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来大概在98年的时候我在新加坡读书。当时我有一个学长他办了一个网站。据说当时的市值也有几千万人民币,当时非常地羡慕。2000年的时候我回国在新东方参加出国的培训,我遇到了这位学长。我问他,你还在做IT吗?他回我说,你还在做IT吗?当然,IT产业的发展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互联网风暴可以阻挡的,但现在的发展非常地训练。我们的麦可思公司是做就业和高等教育研究的。但就本质而言,我们是基于数据和调查为基础的公司。所以说我现在也是在做IT的。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IT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培养。这个数据是来自于麦可思公司连续三年对超过100万大学生的独立调查,中间关于IT类人才的数据形成的。这样一个调查研究在中国是仅次于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之外,它的影响力规模最大。我们会看就业状况、IT类人才的基本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环境方面的信息。
我们指的IT类是特指本科专业中来的电子信息科学类。因为我们必须要有职业分类的体系进行PK。首先看就业的基本指标大家比较关心的是收入的情况,这个图展示的是IT类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薪资。靠左边的柱子是08年毕业生的情况,右边的是07年的毕业生的情况。09年的毕业生的调查还在进行中,最新的结果会在今年以蓝皮书的形式进行出版。
实际上跟07届的毕业生进行对比,08届在就业率和薪资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IT类本科毕业生主要从事的职业,粗略的分成两类,第一是IT类的从业比例是49%,但还有51%的人群从事非IT类的职业。这是跟IT类所对应的职业进行的评价,而不是学生自评的信息。
接下来再看一下IT类本科毕业生从事最多的IT类就业情况。占就业比例最大的是电子工程师部分。不包括计算机工程师,平均工资达到2700块钱左右,第二类是电子技术员,月薪是2400多块钱。计算机程序师就业比例达到5.1%,实际薪资达到3100元左右。这个图展示了IT类本科毕业生从事最多的IT职业的分布及其月薪的情况。
因为IT类本科毕业生从事的是非IT类的职业,首先最多的是半导体加工人员占2.5%,月薪达到了2712元,排在第二位的是电器工程师就业比例是2.3%,2589元。第三位是很令人惊讶的是从事行政秘书和行政助理方面的工作,可能是因为这个职业对专业的要求比较多,有些IT类的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比较差,所以只能从事对专业要求比较低的职业。
再看一个行业的分布。这个图展示的是IT类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的行业分布,我们会看到简单地分为信息行业和非信息行业。职业和行业是两个概念,比如说我们在非信息行业占了36%,这当中还有24%的人从事的是IT类职业的。什么叫非信息类行业。比如说投资银行,我在投资银行里如果做IT工程师负责整个公司的网络架构或者服务器的维护,本身也是IT类的职业,但并不是IT类的行业。所以在非信息类行业中有24%的人从事跟IT相关的职业。有64%的人在信息行业中就业,这就是传统的计算机行业、互联网行业还有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行业。在这里还有34%的人从事的是非IT类职业。比如说某人到计算机公司上班,实际上从事的是卖电脑的工作,不能把它定义为IT类的职业。这个图展示的是这样的情况。
我们再看IT类本科毕业生在信息行业从事最多的IT职业分布及其月薪。比如说电脑、互联网相关的硬件、通讯等行业就业的。这当中最多的还是从事电子工程师的工作,就业比例达到22.5%,平均薪资达到2776元。第二位是电子工程技术员,它的就业比例达到10%,大概平均的月薪达到2400元。而计算机程序师排在第三位就业比例6.5%,月薪是3155元。
接下来再看IT类本科毕业生在信息行业中从事最多的非IT类职位是哪些。第一类是所谓的半导体加工人员,就业比例占3.6%,月薪是2796元。但这个分布缺乏明显的极性分布,第二类的电信工程师达到2.8%,第三类的销售工程师月薪是3363元。
IT类本科毕业生在非信息类行业中主要是从事哪些行业。非信息行业涵盖了很多的行业,基本上现在所有的公司都在推行ERP系统和BI系统。排在第一位的是电子工程师,就业比例占3.9%,月薪达到2395元。第二位是电子工程技术员就业比例是3%,平均月薪达到2140元。第三类是计算机程序师就业比例2%,月薪2993元。
接下来我们会看IT类本科毕业生都到哪些类型的企业中就业,我们实际上是按照企业的性质进行分类的。这里会分为民营个体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国有企业。IT类的本科毕业生最多还是到民营和个体企业中就业,占到39%或者是接近40%。第二个类型是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的企业,而到国有企业就业的只有21%。
我们会看到他们在不同雇主类型中拿到的平均的薪水不一样。这个表展示的是到不同的类型的雇主中就业拿到的薪资是多少。不出意外的是三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的学生拿到的钱最多,国有企业是2500元,民营和个体企业只能拿到2440元。我们再看IT类本科毕业生雇主规模的分布。包括50人以上的企业,也包括3千人以上的企业。我们发现IT类的人才有很多是在大企业中就业的,大概占35% 。从侧面来说说明了大规模的公司对IT类人员的需求是非常大的。
