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地方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那么赤峰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高考升学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
一、赤峰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
腊月的最后一天,或三十,或者三十一, 或腊月二十九,但都叫做大年三十,总之是旧历过去一年的最后一天,也是新的一年的开始。赤峰地区把这一天称为大年三十儿,是整个过年阶段活动里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人们从早上起来直至夜间2点左右(标志为三星打横梁),要认真完成以下全部活动和应该遵守的禁忌。
1、换新(欢心)
穿新衣服。从这一天起床开始,全家每个人都要换穿上早为过年准备好的新衣服。富裕人家过年在这方面极其讲究,全家几乎每个人从里到外都要换用新做的衣服,以祈辞旧、除旧、迎新、换新、欢心、欢欣之福。尤其是家庭中的弱势------孩子和老人,在这方面一般要受到特别的关照。即使不能做到全家换新,也要换上新外罩或者先给老人孩子换上新衣。生活困难的人家做不起新衣服,也要在这一天穿上刚刚浆洗过的干净衣服,以应祈祝之愿。
2、迎喜神、财神
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是,家中年轻力壮的主人按本年黄历指示,去规定方向迎回喜神、财神供奉,以求一年有喜发财。
3、归家(与贵家谐音)
在年三十之前或年三十儿中午之前,平时借出的各种生产生活用具都要一一要回归家。家庭成员无论远在千里之外还是走亲访友,一律要在此刻之前赶回家中团圆。家人中哪怕有一人未及时回归,全年对于这个家庭来说都是令人十分遗憾的大事。
4、特殊习俗与忌讳
按老人们的说法,年三十儿这天,各种神祉、祖先都被请回家过年,正是各路神仙鬼怪出没最频繁的日子,民间有此日所谓“离地三尺有神灵”的说法。为了保住家人一年的幸福安康,说话做事要小心谨慎,不能得罪各路神仙和祖先。另外,为了一年的幸福发达:
(1)过年这一天甚至正月初五之前都不应说:“没有”“少”“缺”“不好”“穷”“难”“完了”“死”“气”之类不吉祥的话,相反的一些词汇倒可以大量使用。即使是问候病人或病人回答别人的问候,也必须注意不要出现那些不吉利的词句(民间至今问候病人都习惯沿用的“好些了吗?好些了”的问答语句,其由过年禁忌而来)。
(2)不能摔碎各种用品。
(3)不能生气和哭泣。
(4)不说过去的不愉快的事。不动针线缝纫。
(5)各种神祉、祖先牌位前供奉的食物(馒头、猪肘等)、酒要丰盛,按三顿饭时间定期烧香,不能间断。包括来拜年的亲人也要对祖先牌位(俗称家堂)焚香叩头祭奠。
(6)傍晚大小各屋(包括仓房、敞棚)都要点灯,当院天地爷神祉旁、大门外都要张挂灯笼,各种灯都不能在五更前熄灭,大门的灯笼一般要点到第二天早晨。
(7)院子要遍撒谷草(也叫干草),以备各种迷失鬼魅踩踏时发出声响,及时被各路保家神仙驱离。
(8)每顿饭前都要燃放鞭炮。
(9)鸡鸭牛马羊驴猫狗等都要在过年这一天足食足草。
(10)大年三十这一天直到年五更之前不要外出串门儿
5、接 神
接神主要是在掌灯时分,家人开始把灶王爷、天地爷、财神爷、保家仙、菩萨神像前上好供品,点燃蜡烛灯火,焚香烧纸,撒酒立位,就算请神完毕。
送灶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从玉皇大帝那里,根据他“汇报”的情况,带着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上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
此时此刻,各家对于先人的供奉也必须较平日异常隆重,供品中鸡鸭鱼肉、果、酒等要应有尽有,以祈求祖先保佑儿孙后代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发福,康泰永享
除夕夜家里各种神祉前的香烛,一般都要保持到五更过后方可“息敬”。
6、守 岁
严格的守岁活动应该是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从掌灯时分入席,要慢慢地吃,一直要吃到深夜。发展到后来,就只有五更安席用餐了。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守岁,又名"熬年"。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尽情享用。当午夜正交子时,(过去赤峰农村一般都把“三星打横梁”的时候认定为午夜子时),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各家各户在庭院正中用火盆架起木柴篝火(以示旺气通天,日子红火),在天地爷神像前发烧神纸(一种黄表纸),嗣后燃放烟花鞭炮。届时各家各户院内炭火哔卜,红光普照,鞭炮连天,硝香弥漫。恰似春雷滚滚,无限欢腾。老幼神情亢奋?声音欢乐嘈杂,庭院东飞西奔,妇孺乍惊乍喜。整个过年活动此时达到了高潮。
鞭炮过后,全家人在长辈的带领下,首先给祖先端上饺子祭奠供奉,并按前后依次对祖先牌位跪拜磕头。同时对其他神祉也要祭祖。
春节习俗概述
(1)开门炮仗。
