | 物理(物理+(生物或地理)) | 本科 | 2022 | 536 | 41129 |
湖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2022 | 541 | 37551 |
湖南 | 物理(物理+化学) | 本科 | 2022 | 543 | 36171 |
湖南 |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 | 本科 | 2022 | 545 | 34869 |
广东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2022 | 543 | 79450 |
广东 |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本科 | 2022 | 546 | 76341 |
广东 | 物理(物理+化学) | 本科 | 2022 | 549 | 71544 |
广东 | 物理(物理+(生物学或地理)) | 本科 | 2022 | 555 | 64829 |
广西 | 理科 | 本一 | 2022 | 500 | 33684 |
海南 | 综合(化 或 生) | 本科 | 2022 | 596 | 11135 |
海南 | 综合(政 或 物 或 生) | 本科 | 2022 | 629 | 6545 |
海南 | 综合(物) | 本科 | 2022 | 634 | 5980 |
海南 | 综合(化 和 生) | 本科 | 2022 | 636 | 5753 |
海南 | 综合(地 或 政 或 物) | 本科 | 2022 | 640 | 5339 |
重庆 | 物理 | 本科 | 2022 | 532 | 27557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2022 | 552 | 49417 |
四川 | 文科 | 本一 | 2022 | 557 | 10708 |
贵州 | 理科 | 本一 | 2022 | 493 | 27668 |
云南 | 理科 | 本一 | 2022 | 541 | 27520 |
陕西 | 理科 | 本一 | 2022 | 478 | 43334 |
陕西 | 文科 | 本一 | 2022 | 517 | 6954 |
甘肃 | 理科 | 本一 | 2022 | 497 | 13994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2022 | 348 | 14683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2022 | 365 | 12244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2022 | 384 | 9773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2022 | 425 | 5668 |
青海 | 文科 | 本一 | 2022 | 434 | 3186 |
青海 | 文科 | 本一 | 2022 | 460 | 1842 |
青海 | 文科 | 本一 | 2022 | 482 | 1140 |
宁夏 | 理科 | 本一 | 2022 | 440 | 9125 |
新疆 | 理科 | 本一 | 2022 | 417 | 14870 |
2、2021年青海大学在全国各省录取分数线
招生省份 | 科目(选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年份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
北京 | 综合(物) | 本科 | 2021 | 539 | 17770 |
北京 | 综合(地 或 政 或 物) | 本科 | 2021 | 544 | 16884 |
北京 | 综合(化 和 生) | 本科 | 2021 | 548 | 16248 |
天津 | 综合(化 或 生) | 本科A | 2021 | 589 | 14727 |
天津 | 综合(化) | 本科A | 2021 | 591 | 14334 |
天津 | 综合(物) | 本科A | 2021 | 601 | 12510 |
天津 | 综合(地 或 政 或 物) | 本科A | 2021 | 605 | 11779 |
天津 | 综合(政 或 物 或 生) | 本科A | 2021 | 607 | 11390 |
天津 | 综合(化 和 生) | 本科A | 2021 | 627 | 7842 |
河北 | 历史 | 本科 | 2021 | 567 | 8211 |
河北 | 物理 | 本科 | 2021 | 543 | 49037 |
山西 | 理科 | 本一A | 2021 | 534 | 21915 |
辽宁 | 物理 | 本科 | 2021 | 539 | 28845 |
吉林 | 理科 | 本一A | 2021 | 491 | 16449 |
吉林 | 理科 | 本一B | 2021 | 396 | 38367 |
黑龙江 | 理科 | 本一A | 2021 | 481 | 20579 |
上海 | 综合(物 或 地 或 政) | 本科 | 2021 | 468 | 22835 |
上海 | 综合(化 或 生) | 本科 | 2021 | 473 | 21738 |
上海 | 综合(物) | 本科 | 2021 | 477 | 20819 |
上海 | 综合(物 或 生 或 政) | 本科 | 2021 | 479 | 20397 |
上海 | 综合(化 和 生) | 本科 | 2021 | 481 | 19970 |
江苏 | 物理(物理+化学) | 本科 | 2021 | 546 | 41356 |
江苏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2021 | 551 | 36946 |
江苏 |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 | 本科 | 2021 | 558 | 31480 |
浙江 | 综合 | 1段 | 2021 | 580 | 63277 |
安徽 | 理科 | 本一 | 2021 | 556 | 35990 |
福建 | 物理(物理+(选考化学或生物)) | 本科 | 2021 | 561 | 23881 |
福建 | 物理(物理+选考化学) | 本科 | 2021 | 565 | 22230 |
福建 | 物理(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 本科 | 2021 | 570 | 20223 |
福建 | 物理(物理+(选考生物或地理)) | 本科 | 2021 | 570 | 20223 |
江西 | 理科 | 本一 | 2021 | 560 | 23845 |
山东 | 综合 | 1段 | 2021 | 542 | 71619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2021 | 580 | 42114 |
河南 | 文科 | 本一 | 2021 | 592 | 8893 |
湖北 | 历史(历史+不限) | 本科 | 2021 | 579 | 7859 |
湖北 | 历史(历史+不限) | 本科 | 2021 | 587 | 6130 |
湖北 | 物理(物理+(化或生)) | 本科 | 2021 | 558 | 36603 |
湖北 | 物理(物理+(生或地)) | 本科 | 2021 | 568 | 31351 |
湖北 | 物理(物理+(化或生)) | 本科 | 2021 | 569 | 30796 |
湖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2021 | 571 | 29752 |
湖北 | 物理(物理+化学) | 本科 | 2021 | 572 | 29250 |
湖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2021 | 573 | 28749 |
湖北 | 物理(物理+(化或生)) | 本科 | 2021 | 579 | 25780 |
湖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2021 | 581 | 24824 |
湖南 | 历史(历史+不限) | 本科 | 2021 | 558 | 8470 |
湖南 |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 | 本科 | 2021 | 548 | 40690 |
湖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2021 | 560 | 32451 |
湖南 | 物理(物理+(生物或地理)) | 本科 | 2021 | 560 | 32451 |
湖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2021 | 561 | 31801 |
湖南 | 物理(物理+化学) | 本科 | 2021 | 563 | 30513 |
湖南 |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 | 本科 | 2021 | 571 | 25655 |
广东 |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本科 | 2021 | 531 | 91988 |
广东 | 物理(物理+化学) | 本科 | 2021 | 544 | 76512 |
广东 | 物理(物理+(生物学或地理)) | 本科 | 2021 | 549 | 70420 |
广东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2021 | 550 | 70037 |
广东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2021 | 555 | 63494 |
广东 |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本科 | 2021 | 556 | 63175 |
