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外出人员即使再远都尽可能赶回家与家人过年。现在很多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总觉得过年并不怎么热闹,毕竟现在不少城市为了安全和保护环境,都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了。而一些比较传统的习俗也都逐渐被人遗忘了。但其实在各个地方的乡村里依然还保留着那些传统的年俗。那么玉溪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动和习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一、玉溪过年的风俗
一、大年三十放鞭炮;
这个不用我多说,因为至今为止,玉溪人仍遵守着这个习俗。现在每家人在大年三十晚12点整都开始噼里啪啦的放起了鞭炮,昭示着新的一年已经到了。关于大年三十放鞭炮的来历是这样:相传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
二、放完鞭炮要到村子里的`井里打水;
以前并不像现在。现在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一口井,而城里面已经不见井的踪影了。从前,大年三十放完鞭炮以后,要到村子的井里提一桶水,这个有把财运迎进家门的意思!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遵守这个习俗?三、进香;
放完鞭炮、打完水,以前的人们甚至不睡觉就往寺庙里赶,大家都争着去进头香。
四、妇女大年三十不能回娘家,年初二才能回;
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似乎有点不合情理。现在的人们已经很少这样做了,毕竟去哪一家过年只要夫妻商量好就行!
五、大年三十要洗脚、大年初一不能洗;
六、大年初一不能理发、扫地、倒水;
倒水要意味着把财运都倒出去了,所以年初一是不倒水的。
七、大年初一不能花钱;
一般都是大年三十就把该备的东西买齐了,年初一可以睡个大懒觉,起来热热剩菜就开放了。家里老人总是说,年初一在家玩玩就可以了,别出门了。
八、大年初一不能串门;
男的串门据说是会把别人的财运带走,女的串门会破财。
九、这道菜少不了;
每年过年,杀鸡少不了,那鸡要怎么做呢?一般都是一整只的炖,再加上青菜、萝卜、蒜苗,有“长命百岁、清清白白”之意。
十、米线节;
玉溪米线文化节,是中国最具地方特色美食节,是世界历时最长的节日。玉溪米线文化节是玉溪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自每年正月初一起,至三月二十二日止,历时81天,创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历时最长的节日世界纪录。
十一、正月不能剃头;
大多数地方都流传着"正月不理发"的习俗,理由很简单,"正月理发死舅舅"。
二、大年初一到初七都有哪些传统习俗
过“小年三十” 小年过完过大年
昆明人有两个“三十晚上”,“大三十晚上”就是除夕,而这“小三十晚上”就是北方称作的辞灶,又叫做“送灶君”、“南糖节”,一般人喊做“过小三十晚上”,时间是农历腊月二十三的晚上。送的对象是灶君,像供在厨房灶头,像上书“东厨司命定福府君”,每天饭前都要敬三柱香。
贴唐诗——沿街读来妙趣横生
汪曾祺先生曾用清新的笔调描写他在昆明过春节的亲身经历:昆明较小的店铺的门面大都是这样,下半截是砖墙,上半截是一排四至八扇木板,早起开门卸下木板,收市后上上。过年不卸板,板外贴万年红纸,上写唐诗各一首,此风别处未见。初一上街闲逛,沿街读唐诗,亦有趣。
年三十——铺松毛,买水仙花,一室清香
铺松毛是昆明特有的年俗,据说源于彝族兄弟对松树的崇拜。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昆明物质相对匮乏的背景下,过年过节较难找到人多使用的桌椅板凳,地上铺满青松毛,全家便可席地而坐,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此外,按照习俗,从大年三十开始,家里是不能扫地或是倒垃圾的,因为怕把“运气”扫走了,所以铺上松毛还有“藏住财运”的作用。
水仙花则是装饰应景之用,因为水仙花每年只有在过年期间这一次开花,而且花开芳香四溢、姿态迷人,所以受到了很多家庭的喜爱。以前在景星花鸟市场就有很多售卖水仙花的,许多大妈们为讨吉利,还专门要挑选有6个或8个花苞的。
年三十——吃长菜 清清白白长长久久
长菜,是老昆明年饭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寓意长吃常有,长长久久。老昆明人爱吃的长菜是将大年三十吃不完的菜煮一大锅,一直吃到正月十五,菜发酸了就加许多辣椒进去。长菜不能用刀切碎,要一根根完整的煮,如蒜苗、青菜等等,都要完整的煮。
