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

名人励志故事及感悟视频演讲稿PPT分享:所以,没关系

发布时间:2023-09-20 04:22:01

  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所以,没关系,剪下自己的一段青春,用来奋不顾身地朝着一个目标狂奔,那勇敢的模样,任何时候想起来都觉得漂亮。

  一、琴纳:执著的价值

  琴纳是举世闻名医学家,他所发明的接种牛痘法挽救了上千万人的性命。这项对人类具有巨大贡献的研究,是琴纳受到一个无意发现的现象的启发,最终反复专研而成的。

  天花是一种很厉害的传染病,人染上以后,整天发高烧。在天花病人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死亡,四分之三的人成为麻子。作为一名医生,琴纳眼看着大量的人死去,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他又没有什么办法。

  有一次,村里的检察官让琴纳统计一下几年来村里因天花而死亡或变成麻子的人数。他挨家挨户了解后发现,几乎家家都有天花的受害者,但奇怪的是,养牛场的挤奶工人中间,却没人死于天花或变成麻子。

  他问挤奶女工:你们生过天花没有?奶牛生过天花没有?挤奶女工告诉他,牛也会生天花,只是在牛的皮肤上出现一些小脓包,叫牛痘。挤奶女工给患牛痘的牛挤奶,也会传染而起小脓疮,但很轻微。一旦恢复正常,挤奶女工就不再得天花病了。

  琴纳由此发现,凡是得过天花、出了麻子的人,就不会再得天花。他想,或许得过一次天花,人体里就产生抗体了。他开始研究用牛痘来预防天花,终于想出了一种方法:从牛身上获取牛痘脓浆,接种到人身上,使接种的人也像挤奶女工那样得轻微的天花,以便从此不再患天花。

  1796年的一天,一位名叫弗普斯的八岁少年来找琴纳做牛痘接种,正好有位农妇染了牛痘,他便从农妇手上的肿疮处取出少许的脓移植到少年身上,少年开始有些发烧,但很快就恢复正常了。

  琴纳为弄清楚这个少年还会不会得天花,又把天花病人的脓移植到他肩膀上,这样做要冒很大风险的。但事实证明,这个少年没有再得天花。琴纳把他的实验写成小册子发表,但遭到冷嘲热讽,有人嘲笑说:“如果把牛痘的脓移植给人,那么人就会长出角来,发出牛叫的声音。”

  琴纳并没有退却,继续进行研究,不久就弄清了一个关键问题:如果把人的天花脓移植给牛,牛就会得牛痘;如果把这种脓移植给人,则可以免疫。因此,种痘法是绝对安全可靠的。后来,这种方法普遍被世人接受。

  历史上几乎多半的伟人或英雄都遭遇到别人的诽谤,可是诽谤也足以证明其人有被肯定的价值,绝不会因此而有所损伤。“树有多大就有多大阴影”,因为一个肯做大事业的人,绝对不会为了使人喜欢而做一些特别的让步。

  我们只要做的是合乎正道、良心及道德的事,只要有益于社会及人类,我们就不必去考虑别人如何想,一旦一直考虑别人“将如何想”,那我们又有何精神去做事呢?

  与其做一个畏畏缩缩一无所有的人,不如做一个令人侧目而又勇于负责的人。

二、乔舒亚·贝尔:耳光是上帝送给你的礼物

  一位年轻人在地铁站口一共呆了78天,也一共挨了执法者78道耳光。

  一位18岁左右、衣衫褴褛的男孩,在华盛顿朗方广场的地铁站口找了一个较引人注目的位置,他把一个废弃的垃圾桶作为桌子,将小提琴整整齐齐地放在上面,刚被打开的旧琴盒放在脚边,他趁人不注意,从怀中找到几美分的硬币扔到琴盒中。

  做完这些后,他仰起头肆意地享受着地铁站口洒下的几缕阳光。他的表演开始了,他计划着今天能有多少可观的收入,并且想着省下一顿午餐后,能够有一顿丰盛的晚餐,也许还可以买上一只香甜可口的鸡翅,不过这一切都取决于今天的收入情况。

  陌生的路人,怀疑的眼神,从他的身边匆匆忙忙地闪过,狭窄的地铁站口响起悠扬的乐曲,与人们的咳嗽声、说话声掺杂在一起。在这里,几乎没有人在意他的存在。

  不过,执法者在意,因为他实在有碍市容。一个戴着彩色礼帽的家伙要求他立即收拾家伙离开此地,因为有人检举此地有不雅音乐传播,极大地影响了华盛顿作为世界名都的风采。

  他依旧故我,没动地方,已经穷到天不怕地不怕的地步了,任凭你东西南北风能奈我何?

