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很好奇各个省份当地的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特色。经过悠久的历史,漫长的岁月里,省份不断的发展和继承,有很多丰富的民俗文化互动,进而形成了我们熟悉的当地文化特色。小编整理了一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鹤岗的传统文化元素及习俗
一、山板栗
山板栗是黑龙江鹤岗地区的特产之一,山板栗是果材兼用的优良树种。它果形似栗子,外壳坚硬,果仁肥白而圆,有香气,含油脂量很大,吃起来特别香美,余味绵绵,因此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坚果类食品。
二、酱扒茄子
酱扒茄子是黑龙江鹤岗地区的特色美食之一,酱扒茄子选用本地的茄子,做法也是非常讲究的,茄子处理干净,撕成条,葱花炝锅,还可以加上肉末。下大酱,煸炒出香,稍添水,把茄子条放入,中火咕嘟个三四分钟,出锅装盘,撒上香菜末、蒜末即可,非常简单的一道美食,做法简单,味道鲜美,非常受人们喜爱。
三、萝北黑木耳
萝北黑木耳,黑龙江省萝北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萝北黑木耳色泽纯正,背面少筋脉,形状为碗状或茶叶状。耳质耐水性强,经水浸泡一周后,耳质不分解,色泽仍光亮新鲜,耳质肥厚,味道鲜美,香味浓厚。
四、白鱼水饺
白鱼水饺是黑龙江地区的特色小吃之一,白鱼水饺用兴凯湖大白鱼制作而得名。其皮薄馅大,汁多。味道鲜香,具有独特风味。首先将面粉加温水调制成面团,下剂擀皮备用。白鱼去骨、刺,将鱼肉切成米丁,加入葱末、香油、姜末及鸡汤调制成馅。将面剂擀成皮,包入馅心呈饺子形,捏出花边,用沸水煮熟即成。
五、鹤岗煤雕
鹤岗煤雕工艺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古典题材到现代题材,从人物、动物到花鸟鱼虫,无论哪种题材的作品,煤雕工艺都展示出独特的艺术效果。煤雕有着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它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造型布局,款式名称、图案纹饰,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
六、萝北大米
萝北大米是用萝北县特产的水稻=加工而成,萝北县地处三江平原和小兴安岭的交汇处,这里水稻种植面积比较广,年产量高,土壤肥沃,加上优良的品种和成熟的种植技术,萝北大米米质颗粒饱满,整齐均匀,色泽清白透明,蒸煮米饭松软可口,饭香可口。
二、鹤岗介绍
鹤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北接黑龙江,南连松花江,西靠小兴安岭,东拥三江平原,处在“江臂岭怀”合拢的金三角,幅员面积 1.5 万平方公里。
转型期的鹤岗,资源富集、民风淳朴、社会和谐、人文昌明,是投资、旅游、休闲、康养的好地方。
(一)鹤岗是东北地区重要资源宝库。鹤岗矿藏众多,已探明金、铁、铜、铀、白云母、白云岩等 24 种矿产资源,占黑龙江省探明矿种的 31%。煤炭储量 32 亿吨,已有百年开发历史,是黑龙江省四大煤城之一,累计为国家生产原煤 10 亿吨,是全国优质化工煤和动力煤之乡。石墨矿石储量 17.3 亿吨,矿物量 1.7 亿吨,居亚洲第一,平均品位 10.2%,可直接露天开采,物理浮选可直接生产含碳量 95%—98%的石墨精粉。陶粒页岩储量 1139 万吨,是优质建筑材料,也可用于绿化材料和工业过滤。硅石储量 600 万吨,可用于冶金工业酸性耐火砖材料,还能用于制造玻璃、冶金原料、食品添加剂等。鹤岗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黄金玉米带、北半球奶牛带,拥有耕地 900 多万亩,年产粮食 65 亿斤左右,水稻、玉米、大豆三大粮食作物优良品种率达到 98% 以上,形成了以生猪、白羽鸡、肉鹅为重点的畜牧产业,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绿色食品之乡。作为典型资源型城市,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牧资源蕴藏着巨大开发潜力,发展优势产业禀赋充足,百年煤城正在释放转型发展新动能。
(二)鹤岗是黑龙江沿岸生态康养之都。鹤岗生态优良,位居小兴安岭向三江平原过渡地带,是全国寒温带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的地段,保持了黑龙江沿岸生物的多样性与集中性。林地面积 1275 万亩,有 3 个国家森林公园,鹤北联营原始红松母树林是亚洲单体最大的红松母树林,全市森林覆盖率46.87%,城区森林覆盖率69.7%。广袤林区产有 40 多种山野菜、20 多种山野果、30多种野生中草药,发展林下经济得天独厚。域内兽类动物 67 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5 种,嘟噜河湿地是我国北方三大水禽栖息地和候鸟迁徙坐标区。黑龙江、松花江盛产“三花五罗十八子”等珍贵鱼类,是北方塞外鱼米之乡。绿水青山的自然条件和生态优势,孕育了黑土绿色经济的巨大空间。
(三)鹤岗是国家对俄开放桥头堡。鹤岗区位优越,地处中蒙俄经济走廊,是黑龙江省重要口岸边境城市。隔 235 公里界江,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相望,国家一级口岸——萝北口岸年吞吐能力 50 万吨,与俄阿穆尔捷特口岸相距 1.5 公里,明水期乘船 7 分钟、冰封期乘车 5 分钟就可抵达, 是距哈尔滨最近、道路交通条件最好的沿江口岸,经黑龙江出海还可进入鞑靼海峡驶往韩、日等国,是“江海联运”黄金水道和跨国运输的最佳起点。沿边开放带建设为鹤岗对外开放打开了大通道,鹤岗借此不断融入新发展格局,正在国际国内双循环大格局中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