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东政法学院教务联系电话
综合科(语言文字办公室) 电话:(0531)88599319
处室网站维护,公众号维护,对外宣传;教务系统建设与管理;组织协调,印章管理,会议组织安排,公文处理,重要活动组织,综合管理服务;对外接待工作;组织学生语言文字培训和水平测试,组织普通话报名和培训,组织语言文字活动。
教务科 电话:(0531)88599857
教学进程,教学任务,校历编制,课表编排,教室调度;选课管理,调停课管理;校内外考试组织,承接社会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学生考试违纪作弊处理;成绩管理,学分互认、学业警告;教学工作量核算。
学籍科 电话:(0531)88599722
学籍注册与学籍管理,学籍异动,辅修学士学位招生等学籍管理;毕业生图像信息采集,毕业资格复核与证书管理;学历电子注册、毕业证明书补办等学历管理;学位资格审核、学位证书管理、学位信息报送等学位管理。
学科建设办公室电话:(0531)88599779
学科方向凝练,学科队伍建设,学科发展培训,学科项目申报,学科会议组织,学科经费管理,学科质量评价。
教研科电话:(0531)88599862
教学研究、人才培养总结报告、会议论文;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改项目建设,教学成果奖申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教材科电话:(0531)88599863 、(0531)88599318
负责学校教材选用、教材采购、教材建设和教材样本库的建设。
实践教学科电话:(0531)88599703
专业实习,学业导师工作,案例库建设和管理,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 实验室管理,学科竞赛管理,国家数据平台采集,实务大讲坛组织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电话:(0531)88599779
学校领导督察,教学督导,教学检查,教学评估,教学评价,教学反馈,教学质量报告撰写,制(修)订教学质量标准,教学秩序巡查、巡考,教学信息员队伍建设和运行,教学信息收集,劳动教育实施等工作。
教师发展中心电话:(0531)88599317
组织教学培训,组织教学竞赛,组织教学研讨与分享,为教师提供教学咨询、诊断与指导,促进教师评价机制的完善。
二、山东政法学院简介
山东政法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济南,1955年7月20日,山东省人民委员会颁布鲁人丁(55)字第1618号通知,决定建立山东省政法干部学校。1959年2月24日,根据《中共山东省委关于成立山东政法学院的通知》〔鲁发59字169号〕精神,山东政法学院正式成立,时任省委第一书记舒同题写校名。1979年12月23日,中共山东省委下文《关于建立省司法厅和省政法干校的通知》〔鲁发(1979)81号〕,决定恢复建立山东省政法干部学校。1983年10月3日,山东省教育厅教计字80号文件批复:同意将山东省政法干部学校改建为山东省司法管理干部学院。1987年10月,更名为山东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2005年2月,开始筹建山东政法学院。2007年3月16日和4月26日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分别发文同意正式设立山东政法学院。2011年获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2015年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俊采星驰,薪火相传,历经60余载耕耘不辍,山东政法学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兼及法律硕士、专科和留学生教育;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多学科的普通本科高校。
一、办学定位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错位竞争、特色发展”发展思路,实施“特色山政、文化山政、法治山政、智慧山政、开放山政、和谐山政、人才山政”发展战略,建设特色鲜明全省一流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型政法类大学。
二、学科专业
学科专业定位:突出特色,做强法学学科,统筹法学外学科发展,构建“法学类专业群,经管类专业群和新闻传播类专业群为两翼,信息技术类专业群和外国语言类专业群为基础”的法、分类建设、交叉融合、相互支撑、特色鲜明的“122”学科专业体系。
法。学校法学教育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法学专业学科优势突出。学校法学学科是省属高校中首个全部拥有法学学科“三重点”建设项目的学科——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刑法学,省级重点学科经济法学,省级重点实验室证据鉴识实验室,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民商事法律与民生研究中心。法学学科现有“十三五”省级科研创新平台2个。学校是山东省法学会法律史学、立法学、刑法学会、经济法学和网络法学研究会会长单位。学报《政法论丛》是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融法特色。以法学学科为龙头,辐射带动学校其他学科发展,如经济学类专业侧重商法结合,政管类专业强化法政结合,新闻传播类专业突出法治新闻方向,信息技术类专业突出电子证据方向,外国语言类专业突出法律英语方向,非法学专业均具有鲜明的融法特色。
学校现有21个本科专业:法学、知识产权、监狱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工程、财务管理、国际商务、审计学、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英语、商务英语、日语、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网络空间安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其中法学专业、监狱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监狱学、知识产权专业群是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省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项目、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新闻学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监狱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行政管理是省级特色专业。
三、人才资源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遵循“博学笃行 刚健中正”的校训精神、形成“实事求是”的校风和“学在前沿,大爱施教”的教风,教师队伍建设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
学校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十大中青年法学家”3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重点学科首席专家2人,全省法学研究领军人物4人。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和惩戒委员会委员2人,省委省政府法律专家库成员6人,山东政法智库专家1人,省人大常委会特聘立法专家2人。全省社科理论界“百人工程”高层次人才2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青年创新科研团队3个。专任教师中,有企业工作或实践经历的教师占比达到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