  执法者显然怒不可遏,他又采取其他措施试图撵走这个年轻人,但是他失败了,这个年轻人依然站在原地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中。执法者扬起了右手,一记耳光准准地掴在年轻人的脸庞上,音乐声戛然而止,年轻人的嘴角上沁出丝丝鲜血。

  当音乐声再次响起时,执法者无奈地摇头离开了现场,他不服输地对年轻人吼道:“明天,你必须离开这个地方!我还会来的,如果你还不走,我还会掴你耳光,如果你不走,我会每天送你一记耳光,直到你离开这个地方。”

  也许是执法者粗鲁的行为惹了众怒,许多人围拢过来,有的好心人还将纸巾送给年轻人,让他擦去嘴角的鲜血。傍晚时分,终于有位老者注意到了他,静静地听了许久,眼角闪现出点点星光。

  那一日,他听到了从未有过的赞赏。老者对他说:“年轻人,你很有前途,你拉得很好,只是太稚嫩了。”

  第二天上午,那位执法者准时出现在他的面前,他看到这个年轻人依然如此心无旁骛,简直是对自己尊严的一次致命挑衅,他扬起左手来,又将一记耳光深深地印在年轻人的脸上。这一次,年轻人的音乐声没有停下来,只是带了些许悲伤。

  年轻人在这个地铁站口一共呆了78天,也挨了执法者78记耳光。有人说这个执法者太残酷了,也有人说这是一种炒作,是为了提高这个年轻人的知名度。

  但无论如何,两年后的一个春天,在波士顿交响乐厅举行的演奏会上,票价100美元的音乐厅内座无虚席。人们欣赏着这位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精彩绝仑的演出,有人说他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小提琴家,他的演奏中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很容易听懂。

  《华盛顿邮报》评价这位当年受过78记耳光的年轻人:是耳光唤醒了他的聪明才智。

  乔舒亚·贝尔,这个当时穷困潦倒的年轻人谈起自己的成功,不无感慨当年的耳光:开始时自己感觉委屈,后来便想着与执法者较劲,心思反而更加缜密,感受更加真切起来。灵魂被触痛的感觉,使自己一下子找准了生命的坐标。

  一次耳光,它可以使一个人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也可以使一个人犹如醍醐灌顶而意气风发。关键不在于耳光本身,而在于78次的承受与坚持。

  三、唐锡中:在苦难与荣光中奔跑

  这是个有关苦难跟坚持的故事,它写出了人生坚韧跟超越。主角唐锡中,是一个36岁的“70后”商人,湖南经仕集团总裁。

  少年的苦难

  唐锡中的故事从一连串苦难的记忆中开始。

  1979年3月18日,7岁的唐锡中用背篼背着一个10多公斤重的冬瓜,步行了3个小时的山路后,到株洲去看望在城里当工人的爸爸。在一个计划经济依旧坚挺、城乡差别横亘的年代,乡下人进城,通常要给城里的人带点像样的东西。

  第一次进城便成了刻骨铭心的伤痛。走到株洲终究太远,为求捷径,他决定攀爬一辆路过的拖拉机。贴切的场景是:他背着冬瓜,拽着后车板,努力往车里头爬。车突突地前进,拖着他打战的双腿直往前奔……

  100米后,他手一松,而后连人带瓜被甩了下来。牙齿磕在石子路面上当即出血,身子翻滚,冬瓜不知去向,路面上一道长长的血印……

  “小时候家里太穷,最单纯的动机只想吃顿饱饭,农村人总以为离开农村最好,离开农村就意味着能吃上饱饭。”

  打从记事起,唐锡中脑海里体会最为深刻的就是两个字:贫穷。“18岁之前,没有自己固定的床铺。所谓的床,是用红砖和稻草堆成的类似北方的炕一样的东西。腰板硌得生痛,骨节咯咯直响,冬天冻得嗖嗖直抖……”

  进城之后,父亲经常加班,他因此时常饿肚子,“两三天是常事”。有一次“几乎就要饿晕过去”的他,忍不住抓起一个刚起锅的油饼往大街上跑,被店老板捉住,一个油勺迎面打来,头上从此多了一个油圈一样的伤疤。后来一个戴近视眼镜的老师给了他一个半馒头,这成了唐锡中进城3年里唯一未被歧视也略感温暖的记忆。

