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习俗

内蒙古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9-17 16:13:01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地方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那么内蒙古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高考升学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

内蒙古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一、内蒙古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

古代蒙古人把农历春节叫“希恩吉尔”,即新年。也有称“白节”或“白月”的,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蒙古族把正月称为“查干萨日”,蒙古族春节除夕之夜,要举行祭祖仪式。蒙古族春节虽与汉族大体一致,并吸收一些汉族习俗,如吃饺子,放鞭炮等,但仍保留许多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如除夕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

1.祭祖仪式

除夕之夜,要举行祭祖仪式。蒙古族有个古老的《化铁出山》的传说,人们把它看作是自己民族起源的传说。这一夜灯火通明。有的还请来蒙古民间艺人说唱“乌力格尔”(蒙古书)。青年们聚在一起唱歌跳舞。不参加歌舞的姑娘们则聚在一起耍“沙哈”。有守岁到午夜的习惯。

2.延用汉族习俗

近些年来,蒙古族春节虽与汉族大体一致,并吸收一些汉族习俗,如吃饺子,放鞭炮等,但仍保留许多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如除夕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

大年初一,全家人郡要穿上节日服装,聚于一堂,叩贺新年。首先由辈数最小的,向长辈拜年,依次进行;晚辈叩头,平辈请安;并装烟、敬酒、献哈达。长者受礼之后,要向弟、侄、儿、孙们 表示

3.祭火

蒙古族很早以来以祭火的习俗迎接春节,因为燃旺的火焰象征着一年里一切幸运吉祥。现在,传统的祭火仪式已很少举行,但是在草原旅游点和庆祝的喜庆日子,人们还是点一堆篝火助兴。祭火的时候:禁向火中扔不洁的东西, 禁往火中吐痰, 禁往火中浇水, 禁在火上烤脚, 倒炉灰时禁和垃圾混在一起, 不能用锐器刺火等。

4.除夕

草原上春节的高潮,附近的牧民们都要相互喝茶,然后人们扶老携幼聚集在年长者的家里,进行除夕“乃日” (宴会)或家人聚集在一起看电视节目。接着牧人们要到邀请自己的每家去作客,有时因户多,宴会往往通宵达旦。除夕时,牧民家家都要摆放“花盘”即将点心、奶食、糖果等整齐地摆放在一个大盘子里,摆放的形式大部分呈圆柱体,也有方形的,每层一种,很有规则。这一习俗,不仅在牧民家中一直保留,而且在城市的蒙古族家中,也沿袭着这传统。

5.拜年

拜年是最隆重的活动,在正月初一晨曦微露时候开始,牧民们先祭敖包,然后开始家庭内部拜年。先是晚辈向长者拜年,拜年时,晚辈要衣帽端正,手捧哈达进行。每到一家,要以同行者的年龄大小依次而入。拜年时,牧民们一般要献上一两首颂辞或颂歌。对出色的歌手,户主会捧起放有哈达的奶食盘颂祝辞。草原上的春节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牧民们辛勤劳动一年后欢歌笑语的时刻

二、内蒙古城市简介

内蒙古位于祖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长约2400公里,南北最大跨度1700多公里。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内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8省区相邻,外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边境线4200多公里。地貌以高原为主,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东部是莽莽的大兴安岭林海,南部是富饶的嫩江平原、西辽河平原和河套平原,西部是浩瀚的腾格里、巴丹吉林、乌兰布和沙漠,北部是辽阔的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气温在25℃左右,冬季中西部最低气温低于-20℃,东部林区最低气温低于-50℃。

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

自治区政府地址: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大街1号

邮政编码:010098

电 话:0471-6944404

网址:www.nmg.gov.cn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地  貌 全区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除了高原以外,还有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

气  候 全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形成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的复杂多样的气候。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秋霜冻往往过早来临;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全年降水量在100-500毫米之间,无霜期在80-150天之间,年日照量普遍在2700小时以上。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是全区气候差异的重要自然分界线,大兴安岭以西和阴山以北地区的气温和降雨量明显低于大兴安岭以东和阴山以南地区。2021年,全区平均气温较常年(1991-2020年,下同)偏高0.8℃,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2高。全区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16.7%,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6多,东部地区偏多,中西部大部地区接近常年。