IT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在不同的雇主规模中能拿到多少的薪资,不出意外的,企业规模越大拿到的薪资越高。这些学生一般都是就业前10位的城市,我们会发现北京在第一位,比例达到了13.7%,月薪达到2754元,深圳9.4%,月薪达到3000元。广州达到5.6%,薪资是2558元,上海紧跟其后。
同样我们还分析了比较难以定性的指标,按照世界银行的分类把所有的能力分成35项,称之为35项基本能力,它反映了一个人才在各个方面可以达到的基本的素质。所以我们也询问从事IT专业毕业的本科生,这些能力你的工作中是否重要,我们按照学生自己的重要度进行了排序。比如说在理解了交流能力中,学生自评最大的能力是学习能力。这是学生自评的重要度。比如说应用分析能力中,学生认为最重要的是疑难排解能力。而动手能力中电脑编程能力是最重要的。接下来是能力满足度,这个指标不是调查的指标而是一个计算出来的指标。我们首先会问学生每一项能力工作中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在离校的时候能力能掌握到什么程度,是通过两个数字相出得到的比值。我们对每一项能力的每一个程度进行了举例说明,这样学生可以准确地知道能力如何量化。我们知道了能力满足工作需要的程度,我们可以理解为学生表现的好坏。有些实际上是表现比较差的,比如说在理解交流能力中,积极学习的能力学生认为是最重要的。但学生同样认为这个得分是最低的。我们同样对35项能力进行了满足度的分析。
如果放在二元表格中分析,我们可以找出来IT类学生亟待改进的几项能力是越重要而且得分越少的能力。
我们现在给60所大学做毕业生能力和测评的项目,包括中山大学、南京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著名的学校,也包括高职专科的学校,我们主张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把结果的指标引入到系统中去,我们通过结果反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因为传统来讲我们国家在教育评估领域中重视的是过程指标。我们的理念是一定要把结果指标引入进来。
这个体系第一个阶段是通过给学生发放电子邮件,学生可以登录到我们的系统中回答一系列的问题。这个系统是基于Oracle的体系,比如说这个系统中集成了1000多个信息,从事IT类职业的人只会问跟本职业相关的信息。我们会用SaaS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找出数据方面的问题,最后由专家团队写出报告,这个报告可以提供给具体的学院。我们比较多的是提供给整个学校,学校可能会知道学生在能力上和知识技能上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高。
我们认为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金字塔型的结果,在塔基是职场文化和价值观的概念。IT类是大学科,我们就需要知道学生具体到哪些行业、职业、雇主类型和地区工作。反过来看这些行业和职业对人才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我们才能根据真实的社会需求对课程设置和文化进行调整。中间的部分是我提到的35项基本能力,会找出这些学生在真实的社会需求面前缺乏哪些能力、补充哪些能力。最上面是职业能力的概念,我们会对1116个职业进行界定,关于IT类相关的大概有几十个职业,每个职业我们都会从职业能力等12项指标进行综合的界定,称之为职业环境的信息。给一个具体的学校的整体的研究,会包括八大方面的指标,包括就业状况、就业流向、能力和知识、满意度分析等等。这当中我们会研究就业稳定度,包括职业、行业、雇主的流向,包括核心知识、以及课程的重要性以及课程的满足度,有效的信息渠道、有效的求职服务、求职成本、满意度分析会分析校友的推荐度和满意度。会分析了解学校的渠道和选择学校的理由。如果是专科院校会研究专升本的分析。
我还要给大家展示一个职业环境的信息,我们要看如何通过一个具体的职业环境。今天我展示的是一个电子工程师的职业环境的信息,这个职业环境的信息实际上也是世行用20年的时间对每一个职业作出的界定。这也是IT类行业从事的最主要的职业之一。包括主要的任务,以及职业所要求的主要的技能,以及这个工作所需要的支持。比如说这个工作中就需要计算机和电子学方面的知识,会详细地讲举例是怎么样的,还有工作要求的总体的经验,在职培训、任职资格,以及工作方式和环境,工作活动、智力、体力的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工作满足。包括什么样性格的人适合做这样的工作,以及企业氛围,最后是招聘广告的示例。如果我们可以知道每一个IT类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再结合职业环境的信息比较有目的的对课程设置或者是对能力培养的方式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以上是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IT类人才就业的大体的状况,以及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IT类人才培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