  彼时,国家结束了多年的混乱,经济建设开始被高层纳入未来中国发展的轨道。

  在株洲,对小摊小贩们铁板一样的管制也开始松动。唐锡中的商业生涯由此开始,1980年暑假的夏天,父亲出了12块钱,在熙熙攘攘的路边支了个摊,他开始卖凉茶。

  在满街都是凉茶摊的现实环境下,8岁的唐锡中不得不关起门来琢磨怎样能胜出。他用上的招数是,将小碗改成大碗。众人追随,他又将大碗换成有花纹的漂亮的碗。再之后,众人皆换成了漂亮的碗,他干脆挪窝,通过让城管喝免费的下午茶的“贿赂”方式,将茶摊摆到了市中心显要的地段。

  他开始被关注,成了株洲城内那个夏天凉茶同行们人尽皆知的“神童”。多年之后唐锡中如是回忆:“从8岁开始,我的脑海里就烙上了3个商业道理:1.要赚更多的钱就得比别人想更多的方法;2.赚钱不在于年龄大小;3.要赚钱还需要得到别人的某种特别的帮助。”

  那是一段单纯地为求生的岁月,之后,他利用寒暑假和放学后的大部分时间,卖冰糕、盒饭,搭棚卖馄饨,所有能赚钱的“低级生意”都曾尝试。

  1984年小学毕业,升重点中学的考试,他落榜。之后,他因“出手迅猛、摔倒在地十几次还能爬起来”,而被选入了株洲市体校,主练自由式摔跤。

  唐锡中觉得看到了前途。他起早贪黑,连睡觉都绑着绷带,“几乎就是一种恐怖的努力”。在湖南省五运会上,年龄最小的他摔倒了一个个体壮如牛的对手,其后将青少组的铜牌收入囊中。他以为人生就此熬出头了。

  然而运动会载誉归来3个月,体校却丝毫不提及事前答应的户口、工作等“关键问题”,他依旧摸爬滚打,心情却日渐失落。一个暴雨的晚上,他蒙着被子大哭一场,决定不再做“不能解决户口”的运动员。

  在后来的几年里,他也曾做过像摆摊卖烟等小生意,但因种种原因都没有什么起色。

  生命中的几个意外

  1990年,唐锡中决定到外面的世界去闯闯。在深圳一家名为蓝海石油的公司里,18岁的唐锡中做了保安。半年过后,他被提为了保安队长,老板赏识他,提拔他一起做业务!而后,在这家几十人的公司里,他又成了总经理助理。

  他初次出手就被人“上了一课”。一家河南的贸易公司找上门来,唐锡中自告奋勇地做了甲方的代表。前两次合作顺风顺水,第三次合作,他将100多万元的货物发给对方,对方却杳无音信,从此消失。公司除名、贴大字报通告、大会上检讨……

  1991年,他又有些失落地出现在了株洲的街头,拖个小板车,摆地摊卖温州的服装,开始老老实实地过日子。两年后,他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服装摊口。

  他很不甘心。“一生中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那笔损失没有追回来,当你手上突然又有了一二十万现金的时候,你总会去想,支根铁棍卖服装算什么,要玩就玩大的。”

  他到了广东惠州。先是帮人卖摩托车,卖一辆自己得200块钱;而后关系熟络,自己租个门面卖摩托车,每辆车能赚5000块。一年下来,70多万元轻松到手。

  他由此获得了人生第二个机会:与人合伙盖拆迁新楼。一夜之间就赚进了上千万元。23岁的唐锡中觉得人生圆满,“这一辈子光躺在床上吃喝都用不完”。

  不过他又在劫难逃。两个月后,针对盖楼的查账开始。利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钱财全部退了回去,车没了,房没了,钱吐得干干净净,“像一条落魄的狗”。

  1996年,他失魂落魄地回到了株洲。租了个7平方米的办公室,搞了个连自己都搞不懂要做什么的“江南物资处”,“雇员两三个”。在此期间,他又折腾过一个4.5万平方米的房产生意,最后也因经营不规范而失败。几番折腾下来,手头铜板所剩无几,精神近乎崩溃。

  这年8月,一位初中同学打电话给他,告诉他自己在安徽做铟锭,这个东西在国外市场需求很大,自己招了四五个人,作坊式生产,一年能搞100多万元。

  出于想做实业的冲动,唐锡中半夜爬起来买了张火车票赶到了安徽。他还了解到,铟属于稀贵金属,在电子类产品,比如液晶电视、手机显示屏、ITO靶材(铟锡氧化物)中广为应用,不过炼铟污染严重,加上技术不成熟,因此业内大多以作坊的方式偷偷生产。

  对这个陌生的行业,唐锡中心里没底,不过他决定还是先把工厂建起来看看。考虑到污染环境的问题,他把工厂特地选在了湘江边上,租赁了一个废弃的船厂,把自己所有的房产押了,凑了100多万元,然后又找亲戚朋友借了200多万元,炼铟工厂静悄悄地开工了。然而由于污染严重,花了300多万元才建好5个月的工厂在推土机的轰隆声中毁于一旦。

  已经说不清楚这是人生的第几次失败了,唐锡中说,当时连哭的感觉都没有了,所有的愤怒与绝望都变成了更强烈的反抗,骨子里唯一的念头就是陪命运好好地斗一斗,玩下去,玩到底!