广东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2021 | 558 | 61199 |
广东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2021 | 561 | 57498 |
广东 |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本科 | 2021 | 573 | 45434 |
广西 | 理科 | 本一 | 2021 | 521 | 27314 |
海南 | 综合(化 或 生) | 本科 | 2021 | 586 | 12038 |
海南 | 综合(物) | 本科 | 2021 | 608 | 8682 |
海南 | 综合(政 或 物 或 生) | 本科 | 2021 | 611 | 8277 |
海南 | 综合(地 或 政 或 物) | 本科 | 2021 | 620 | 7145 |
海南 | 综合(化 和 生) | 本科 | 2021 | 636 | 5377 |
重庆 | 物理 | 本科 | 2021 | 570 | 26903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2021 | 553 | 53130 |
四川 | 文科 | 本一 | 2021 | 557 | 11401 |
贵州 | 理科 | 本一 | 2021 | 497 | 27378 |
云南 | 理科 | 本一 | 2021 | - | - |
云南 | 理科 | 本一 | 2021 | 522 | 37247 |
陕西 | 理科 | 本一 | 2021 | 469 | 44354 |
陕西 | 文科 | 本一 | 2021 | 528 | 7717 |
甘肃 | 理科 | 本一 | 2021 | 493 | 16221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2021 | 341 | 15421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2021 | 359 | 13027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2021 | 394 | 9019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2021 | 413 | 7133 |
青海 | 文科 | 本一 | 2021 | 437 | 2926 |
青海 | 文科 | 本一 | 2021 | 453 | 2264 |
宁夏 | 理科 | 本一 | 2021 | 438 | 9312 |
新疆 | 理科 | 本一 | 2021 | 433 | 13935 |
三、青海大学最新师资介绍
青海大学坐落于高原古城——夏都西宁。学校前身为青海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1960年11月,与青海农牧学院、青海医学院、青海财经学院合并为青海大学,“文革”初期被撤销。1971年恢复青海工农学院,设有工、农两大学科。1988年恢复青海大学。1997年10月,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并入青海大学。2001年1月,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财经职业学院整建制划归青海大学,2004年青海医学院并入,组建成新的青海大学。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薪火相传,学校谱写了一部砥砺前行、自强不息的创业史。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农、医、管四大学科为主,其他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2001年以来,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6所知名高校先后对口支援青海大学,2004年成为青海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部共建”大学,2008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2年入选全国14所“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高校行列,2016年成为国家首批百所创新创业示范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与青海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学校占地3000余亩,面向全球和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生2.5万余人,其中研究生2850人(含博士研究生206人)、本专科生2.2万余人。目前,学校有教职工5356人(含附属医院3054人),其中专任教师1365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532人,占比达39%,硕士以上教师占比达86%。学校现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2个、省内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12个,省级二级重点学科5个;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共计160余个;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个,共计60个专业领域;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拥有本科专业6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卓越计划项目9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其中培育中心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农业部实验室(中心)5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育华渔VR世界实验室1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8个、省级科技重点实验室23个(其中分室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7人,双聘教授2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人、青年项目1人,国家“”专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入选国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国家级人才2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4人,获国家创新争先奖、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第三世界国家科学院全球唯一基础医学奖等19人,全国及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30余人,省级优秀专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60余人,入选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人才项目241人,团队项目14个,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省级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220余人。1个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6个研究团队入选“青海省人才小高地”。学校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科专业设置与国家和青海省着力推进的三江源生态保护、柴达木循环经济建设等相关的特色传统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联系紧密。在三江源生态保护、高原农牧业、高原医学、藏医药学、盐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人才,为青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五年来,学校获批科研项目1690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项,科研经费总计超12亿元,鉴定科研成果648项,其中国际领先12项、国际先进77项、培育新品种37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争先创优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以上奖60项、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2人次。在国内外各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969篇,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Nature》上发表学术论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