自然资源

野生动物资源:

截止目前,全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613种,分属于29目,93科,291属。

属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的有52种,其中林草部门主管50种,渔业部门主管2种;国家Ⅱ级保护117种,其中林草部门主管106种,渔业部门主管11种。

野生植物资源:

截止目前,内蒙古维管束植物(种子植物、蕨类植物)共计2619种(不包括种下单位和栽培植物),其中种子植物2551种,蕨类植物68种。这些植物分属于144科737属。其中,种子植物127科707属。

2021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调整后,属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2种,其中林草部门主管1种,农业部门主管1种;国家Ⅱ级保护40种,其中林草部门主管21种,农业部门主管19种。

森林资源:内蒙古是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森林资源相对丰富的省区之一。从东到西分布有大兴安岭原始林区和11片次生林区(大兴安岭南部山地、宝格达山、迪彦庙、罕山、克什克腾、茅荆坝、大青山、蛮汉山、乌拉山、贺兰山、额济纳次生林区),以及长期建设形成的人工林区。据2020年全区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更新结果显示,全区森林面积4.08亿亩,居全国第一位,森林覆盖率23.0%;人工林面积9900万亩,居全国第三位;森林蓄积16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五位。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原始林区和大兴安岭南部山地等11片次生林区,人工林遍布全区各地。全区乔灌树种丰富,有杨树、柳树、榆树、樟子松、油松、落叶松、白桦、栎类等乔木和锦鸡儿、白刺、山杏、柠条、沙柳、梭梭、杨柴、沙棘等灌木。

水资源:内蒙古大小河流千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7条;流域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的有258条。有近千个大小湖泊。全区地表水资源为406.60亿立方米,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为139.3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545.95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2%。

湿地资源:

根据自治区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结果,全区湿地面积380.94万公顷,包括5个二级地类。其中:森林沼泽70.17万公顷,占18.42%;灌丛沼泽21.48万公顷,占5.64%;沼泽草地183.66万公顷,占48.21%;内陆滩涂93.81万公顷,占24.63%;沼泽地11.82万公顷,占3.10%。

自然保护地:

全区现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沙漠公园等6类自然保护地,共372处,总面积2.35亿亩,约占自治区国土面积12.4%。其中,自然保护区216个,总面积1.9亿亩(国家级29个、面积6392万亩,自治区级64个、面积1.04亿亩,自治区级以下123个、面积2580万亩);风景名胜区5个,总面积790万亩(国家级2个、面积228.1万亩,自治区级3个、面积562.2万亩):地质公园24个,总面积708.3万亩(世界级3个、面积416.5万亩,国家级10个、面积154万亩,自治区级11个、面积138.2万亩);森林公园58处,总面积1988.7万亩(国家级36处、面积1643.4万亩,自治区级21处、面积340.1万亩,盟市级1处、面积5.06万亩) ;湿地公园56处,总面积565.7万亩(国家级53处、面积519.2万亩,自治区级3处、面积46.4万亩);国家沙漠公园13处,总面积68.9万亩。

矿产资源:

内蒙古地域辽阔,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中西部地区富集铜、铅锌、铁,稀土等矿产;中南部地区富集金矿;东部地区富集银、铅锌、铜、锡、稀有、稀散金属元素矿产;能源矿产资源遍布12个盟市,但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群)、海拉尔盆地群。包头白云鄂博矿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山。

截至2020年底,全区具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125种(含亚种),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有119种。全区共有103种矿产的保有资源量居全国前十位,其中有48种矿产的保有资源量居全国前三位,特别是煤炭、铅、锌、银、稀土等21种矿产的保有资源量居全国第一位。(2021年数据于2022年年底统计后出)

旅游资源

2021年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3126.8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60.5亿元。

环境保护

初步统计,2021年年完成营造林面积39.6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5.4万公顷,飞播造林2.3万公顷,封山育林6.0万公顷,退化林修复5.6万公顷,中、幼林抚育(作业)面积10.4万公顷。年末全区森林面积261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3.0%。