  15天后,他借到了一些钱再一次决定炼铟。一方面是胸中创业之志渐长,另一方面却是暴戾之气渐减,作风日益严谨和规矩,“不能再吃亏了,也吃过太多不守法的亏”,他在第一时间办理了营业执照,株洲市石峰区精铟厂懵懂上路。

  初创的工厂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单纯的炼铟工艺并不复杂,但炼铟之后的污染严重,废水怎么排?排到哪里不污染环境?初生的小厂决定向这一“世界级的难题”发起挑战,他则成了“课题组”的总工程师和总设计师。

  一场关于环保的战斗

  头3个月里,唐锡中把自己关在一个5平方米的小屋子里,潜心搞起了技术公关。他自嘲身兼3种身份:小学生、实验老师、化学博士。半年过后,中国精铟提炼的核心技术在这个面积不过一个篮球场大小的“租赁工厂”里诞生了。这一技术一改先前高温提炼的方法,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用普通的辅助材料就能提炼,且回收率大大提高,循环效率大大增强,同时也更为环保。

  另一件事情,则是他收购了当地的一个炼铅厂。他对提炼过两次的废渣还不放过,觉得其产业链还可以拉长,于是他又“贪婪”地琢磨,“炼铅之后的水淬渣,含有4%~8%的锌。如果把这个废水利用起来做氧化锌,氧化锌又可以生产硫酸锌,这个产业链就环环相扣,可以画上一个完整的圆了。”

  不断地琢磨,不断地超越,从诞生之日起,工厂就以一种“超乎常规、不断深入”的方式迅猛膨胀,不知不觉间已走了很远。

  1999年,株洲有机化工厂倒闭,经过改制,唐锡中收购了该厂,他将公司更名为株洲经仕实业有限公司;2002年,经仕公司的硫酸锌产量做到了世界最大,产业规模开始形成;2005年,经仕集团成立,企业产值突破亿元。相比建厂之初的百万元,7年翻了一百倍。2008年,经仕集团产业规模突破了10亿元,并占据全球硫酸锌市场50%以上的份额。

  从创办经仕的第一天起,唐锡中就告诫自己,“一定要守法,一定要得到社会的认同”。他决定对经仕的污染问题做一次大手术。经过几年的努力,花园式的化工企业在湘江河畔破茧而出。2008年3月,作为株洲当地绿色环保型企业的“标杆”,在湖南省人民礼堂,面对台下近千名观众如潮的掌声,唐锡中“趾高气扬”而又“热泪盈眶”地领走了公司“在改善环境、节能减耗、发展循环经济中做出积极贡献”的大奖。

  苦难与荣光交织的人生

  “有些事情,只有当你真正经过之后,才能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比如,我的苦难,我这么多年备受煎熬而不断忍受的人生……

  “我有过4次自杀的念头,无数次对命运不公的诅咒,两次跑到五台山去出家……我曾认为命运故意捉弄我,因为我身边的人都比我好,从小到大,没有一件事情让我真正觉得很顺利。我的人生如履薄冰,也有太多的阴影,可我每一次还能站起来。直到后来,我恍然大悟,真正能打倒你的其实是你自己!

  “我并不是想在这里炫耀什么,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太多在路上摸索忍受、觉得人生一团黑暗的人。我只是想借自己的经历,给所有在路上的人们一点点微薄的希望和光芒。希望我们以大无畏的勇气和坚持,来诠释生命这个沉重而深邃的命题。

  “我们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总要留点什么给这个世界。我绝望之时,有人给过我一个半馒头,亲人和朋友在我困难的时候多次借钱给我,帮助我,这个世界有太多给了我们温暖的人,所以我们要学会帮助他人,爱他人。我们一代一代地做下去,我们的子孙们将会感到无比的幸福,他们在我们创造的世界里自由地拥抱、呼吸和微笑。”

  回首一路走过的日子,人们不难发现苦难与荣光在唐锡中身上真实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个36岁男人传奇而丰富的人生。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