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经过反复酝酿的考试改革开始“试水”,当年有301门课程进行试点,增加了考试次数。学校规定,除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外,48学时以下的科目,要增加一次期中考试;48至80学时的,要增加两次正式考试;80学时以上的则要增加3次考试。9月,考试改革继续推行,有624门课程实行了考试改革,占学期开课门数的58.4%。,考试改革在学校全面推行。
考试改革遭到了部分教师、学生的强烈反对——出题、批卷,教师的工作量加大,有些教师满腹牢骚;学习、备考,学生的压力陡然增加,学生们难以适应。有的学生甚至在微博上发起了“考试改革”的话题,对考试改革不断吐槽。
对学生的反对,学校还比较容易做工作,但对教师的反对却是学校不能不考虑的问题,毕竟教师才是考试改革的最终执行者。如果他们不能真正理解考试改革、不能真正发挥主动性,考试次数的增加最终难免会流于形式。
改革评价手段——
综合考核改变“唯成绩论”
对学生和教师中出现的反对考试改革的声音怎么办?学校经过深入研究后,决定从改革评价手段着手。学校出台新规,明确教师可以灵活掌握考核方式,阶段性考试的形式可以是一次试卷,也可以是一次小论文,甚至可以是一些读书的心得体会。不论什么形式,只要能够考查学生活学活用、理解掌握能力,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就可以。
考试方式的改变、考试内容的调整,直接改变了以往一考定音的评价格局,从“唯成绩论”变成了综合考核。
“毛皮学”是东北林大野生动物资源学院的一门特色专业课。改革后,教师对该门课的理论和实验内容进行合理增减,尤其对占比重较大的毛皮标本鉴识部分的评价形式进行大幅调整。此前,这部分考核是要求学生上交一份毛皮标本识别检索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