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习俗

宝鸡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动和习俗

发布时间:2024-02-27 03:07:54

临近春节,外出人员即使再远都尽可能赶回家与家人过年。现在很多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总觉得过年并不怎么热闹,毕竟现在不少城市为了安全和保护环境,都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了。而一些比较传统的习俗也都逐渐被人遗忘了。但其实在各个地方的乡村里依然还保留着那些传统的年俗。那么宝鸡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动和习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宝鸡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动和习俗

一、宝鸡过年的风俗

陕西人把春节叫做“过年”,并有守岁、挂红灯、帖对联、放爆竹、吃年饭等等的风俗习惯。

陕西农村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把过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温饱。过罢小年,人们便为春节做准备了。一般家庭,杀猪宰羊(以山区居多,中原现在比较少), 磨面,做豆腐,购买蔬菜,购买瓜子糖果核桃,购买年货,准备好过年所需的一切食 物。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家家户户都要蒸上好多的包子,有肉包、菜包、糖包、油包,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

大年前两天,陕西不论关中、陕南、陕北,还是城市农村,要“扫 舍”,城里人叫打扫卫生。家家户户都要把屋子包括厨房彻彻底底的打扫一番,房子里面贴上崭新的年画挂历,厨房一般都要重新粉刷一遍。 大年三十早, 家家户户贴对联和门神,屋里挂上年画。当然关中地区有些地方也不近相同。

腊月三十夜称“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是全家团圆的日 子。在外地的亲属千里迢迢赶回家与亲友团聚。燃放爆竹,除夕之夜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包饺子,看春节联欢晚会,擀面皮的擀面皮,包馅的包馅,欢声笑语,喜气洋洋。过年期间,关中地区一般在初五后,各乡村都组织起来,敲锣打 鼓,舞龙耍狮,热闹非凡。陕北自然会敲起闻名世界的安塞腰鼓,唱起动人心魄的信天游,扭起轻轻洋溢的秧歌舞。

初一到初十之间,关中一般是亲戚间相互拜年。陕西拜年的习俗与别的地方有很多差异,主要是带的礼物不同,关中人在相互拜访的过程中会带上自家作的“大礼馍”,这种“大礼馍”选用的是上等的面粉,而且要手巧的人用面粉捏出漂亮的花。如果是新媳妇回娘家,带的礼馍又不同,邻居的大婶大妈都跑过来尝,以此来判断男方家人的手巧和人品。

正月十五,街道上到处是灯笼,到处是小孩子。刚一入夜,小孩子每个人都打着自己的灯笼跑到街道上,比较谁的灯笼最漂亮,然后一群一群的跟着“送娃”老太太跑。关中有个风俗“送娃”,就是村中年轻的媳妇穿着老太太的服装,到每一个当年结婚的青年人家中,送去一个用面粉做好很小很小的小孩子的形状,然后说一些来年生贵子等等的话,并把面粉做的小孩正经的放在新娘的床上,此时青年人的父母就会把炒好的酒菜端上来,大家又说又笑得一阵狂吃。然后转往下一家。

正月十六夜晚是小孩的节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灯笼对着别人的重重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着别人的灯笼着火,这个叫做“碰灯”。陕西的风俗是今年的灯笼不能留到明年,必须在今年以“碰灯”的方式销毁,否则来年不吉利。

二、大年初一到初七都有哪些传统习俗

正月初一拜年

春节象征团结、兴旺,是一个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大年初一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拜年是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里儿那祝贺新春。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

正月初二回娘家

正月初二,回娘家是一种很有特色的习俗,这一天嫁出去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却反映了人们普遍希望辞旧迎新,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正月初三禁忌多

传说中,正月初三是“老鼠娶亲”的日子,入夜后必须早早熄灯就寝,以让老鼠家族举行婚礼;并在家中各处撒盐与米,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不许摔坏东西,若是不小心摔破了东西,赶紧说:“碎(岁)碎(岁)平安。”这是提醒人们过年别得意忘形,也应小心翼翼、以求吉利。忌打扫,忌将垃圾扫出门外。忌跟还在睡梦中人拜年,须等到对方起床后再拜年。

正月初四迎灶神

按照传统习俗,这是诸神降临人间的日子,要供上三牲、水果、酒茶,拜诸神。若是经商之人的话,应该闭门歇业,民间认为若不这样做的话,会导致亏待诸神,引起诸神不满。

正月初五“破五”吃饺子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因中国民俗认为之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于这一天承担了太多人们的希望与憧憬,所以古代这一天的禁忌就特别多,比如在这一天必须吃饺子、不能用生米做饭、不准妇女串门等。

正月初六马日送穷

下田备春耕,穷气送出门。农历正月初六又称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是中国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在中国各地还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穷鬼。反映了中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正月初七人类的生日

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民俗专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

正月初八放生祈福

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动,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初八放生,不仅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间各种生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

正月初九天公生

在中国民俗信俗中,正月初九为玉皇圣诞,俗称“玉皇会”,传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这一天都要隆重庆贺。

正月初十石头节

正月初十日,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称为石头节,为石头神生日,称“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动”等。这一天不准搬动石头和碾、磨、石臼等石器,俗信否则会伤了庄稼。正月初十亦称老鼠娶亲日,俗称十指。

正月十一请紫姑,请子婿

正月十一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

正月十二搭灯棚

从即日起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搭盖灯棚。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三灶下点灯

南通旧时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并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之举,即正月十三上灯之日吃圆子,正月十八落灯之日吃面条。

正月十四试花灯

在古代,为了准备正月十五的上元宵节,中国民间和朝廷都会在这天搭建灯棚,悬灯结彩,并做一些游艺节目的预习活动,称为“试灯”以便迎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至于市面上卖灯笼的小贩,早就准备了各式各样的花灯,准备贩卖,称为“灯市”。

正月十五吃元宵赏花灯

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三、宝鸡过年吃什么

压肘花:这是一种传统的过年菜肴,由肉皮和大肉肘子组成,制作过程中精细且复杂,最终成为一种美味可口的食品

油泼辣子:作为宝鸡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油泼辣子的使用使得各种美食更加诱人和色香味俱全

宝鸡扯面:也称为西府扯面,是中国西北地区的著名面条,尤其在宝鸡非常受欢迎。

凤翔豆花泡馍:这种小吃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风味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

千阳荞面饸饹:作为陕西省著名的汉族面食小吃,千阳荞面饸饹以其独特的口感和文化传承而闻名。

眉县炉齿面:这种面食以其形状和口感著称,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面食小吃。

麟游血条面:这种面食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曾经得到武则天的青睐,并流传至今。

凤县热米皮:作为一种简单的面食小吃,凤县热米皮以其薄而油润的特性而受到欢迎。

扶风鹿羔馍:这种馍具有香甜酥脆的特点,并且因为古代皇帝的喜爱而广为人知。

岐山擀面皮:作为宝鸡小吃中最有名的,岐山擀面皮不仅在本地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