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习俗

描写春分节气的古诗词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9-20 05:45:35

描写春分节气的诗词

(一)

春雨惊春清天谷,夏满芒夏暑相连(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描写春分节气的古诗词有哪些

(二)

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好,谷雨西厢宜养蚕。

牡丹立夏花零落,玉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农田耕耘夏至间。

小暑白罗衫着体,望河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处暑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沾白露,秋分折桂月华天。

枯山寒露惊鸿雁,霜降芦花红蓼滩。

立冬畅饮麒麟阁,绣襦小雪咏诗篇。

幽阖大雪红炉暖,冬至琵琶懒去弹。

小寒高卧邯郸梦,捧雪飘空交大寒。

(三)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

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

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

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

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

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

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四)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关于春分时节的古诗

《春分日》唐徐铉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癸丑春分后雪》宋苏轼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従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南乡子春分》(相城寒雨客)

风雨半春长,龙抬头日日丽光。

邻塘睡莲预惊萍,涟漪。

踏春不见卧盼蓠。

春分艳阳天,齿儿戏发发更藏。

宜兰伴窗翠正好,笑扬。

牵纤菜花青径香。

《蝶恋花》葛胜仲

已过春分春欲去。

千炬花间,作意留春住。

一曲清歌无误顾。

绕梁馀韵归何处。

尽日劝春春不语。

红气蒸霞,且看桃千树。

才子霏谈更五鼓。

剩看走笔挥风雨。

《画堂春》仲并

溪边风物已春分。画堂烟雨黄昏。

水沈一缕袅炉薰。尽醉芳尊。

舞袖飘摇回雪,歌喉宛转留云。

人间能得几回闻。丞相休嗔。

《踏莎行》欧阳修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

千花百卉争明媚。

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

青楼几处歌声丽。

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春分的古诗词及赏析

《踏莎行》

宋代:欧阳修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赏析

是词写春愁。前阕写“春分天气”的明媚景色,但也以成双的燕子反衬孤眠的鹦鹉春景,成为对比强烈的两个具象,象征主人公的孤独。后阕写闺妇。特写居所周围的春天景色。“薜荔依墙,莓苔满地”的荒芜景象同上片的明丽春景退然不同,这也是使观赏者思旧的契执。青楼的歌声,勾起了主人公对旧事的回忆,“旧事”,既有甜蜜的,亦有苦涩的,这里当指苦涩的,指心上人沉迷于游冶,不时到青楼寻欢作乐,感慨自己正如“玉笼鹦鹉愁孤睡”,“敛皱眉山”就是明证。

在这首词中,春分时节的明媚风光跃然纸上:百花盛开,新燕归来,还有依墙而长的薜荔,遍生满地的莓苔。然而,哪知青楼的歌声引来愁绪,可惜了这美挥的“春风时光_一词人由景到情,情景交融,借春分节道出难言的心境。先咏春日韶景,后叹浮云旧事,字面上是在说新燕鹦鹉,青藤苔蔓,实际上分明是一个孤寂冷清的场景,是在比喻自己孤独的命运。

《癸丑春分后雪》

苏轼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出任杭州通判时写的一首“感事”诗。其准确的写作时间,当是宋神宗赵顼(xū)熙宁六年(农历癸丑),亦即公元1073年。这一年的杭州,春分之后居然落了一场大雪,苏轼有感于时令的反常而作。表面上,仅为“春分后雪”而作,但却绝不单单是因为“感时”,而更主要的则是“感事”。正因为是感事,颇具哲理,所以很值得后人玩味。

众所周知,苏轼在我国文学,是一位颇为重要的人物。他不但诗、书、画的造诣都很深;而且是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衷心拥护者和热心推动者和实践者;又是豪放诗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至今仍脍炙人口。

