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只能是一个小孩子吗?
我要是一只蝴蝶,就飞上蓝天,
去采一缕阳光、一片白云送给你。
我要是一棵大树,就结出香甜的果子送给你。
我要是一棵小草,就让自己长得更加茂盛,美化环境。
可我只能是一个小孩子呀,
我只能每天对你说:妈妈,我爱你!
很难想象,如此包含爱心、童心和丰富想象力的儿童诗歌,竟然出自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之手。和这首诗的小作者谢书航一样,山东临淄实验小学的孩子们,个个都是儿童诗歌的小能手。他们的能力从何而来呢?语文教师郭树珍告诉记者:“从一年级开始,就要超越教材的局限,引导孩子们从背诵儿歌、仿说儿歌、仿写儿歌开始,对阅读和写作感兴趣,积累诗一样的语言,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我们一直在思考:小学学科教育会给学生留下什么?”临淄实验小学校长李德乾说,“我们学校的名誉校长于永正老师告诉我们: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语言,留下情感,留下初步的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包括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留下兴趣和习惯。”
“我们留给学生最宝贵的数学财富又是什么?”李德乾追问,“日本数学家米山国藏告诉我们: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的方法和着眼点等,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人终身受益。”
基于这样的认识,临淄实验小学以突出学科本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为目标,基于学科文化和思想的视角,整体构建学校学科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进行学科整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好吃而有营养”的学科教育。
在语文学科,该校根据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写好字、写好文、会听话、会说话、会朗读等方面的语文学科素养,培养学生高贵精神、自由思想为出发点,对语文学科内容进行“主题整合”。
主题之一便是金色童年阶梯阅读课程,从一年级开始让学生背诵阅读经典,一年级背诵并践行《弟子规》、《弟子执》、《三字经》、《千句文》,二年级背诵《老子》、《庄子》,三年级背诵《论语》、《孟子》,四年级精选唐诗宋词元曲,五年级精选《古文观止》部分经典文章和毛主席诗词。同时,分层次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并将诗歌诵读贯穿每个年级,儿歌、童话、神话、寓言、小说等分年级阶梯推进,高年级以主题阅读为主。
在阶梯推进的基础上,每个年级还确定重点研究项目:一年级绘本、儿歌、童话,二年级童话和科普读物,三年级齐文化成语故事、神话和寓言,四年级齐文化知识系列、小说,五年级文史类书籍、诗歌、古文名篇等。
此外,还有读后说写课程、班本课程、晨诵课程、写字课程、作文修改课程等四个主题课程,采取“典型课文”的教学策略,对教材进行整合,做到“用教材教语文”,节省了部分语文教学时间,为语文老师实施主题课程创造了时空。
在数学学科中,临淄实验小学借鉴著名小学数学教育家马芯兰的做法,用“核心概念”进行“结构整合”,从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生活与思维四个方面梳理教材的知识结构,用具有种子能量的知识生长点串成数学知识链,并采用“渗透、迁移、交错、训练”的教学策略,在数学课堂上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和创新性,让数学课堂彰显思维魅力。
在英语学科中,该校实行“情景整合”,将教材中的单词和课文按情境进行重新归类,每一类都拓展补充一定量的英语词汇组成新的情景短文,英语学习变为情景剧表演、电影配音、场景对话等方式,借此扩大学生的英语阅读量,同时学习西方文化,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在美术、音乐、体育、科学、思想品德、信息技术课上,该校实行“跨界整合”。比如美术学科,一节作为基本美术课,学习教材基本内容,一节作为动漫课,从美术技法到动漫制作,逐步开设动漫课程。在音乐学科中,一节作为基础音乐课,学习教材基本内容,一节作为电钢课,使用电钢教材。在体育课上,在保证学生基本身体素质训练的前提下,让乒乓球、足球进课堂,形成体育传统项目特色。在科学课上,一节作为基本科学课,学习教材基本内容,一节作为科技阅读课,同时渗透科技制作和动手操作。
该校还把思想品德课与地方课程中的《安全教育》进行整合,去掉重复教学内容,突出综合实践活动。在信息技术课上,将临淄齐文化教育和地方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和《环境教育》作为信息技术处理的资源,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学校还改变过去单一的书面考试方式,将学科课程能力评价分为综合考试和分项能力考核两部分,均以等级表达的方式评定。学校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科特点,分别制订了具体的学习能力评价方案和操作模式。
比如语文学习能力的评价,主要包括认字测评、书写测评、朗读测评、古诗背诵测评、阅读测评、作文专项测评。低年级的认字测评底线是教材中的生字数量,上不封顶,分三个级别进行评价。书写测评采用“十段三星”的评价方式,写字水平高的学生可以跨段申报,作文测试采用现场命题、集中评阅等级评价的方式。数学学习能力的评价,主要包括口算、操作应用、说理分析、数学日记等内容。英语学习能力主要由听力、单词认读、情景对话、情景表演、儿歌演唱等组成。(记者魏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