大年初一早晨,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每户人家都要起来。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红爆竹,即做爆竹的纸必须是红色的,保证爆炸以后红的纸屑能够遍地铺满,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象征新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这时满院瑞气,喜气洋洋。 这就是“开门爆竹”一说。而且,满院的爆竹碎红是不能扫的。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如果非要扫地不可,必须从屋子周围扫到中央,这称为“聚财扫”,据说这样可以聚集财气。同时,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现在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2)满水缸。
燃放完爆竹以后,每家的男子都要做一件事情,即挑水。男人们用扁担挑着水桶去水井旁打水,而且一定要把家里的水缸挑满水。据说这种习俗起源于唐朝时期。有一年,过春节的时候,由于燃放爆竹,引发了一场大火灾,由于没有足够的水来灭火,导致大火烧掉了很多的物资,以至于给百姓带来了很大的心理恐惧。因此在以后的春节,每家每户都在大年初一这一天去挑水,以防备再有那样的火灾出现。后来演变成了春节的'一种习俗。也有的解释是说这样做是因为聚财,因为水满缸,可以看作是家里的钱财满盈的表现,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习俗一直在广大的农村还保留至今。不过,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农村里的水井也已经不怎么多了,这种习俗已经快要消亡了。
(3)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现在则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而没有原有的“门簿”之类的做法。 在初一这一天,人们都早早起来,吃完饭后,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人便使用各中贴片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电话拜年和网络视频百年等方式。
拜年时有很多的规矩要遵守的。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表明长辈对晚辈的爱护;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二、赤峰城市简介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东南与辽宁省朝阳市接壤,西南与河北省承德市毗邻,东部与内蒙古通辽市相连,西北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交界。全市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辖3区7旗2县。有蒙、汉、回、满等30多个民族。赤峰,红山之意,蒙古语“乌兰哈达”,因城区东北部赭红色山峰而得名。赤峰市原为昭乌达盟,昭乌达为蒙语,汉译“百柳”之意。
赤峰在秦、汉时期分属燕、东胡、鲜卑,隋唐时设饶乐都督府和松漠都督府,明朝时先后属大宁卫、全宁卫、应昌卫和兀良哈三卫,清代赤峰大部分地区属昭乌达盟,民国时属热河特别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隶属于热河省和内蒙古自治区。1969年划归辽宁省,1979年划回内蒙古自治区。1983年10月撤销昭乌达盟设赤峰市,现实行市管县体制。
赤峰地处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西北是大兴安岭南麓,西南被七老图山脉环绕,东南由努鲁儿虎山脉形成天然屏障,东北紧靠辽河平原,腹地多丘陵台地。赤峰地跨华北地台与天山——兴蒙地槽,处于阴山东西向构造带和大兴安岭构造带交汇处。大约7000万年以前发生的剧烈地壳运动——燕山造山运动后,赤峰地区近代山系雏形基本形成。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复杂的发展演化过程及气候变迁造就了赤峰雄奇俊美、千姿百态的地理奇观。境内地貌类型丰富:山地、丘陵、草原、森林、河流、湖泊、熔岩台地和沙丘坨甸在境内均有分布。微地貌类型繁多,成因复杂,形态各异,主要有风蚀残柱、残山、火山口、串珠谷、倒石锥、冲击阶地等十几种。第四季冰川遗迹冰臼群、石林、角峰、冰石河等地质奇观分布广泛,是目前世界上第四季冰川遗迹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好的地区。其中,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被誉为世界地质奇观,大青山冰臼群是世界上最大的冰臼群。
赤峰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草木繁茂、山野葱茏、河流纵横、湖泊棋布之地。至辽代,这里还是遍地松林,保持史书上所说的“平地松林”或“千里松林”的原貌。金元以来,受气候、战争、火灾、过度砍伐等因素影响,森林面积锐减。原始森林替变为针阔混交、阔叶林为主的天然次生林。近年来,通过植树造林,林地面积达到4555万亩,森林覆盖率35.8%,是京津、辽沈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赤峰地区草原是内蒙古大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3999万亩,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和翁牛特旗境内。著名的草原有乌兰布统草原、贡格尔草原、巴林草原等,其中克什克腾旗境内的乌兰布统草原是距北京最近最美的草原。