大家知道,北宋王朝,早在康定、庆历年间,国势几乎已经变成一个“烂柿子”:朝内机构臃肿,官员庞杂,贪墨成风;民间土地兼并严重,水旱灾害频仍;外部西夏频繁内侵,贡赋屡年增加。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有鉴于此,凡朝野有识之士、庙堂中兴之主,都感到了朝廷已经危若系卵,变法势在必行。庆历间,范仲淹向宋仁宗上书《答手诏条陈十事》,主张变法,史称“庆历新政”。因为遭到既得利益的守旧派极力反对,新政推行不及一年,范仲淹_开相位,新政也就“流产”而不了了之。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参知政事(宰相),又推出“王版新法”,得到神宗赞许,开始网络人员、设立机构,推行新法,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宣告开始。开始时,因势单力薄,难于实践,只好大量招募“新近”,蝇营狗苟之徒,得以趁势钻营,借新法之名,售一己之奸。本想以“新法”利国家、解民困;不料因所用非人,反而弄得国将不国,人民叫苦。当此时也,诸如司马光、文彦博、欧阳修等一斑旧臣更群起而攻,思辨颇为冷静的苏轼也出来“敲边鼓”。于是,苏轼便被稀里糊涂地纳入守旧派中。由于新旧两种势力的激烈争斗,变法运动就演成了党派之间的群斗,甚至发展到诬陷攻击、栽赃陷害的程度。出于这种情况,苏轼清醒地看到,如果继续这样混战下去,必将重蹈庆历覆辙,于是就主动上书朝廷,要求“外放”杭州。这当然也是新派求之不得的事。于熙宁三年,苏轼便出任了杭州通判。

通判,就是副知州。宋代通判的职能,前后曾发生过很大的变化。但到了宋神宗的时候,其原有职能逐渐萎缩,只相当于知府的副职,所以也称“府贰”。苏轼就是一个副知府。

雪入春分省见稀:过了春分之后,杭州还落这样的大雪,回省(xǐnɡ)起来,确实是许多年来还很少见。当然这个“多年”,并不单只苏轼蒞杭的这二三年;这个“省见稀”也可以是当地同僚、乡老们的多年“经验”;

半开桃花不胜威:桃花开在梅花之后。而春分前后,正是将开未开的时节,所以说是“半开”。桃杏虽然争春,但却没有梅花那样耐寒傲雪的骨气。经不起这场春雪的威猛欺凌。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和梅花相比,桃花显然应该感到自己的见识短浅,没有预料到老天爷还会在春分之后落这么大的雪。看人家梅花,这时候早已开败了,花瓣儿落地了,“任凭雪下得再大,却能奈得何来?”在这种突然打击之下,桃花虽然还是半开,但也只能片片化作柳絮、漫天飘零了。这显然是横遭不测的桃花的极大不幸!

以上是“就事论事”,并不旁及别的事物。下面便是借题发挥了:

不分东君专节物:“不分”,不按常规行事,令人难以预料;“东君”:主宰东方之神。按照阴阳五行的传统说法,东方,青色,属木,主生长。此处有暗指改革派、王安石等掌有权柄的朝臣的意思。

故将新巧发阴机:难以捉摸的“东君”们,本来就捉摸不定,却又巧发阴谋,暗设机关,图谋摧残半开的桃花们。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寒衣:“造物”,创造万物的天神,主宰万物命运的“老天爷”。“春分后雪”这一事件启迪人们,造物操纵的阴晴冷暖,变幻无常,难以预料。即使是在已经很暖和了的时候,大家也必须准备着御寒的衣物啊!

请注意,这后四句中,先是指责“不分东君”,如果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指王安石等执政者;那么,“造物”便是抱怨主政的宋神宗无疑。隐隐暴露出一个贬官对于“圣上”不满和幽怨。抱怨他们耍阴谋_良。

(一).春分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春分的寓意是什么

(二).春分是几月几日 春分都有哪些传统习俗

(三).春分朋友圈早安祝福语

(四).关于春分的微信说说

(五).春分适合发朋友圈的说说句子

(六).春分节气微信唯美短句

(七).春分微信心情说说大全

(八).春分节气祝福语

(九).春分朋友圈文案

(十).春分朋友圈心情说说大全

这也是苏轼悟出另外一番道理:即使天已转暖,也须留着御寒的衣物,预防意外状况的出现。

苏轼这种不满情绪在字里行间的流露,也给他日后的“乌台诗案”埋下更大不幸的种子。

《七绝·苏醒》

宋代:徐铉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译文

春分时节落雨飘洒雨声细微,杨柳岸斜风轻拂带回远方的客人。

这个时节北方要来的晚一些,却不知此时的南方已是草长莺飞、花红柳绿了。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