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从阅读开始,因为阅读是学生受用一生的习惯;基地从语文做起,因为语文将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在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有一个由全校师生共同打造、备受学生们喜爱并被称为“小绿”的地方——“江苏省语文课程基地”。
“小绿”在何处?她遍布我们的校园。她是一个个漂亮的亭廊馆室,更是全新的理念追求。
从学科本位走向人格培育
今年3月,神秘的“文学长廊”揭开了“小绿”的面纱。自此,以“从阅读开始,一起快乐成长”为口号的“江苏省语文课程基地”绽开了她的第一片绿芽。
这是一个开放式的文学馆,东面以“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西方文学”和“走近诺贝尔文学奖”为五大主题的44个展板,图文并茂展示了中西方文学发展史中的名人、名篇、趣事、轶闻,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文学的魅力。西面是充满现代质感的八组展橱——以“雨笋足迹”为主题的校报展。持续16年、出版300期的《雨笋报》,是极具厚重感的学校文学史料,作为最接地气的“校园文学”主题融入整个布展序列,是“文学长廊”的镇“馆”之宝。
同时,学校升级打造励志园、诗园,立碑勒石,让中英文对照的警句名言、典故楹联遍布其中。每到课间小憩,学生们便不知不觉浸染在美妙的文字之中。
同步改变的还有学校的软环境。本学期,学校举行了建校史上最高规格的“开学典礼”:接受班旗的过程、走上红毯的过程、高举奖杯的过程、递送规划的过程、互动互应的过程、放飞梦想的过程,无不敲击着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学校专门出台《教室布置规范》,以高标准指导班级教室文化建设,在“班徽”的设计定稿、“班风”的斟酌遴选、“凡人名言”的举荐讨论中,提升学生们的班级归宿感、价值认同感。学校还推出“流行与经典”音乐欣赏系列校园广播,让师生更多地浸润在高雅的情调之中。
基地建设促进了校园环境的改善,让学校教育从学科本位走向人格培育。
从读书本走向“读人”“读社会”
学校一直努力让师生在阅读中享受快乐、体验幸福。最初的设想是通过“书香校园”建设,营造师生共读氛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最终的目标是将学校打造成“大图书馆”,让经典比邻而居,让阅读触手可及。
如今,梦想逐渐照进现实。有馆藏40多万册图书、260多种报刊的图书馆做后盾,有遍布教室的图书角为窗口,有浅阅读区做辅助,“人在书中、校在馆中”的理想基本实现。
在学校,学生们还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书——《我的成长故事》,每个学生每天明确自己的任务、评价自己的行为、梳理自己的得失;每周一篇的“阅读、悦读、越读”,推动读书活动走向纵深。
课前的5分钟演讲,定期的读书报告会和书友沙龙,让师生读书逐渐成为一种自觉。在阅读中,自信的笑容洋溢在每个教师、学生的脸上,教育已经从外力规范走向内心修炼。
尽管阅读滋养了师生的心灵,但语文课程基地对阅读的理解并不止于读书,学校因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从读书本走向“读人”、“读社会”。
自2013年开始,学校着力开展“真人图书馆”的建设。学校有丰富的校本资源,一大批杰出校友的亲身经历就是“一本本好书”。截至目前,学校已先后邀请科学家刘必前、陶艺大师葛军、考古学家邱永生、央视主持人刘一等先后与学生们面对面交流。央视的品牌栏目《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开讲啦》等也是学校真人图书馆的优质资源,学生们在读懂他们故事的同时,也读懂了他们的人生定位。
社会实践是一个自然的“读社会”过程,带着课题走向社会,可以更加开阔眼界、感受责任。目前,学校有各类社团39个,开发实施校本课程三大系列36个科目。学生实践研究课题“射阳沿海能源绿色开发的调查研究”“射阳饮用水系保护的现状调查”等,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
从教室学习走向实践学习
学校参照国家课程标准将高中语文分为必修、选修两大板块,对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条主线共10个模块进行重难点梳理细分和模型建构,对难以理解的部分通过情景再现、角色模拟等手段进行体验、感悟。其中,通过专业设计建造的“情景剧场”“演讲辩论抢答赛厅”和升级改造的“报告厅”是重要的载体。学生通过演讲与辩论的擂台、交流与表演的舞台,大师讲座和大作展演的讲台,实现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碰撞、精神的共振、灵魂的相拥。
只有到实践中去运用,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当学生们都能沉浸到角色之中时,自然就能体会到主人翁的情感。“化虚为实”的基地效能帮助学生从教室学习走向实践学习。
基地不仅让每个学生受益,也助推着自身的教学改革。
学校启用“全自动录播室”,为网络直播、微视频制作、微格分析提供了保证。
置身于教学楼的两个“信息检索区”,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信息支撑。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超市获取”“做中学、学中做”的现代教学理念,在基地物化的系统下转化成为自觉的教学行为。
语文课程基地领跑着学生学习的革命,也催生着教师理念的转变和业务的提升。在这里,师生共读书、同体验、齐成长。这里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名师工作室、研发中心、活动中心给教师自身发展铺设了爱扬道。
基地的功效也辐射到周边区域。今年上半年,学校“自动录播室”先后承担了多所学校的“一课一名师”录课任务;近期还承办了全县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这就是基地建设带来的从“单兵作战”走向“共同发展”的实质性变化。
一粒石子会激起一波涟漪,一个基地会领跑一场革命,一所学校会推动一个区域。相信,在语文课程基地这块土壤上,必定会滋养越来越多的师生,碰撞出更多创新的火花。(通讯员印众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