2021年全区确定的自然保护区18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9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6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267.0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426.2万公顷。

2021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9.6%。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7.9%。

人口状况

202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400.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37.0万人,乡村人口763.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8.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男性人口1226.0万人,女性人口1174.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5.0万人,出生率为6.26‰;死亡人口18.1万人,死亡率为7.5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8‰。

科教状况

2021年全年科技项目中,科技重大专项共安排47项,自然科学基金共安排832项,关键技术攻关共安排445项。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总规模5.2亿元。科技企业孵化器56家,众创空间192家。全年专利授权量24362件,比上年增长35.7%。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4件,比上年提高0.5件。年内认定登记各类技术合同数1534个,其中,区内成交技术合同数1320个,增长6.6%。合同成交金额46.1亿元,其中,区内成交技术金额36.5亿元,增长12.3%。

2021年全区共有40个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其中国家检验中心9个。

2021年末全区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1个,招生(含非全日制)1.3万人,在学研究生(含非全日制)3.4万人,比上年增长5.9%。普通高校54所,招生15.8万人,在校生50.7万人,毕业生13.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00所,招生6.7万人,在校生17.9万人,毕业生4.9万人。普通高中307所,招生13.8万人,在校生41.1万人,毕业生13.2万人。初中719所,招生22.0万人,在校生66.6万人,毕业生21.7万人。小学1661所,招生24.9万人,在校生140.9万人,毕业生22.1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60.4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6.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2.4%。 

经 济

国内生产总值(GDP)

初步核算,2021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514.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25.2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9374.2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8914.8亿元,增长6.7%。三次产业比例为10.8:45.7:43.5。第一、二、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0%、39.3%和51.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5422元,比上年增长6.6%。

财政状况

2021年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49.9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税收收入1671.0亿元,增长14.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1.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40.1亿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5.2%。

工业经济:

2021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4.8%,股份制企业增长6.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3%。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3.4%,制造业增长11.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分行业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2.1%,食品制造业增长6.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14.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6.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5.4%,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5.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1.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1.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2%。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2021年全区原煤产量103896.1万吨,比上年增长2.7%;焦炭产量4657.9万吨,增长9.8%;发电量5952.6亿千瓦小时,增长3.7%。钢材产量2957.6万吨,下降0.9%;铝材产量240.1万吨,增长7.7%;乳制品产量368.0万吨,增长9.3%。

2021年末全区发电装机容量15403万千瓦(6000千瓦及以上),比上年末增长5.8%,其中,火电装机容量9828万千瓦,增长5.0%;水电装机容量238万千瓦,与上年持平;风电装机容量3993万千瓦,增长5.5%;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341万千瓦,增长14.0%。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3947.1亿元,比上年增长39.4%;实现利润3380.8亿元,增长1.5倍;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4.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9.9%。   

农牧业经济:

2021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74.3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88.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7%。粮食产量3840.3万吨,比上年增长4.8%。

2021年全年猪牛羊禽四肉产量达270.3万吨,比上年增长3.7%。其中,猪肉产量67.4万吨,增长9.8%;牛肉产量68.7万吨,增长3.7%;羊肉产量113.7万吨,增长0.6%;禽肉产量20.5万吨,增长2.1%。禽蛋产量61.6万吨,增长1.9%。牛奶产量673.2万吨,增长10.1%。年末猪牛羊禽存栏12838.1万头(只),较上年增加211.8万头(只),增长1.7%。其中,生猪存栏565.2万头,增长5.8%;牛存栏732.5万头,增长9.1%;羊存栏6138.2万只,增长1.1%;家禽存栏5402.3万只,增长1.0%。

初步统计,2021年末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4239.4万千瓦,比上年同口径增长4.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68。

国内外贸易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60.3亿元,比上年增长6.3%。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471.3亿元,增长6.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89.0亿元,增长6.2%。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4414.6亿元,增长5.6%;餐饮收入额645.7亿元,增长11.2%。分区域看,东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6%,中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0%,西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2%。

