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按国家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常被公认为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核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统计指标,也是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它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过去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厦门市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84.02亿元,比上年增长5.7%。
发布会上,厦门市统计局局长郭华生、市统计局总统计师李薇接受媒体提问,并对2020年厦门经济运行情况做了详尽解读。
经济运行“快”“好”“新”
发布会上,厦门市统计局局长郭华生用“快”“好”“新”三个字,评价2020年厦门全年经济运行情况。“快”在速度上。GDP速度逐季提升,前三季度增长3.1%,在全省中提速最快;全年增长5.7%,连续两年保持副省级城市第一位,位居全省第二位。主要指标增速全省领先。13项主要指标增速位居前三,其中社零、实际外资等5项指标增速居首位。
“好”在质量上。厦门以占全省1.4%的土地面积,创造出全省14.5%的GDP、26.2%的财政收入和近50%的外贸进出口。土地产出率3.76亿元/平方公里,每度电创造GDP21.90元,人均GDP2万美元以上,这些指标在全省以及全国大中城市保持前列。
政府和企业均实现创收。在支持抗疫、企业减负近400亿元情况下,财政总收入、地方级收入仍实现增长,分别增长1.7%和2.0%;企业生产效益回升好转,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8.9%,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19.8个百分点。“新”在结构上。数字经济活力强,限上网络零售增长22.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3个百分点;亿元以上网络零售企业51家,增加14家;网上点餐广受欢迎,网络餐费收入增长3.7倍;直播经济迅猛发展,全年直播达16.3万场。高技术产业韧性足,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39.8%,增长8.9%,高于规上工业增幅2.9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9.4%,高于全市固投增幅10.6个百分点。其中,医药类生产和投资增速较快,分别增长43.4%和38.1%。“三高”企业后劲大。全市“三高”倍增企业304家,完成计划的121.6%。全年增速超20%的“三高”四上企业,工业295家、服务业90家、批零业17家,为经济持续回升提供有力支撑。
餐饮业增幅转正,全省唯一
总统计师李薇介绍,过去一年,厦门市深挖消费,持续构建“国内大循环”。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3.87亿元,增长1.6%。零售业释放消费活力,21个商品类别中有12个实现增长,数字消费、新能源汽车、必需品消费等表现良好,金银珠宝类增长45.9%,新能源汽车增长40.7%。餐饮业市场氛围好转,亲朋聚餐、商务接待等餐饮消费增多,全年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16.83亿元,增长0.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是全省唯一增幅转正的地市。
另一方面稳住外贸,增强对外综合竞争力。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6915.77亿元,占据全省半壁江山,增长7.8%,高于全国5.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572.92亿元,增长1.2%;进口3342.85亿元,增长16.0%,连续7个月正增长。工业出口交货值由降转升。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2443.35亿元,增长2.9%,比一季度回升10.6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增长6.8倍。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向好
2020年,厦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8%,超年初计划目标1.3个百分点;增幅比全国和全省分别高5.9和9.2个百分点。
投资增速持续加快回升。市委、市政府一系列“稳投资”措施落地见效,在上半年就先于全国和全省实现“由负转正”,下半年继续提速进位,全年增速跃居全省第二位。
招大引强项目落地见效明显。全年新增入库项目831个,完成投资额突破570亿元,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5.4个百分点。
一批大项目投产扩产,中航锂电、浪潮产业园等11个项目竣工投产,电气硝子三期等11个项目增资扩产。
同时,高技术产业投资不断扩大,增长19.4%,尤其是“三高”企业有效投资明显提升,增速比全市项目投资快4.4个百分点,其中天马6代、联芯集成等大项目都在加快推进。
就业收入双双提升
民生是市民关注的焦点。去年,在疫情影响下,厦门市民生质量仍显著提高,就业收入双双提升。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5.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基本控制在目标线以内。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1万元,增长4.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万元,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万元,增长7.3%。
物价水平趋向温和。全年厦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累计增长2.5%,逐渐趋向温和。
民生短板加快补齐,全市社会事业投资增长29.8%,从4月份以来保持两位数增长的良好态势,四川华西厦门医院、鼎美中学等一批民生项目加快推进;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民生支出比重占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