赤峰境内植被由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等不同种类组成。目前记录有分布的野生植物143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1种。野生动物497种,包含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2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7种。2021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7.1万公顷,比上年下降3.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2.2万公顷,增长0.9%。粮食总产量624.8万吨,比上年增长2.1%。
赤峰境内沙地面积较大。兼有科尔沁和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总面积2830万亩,分布在克什克腾旗、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县、翁牛特旗、松山区、元宝山区8个旗县区境内,其中翁牛特旗东部素有“八百里瀚海”之称。
赤峰境内河流、湖泊众多。其中,史书上称之为“饶乐水”或“潢水”的西拉木伦河横贯东西,称之为“土护真河”或“土河”的老哈河纵流南北,是西辽河的两大源头。西拉木伦河因落差大、水流湍急、两岸连山,被誉为“塞外小三峡”,还因发源于此的史前文明早于黄河流域而被史学界誉为“祖母河”。
赤峰地区赋存丰富的温泉、冷泉资源。境内有三处温泉,分别在克什克腾旗、宁城县、敖汉旗,水温在66-96℃之间。冷泉则以巴林右旗比图泉最为著名,因其含锂、锶、锌、镁、钼、硒6种微量元素,被誉为“六味神泉”。
赤峰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80余种、矿产地1600多处,其中大型矿床16个,中型矿床49个,金、银等贵金属和铅、锌、铜、锡、钼、锂等有色金属种类多、储量大。2010年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资源品种多、品位高,巴林石作为稀有叶蜡石,为“四大国石”之一,蜚声海内外,萤石、石灰石、高岭土、膨润土等开发潜力巨大。
赤峰地处东北、华北地区结合部,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距首都北京公路距离390公里,距东北中心城市沈阳不到500公里。距离辽宁锦州港仅250公里,是首都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是内蒙古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2021年,公路货物运输量20568.8万吨,比上年增长22%;货物运输周转量258.9亿吨公里,增长17.7%。旅客运输量550.2万人,比上年下降46%;旅客运输周转量7.5亿人公里,下降31.6%。全年铁路发货量1519.6万吨,比上年下降11.4%;到货量1282.7万吨,下降1.7%。全年民航旅客运输量142.2万人,比上年增长10.2%;货运量0.6万吨,下降9.6%。
赤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全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以境内地名命名的文化8个。小河西文化(距今约9000年)、兴隆洼文化(距今8150-7350年)、赵宝沟文化(距今7350-6420年)、红山文化(距今6660-5000年)、富河文化(距今6000年)、小河沿文化(距今5000-4870年)、夏家店下层文化(距今4200-3600年)、夏家店上层文化(距今3000-2500年),已发现古人类文化遗址7340处。兴隆洼遗址被史学界誉为“华夏第一村”,红山文化标志性器物C型碧玉龙被史学界誉为“中华第一龙”,二道井子夏家店遗址被史学界誉为“草原第一城”。因红山文化“国宝”碧玉龙的发现,赤峰又被称为“玉龙之乡”。赤峰地区曾是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辽上京和辽中京分别坐落在巴林左旗和宁城县境内。红山文化遗址、辽文化遗址已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目前全市已开发旅游景区(点)90多家,被评为国家A级以上景区48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9个。
近年来,赤峰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975.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6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670.1亿元,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929亿元,增长8.4%。三次产业比例为19:34:4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9069元,比上年增长6.2%。
三、内蒙古习俗相关文章推荐
乌海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 包头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 呼和浩特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 内蒙古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