2021年,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8%,饮料类增长4.5%,烟酒类增长21.5%,中西药品类增长5.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1.5%,汽车类增长6.4%。   

2021年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6.0%,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2021年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1235.6亿元(人民币,下同),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出口总额478.4亿元,增长37.1%;进口总额757.2亿元,增长7.4%。从主要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额805.9亿元,增长16.8%,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5.2%;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额205.4亿元;加工贸易进出口额67.8亿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7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2%。

商务部统计口径,2021年全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折21.8亿元人民币,增长2.3%)。年末全区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3248家。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4家。

居民收入

2021年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08元,比上年增长8.3%。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658元,比上年增长14.5%。

按常住地分,2021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377元,比上年增长7.3%。从主要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26574元,增长6.8%;经营净收入8698元,增长13.0%;财产净收入2631元,增长11.2%;转移净收入6474元,增长1.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194元,增长13.8%。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37元,比上年增长10.7%。从主要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3603元,增长7.4%;经营净收入9980元,增长13.1%;财产净收入473元,下降5.0%;转移净收入4281元,增长10.1%。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691元,比上年增长15.4%。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7.8%,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6.9%,农村牧区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分别比上年下降1.1个和0.5个百分点。

文化 卫生 体育    

2021年末全区有艺术表演团体93个,其中乌兰牧骑74个。拥有文化馆118座,公共图书馆117座,博物馆182座。2021年末全区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7%,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7%。2021年末全区有线电视覆盖用户356.3万户。全年生产故事影片5部。自治区和盟市两级出版各类报纸22964万份,各类期刊1055万册,图书6341万册。年末全区有档案馆134座,已开放各类档案563.7万卷(件)。

2021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24951个,其中医院806个,农村牧区卫生院125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2个,妇幼卫生机构114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14个。年末全区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16.7万张,比上年增长2.8%。其中,医院拥有病床13.4万张,乡镇卫生院拥有病床2.1万张,妇幼卫生机构拥有病床0.4万张。全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1.1万人,增长4.4%。其中,执业医师、助理医师8.4万人,注册护士8.9万人。农村牧区拥有村卫生室1.3万个,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3万人。

2021年内全区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竞赛中获奖牌237枚,其中,国外获奖牌11枚,国内获奖牌226枚。

广播电视

2021年末全区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7%,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7%。2021年末全区有线电视覆盖用户356.3万户。全年生产故事影片5部。

交通

2021年全年货物运输总量211903.8万吨,比上年增长24.2%。货物运输周转量4891.7亿吨公里,增长10.4%。全年旅客运输总量7271.8万人,比上年下降1.7%。旅客运输周转量164.8亿人公里,与上年持平。

2021年末全区民用汽车保有量656.3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1.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6.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625.8万辆,增长6.1%。民用轿车保有量601.5万辆,增长6.3%,其中私人轿车594.4万辆,增长6.2%。

截至2021年底,内蒙古辖区共有16个运输机场,3个通勤机场,取得机场使用许可证的A1通用机场10个,已备案的B类通用机场10个,通用航空企业20家(分别是陈巴尔虎旗蒙翔航空运动俱乐部有限公司、内蒙古塞上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朗坤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内蒙古汇飞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呼伦贝尔城投通用飞行培训学校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翔瑞国际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内蒙古北方快线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内蒙古华远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内蒙古天羽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内蒙古华翼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内蒙古巴运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市圣鹰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察尔湖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内蒙古庆华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翔宇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内蒙古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路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呼伦贝尔天鹰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通辽市神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其中北京翔宇、北京路鹰两家公司注册地在北京,运行基地在内蒙古)。

目前,内蒙古地区在建的运输机场是呼和浩特新机场建设项目;正蓝旗、东乌旗、林西县等机场建设项目以及阿拉善左旗机场升级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库伦旗、敖汉旗、巴林左旗、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克什克腾旗阿斯哈图、乌审旗、鄂托克旗等通用机场正在建设中。

三、春节习俗相关文章推荐

朔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晋城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长治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阳泉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大同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太原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山西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衡水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廊坊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沧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