后来发展成为专门的年菜煲,里面有猪骨头、酥肉、蒜苗、青菜,自己喜欢吃的菜都可以放在里面煮。
吃年夜饭前先祭祖
祭祖的菜肴必须有青菜、白菜、芹菜和鱼,表示清账、有余。祭完祖后,孩子们给长辈行礼要压岁钱。然后,放爆竹、贴门神和春联。爆竹点燃后,响声不能中断,中断了会断了财气,一旦发生这种中断,必须立刻点响备用的另一串。
除夕贴门神——大鬼小鬼进不来
在抗日战争时期,云南省政府下了个命令,门神改为岳飞、戚继光,表达云南人民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决心。
这个“官方意志”获得了老百姓的一致拥护,政府也印了大量门神图发放,一时间,老昆明的家家大门上都是这两位民族英雄威风凛凛的形象。在抗日战争时期,云南省政府下了个命令,门神改为岳飞、戚继光,表达云南人民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决心。
这个“官方意志”获得了老百姓的一致拥护,政府也印了大量门神图发放,一时间,老昆明的.家家大门上都是这两位民族英雄威风凛凛的形象。
“翻梢”守岁——来年翻身时来运转
汪曾祺先生在昆明生活的7年间,就经常见到春节期间在街边“赌赛劈甘蔗的场景。”
另一个与甘蔗有关的年俗是“翻梢”,翻梢是在年三十晚上用一颗甘蔗把门顶起来(有人家会用到两株甘蔗,代表好事成双)。年初一时,把甘蔗的梢翻过来,意味着新一年“翻身”。
大年初一吃饵块——小小饵块寓意大
昆明人过年一定要吃炒饵,这碗饵块非常讲究。首先饵块大多是自己做,用好米泡上四五个小时煮熟后,用“对”舂出来,舂饵块的“对”很大,要用脚踩,舂后揉成圆圆的筒状,晾干后用松毛捂起来,不让它干裂。
做饵块很麻烦,所以常常是几家合在一起做,一次做很多份送亲戚好友,一般是今年我家做你家就不用做,明年你家做我家就不做了。所以,小小一筒饵块里,包含了你敬我我敬你的人间情意。过年的这碗饵块是用老腊肉、腌冬菜、青豌豆、甜酱油一起炒,油漉漉香喷喷,既是下酒菜又是主食。
大年初二迎财神——来年财运滚滚来
大年初二是老昆明人迎接财神的日子,一早需买“发烛”——过去引火的木片、纸元宝,特别是昆明特有的“元宝鲤鱼”供在财神面前,以图一年财源广进。
大年初五不串门——避开晦气新一年顺顺当当
传说这天最怕“破五”。这天忌串亲访友,也不准串门,说是走亲会把晦气带到别人家。另外还有妇女不能用针缝纫、不能打碎东西等诸多禁忌。
过了初五这天,很多过年时的禁忌就打破了,故而称此日为“破五”,可以扫地,过年关门的店铺可以营业,妇女也可以用针缝纫了。
初七初九赶庙会——不做宅男宅女
每年初七,昆明西坝东岳庙会举行庙会,昆明人就到金汁河边拜神烧香,其实也是郊游。过年总不能天天都在城里“宅”着吧?庙会上还支起秋千架供大家玩耍,青年男女们也借机寻找意中人。
不过,更热闹的郊游是正月初九的金殿庙会,传说这一天是玉皇大帝的生日。这一天,不只是在金殿所在地的鹦鹉山上举行庙会,庙会的摊子还延伸出好几里地,有各种杂耍表演、打把势、高跷、耍狮子、对山歌、唱小调。旧时昆明人赶金殿庙会,都是自带饮食在山上野餐,呼朋唤友,一片热闹。
大年初十赏灯会——昆明人也过夜生活
正月初十之后,每天晚上,在正义路一段,一到夜里,灯火辉煌。灯会一直热闹到元宵节,老昆明人说“元宵”的意思就是“年过完销假”了,这天老昆明人才会撤去过年期间的神台及供品,晚上煮元宵吃。
传说,元宵的名字和云南还有点关系,说的是民国袁世凯称帝,觉得“元宵”这个名字对他不吉利,下令改称为“汤圆”,但云南人就不改,护国起义一枪把袁世凯打下马来,应了“元宵”的音。
元宵要“偷青”——剩男剩女忙脱光
网络版的偷菜游戏竟存在于旧时的昆明,这就是偷青。“偷青”(青、情同音),偷了“青”就不再是“剩女”、“剩男”。说的是没有结婚的昆明男女要在元宵节这天晚上去别家的田里偷点菜回家,之后便能够“脱光”。
民国年间,“偷青”变成了大规模哄抢昆明郊区菜农栽种的农作物的活动,惹出不少纠纷,政府不得不明令禁止。这都怪老昆明人玩得太嗨,以至于这个民俗毁在了昆明人自己手上。
封门——送走烦劳
过去的一些老昆明人家还有封门习俗,即在大门外左右两边墙上贴印有招财童子骑龙马的封门纸。封门后,任何人都不会再随意出入了。
然后又用同样的方法封住院里的水沟和井,当晚也不能再向沟中倒水,向井中打水。据称,这是人们以此送走一年的烦劳,要在新旧交替之时,让自己得到片刻的休息。
正月十六送百病——新一年身体安康
老昆明人“送百病”,就是由老人带着全家人找个十字路口焚香,老人问疾病送走了没有,大家答“送走了”,所有人再走另一条路回家,不能原路返回。
老昆明人说,在新的一年这样做了后,所有曾经的疾病、灾难,就这样永远不会回来了。万象更新,周而复始,过年到此也就正式过完了。
三、玉溪过年吃什么
糖果、糕点是年货清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嘴里吃着糖果和糕点,新一年的日子也跟着甜了起来。虽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可选择的糖果种类越来越多,但是对于那些满载着童年回忆的传统糖果、糕点,仍有不少人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