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考

2020年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大一新生开学报名时间安排及入学指南详解(二)

发布时间:2023-09-14 14:09:06

[校园文化]

学院积极为学生搭建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平台,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成立了“针灸推拿协会”、“养生康复协会”、“遍地药香社”、“绿驿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33个学生社团及志愿者服务团体,组建了田径队、篮球队、大学生艺术团等文体组织,打造了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天使之夜-5·12护士节”、“科院之光”书画展、“寻麦”大赛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学术、文艺活动品牌。学生在奥林匹克国际青少年儿童书画大赛获金奖10项;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华佗杯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天堰挑战杯”大赛等国家级比赛中累计获奖100余项;在“创青春”及“互联网+”“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精诚杯”大学生电脑作品大赛等各类省级大赛获奖140余项;在第十四届江西省运动会上,学院代表队夺得5金6银6铜的佳绩;仅2016年,学院先后荣获10项国家级、29项省级奖项。

[就业情况]

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通过开展大型就业“双选会”、校企洽谈会、招聘月、专场招聘会、网上招聘等多种形式推荐学生就业。根据江西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学院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多年来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2016届毕业生1761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2.06%。

就业单位主要分布在江西、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福建,涉及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医药相关企业、高等教育单位等领域,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0二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江西省儿童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辉瑞制药、江中集团、汇仁集团等单位输送大量优秀学子,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就业质量逐年提高。

[考研工作]

学院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自2007年以来,连续十年位居江西省同类院校第一,为同济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

[培养模式亮点]

一、坚持错位发展与差异化办学思路,开展模块化培养模式

为避免人才培养的同质性,学院坚持与母体学校(江西中医药大学)错位差异化发展思路,建立了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专业模块化教学。学生除学习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外,可依据个人专业需求与发展,自主选择培养模块。医学类专业开设的模块有:妇科、乳腺、美容、男科、皮肤性病、五官、肛肠、全科医生和医学影像等12个;药学类专业开设的模块有: 医院药学、药品经营策划与管理、药品生产与质量控制;护理学专业开设的模块有:老年护理、急救护理。学生修完相应模块规定的全部课程并通过考核后,可获得由学院颁发的相应模块化培养合格证书。

二、开展在籍大学生本科第二学历国家自学考试

学院鼓励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培养计划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拓展,修读“在籍大学生本科第二学历国家自学考试”。目前开设中药学、药学两个专业的国家自学考试。在校生完成所报考专业规定课程的学习,成绩合格并完成毕业论文,即可取得由江西省自考中心和江西中医药大学共同颁发的国家统一印制的第二学历本科毕业证,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可获颁学士学位证书。毕业后可报考“执业药师”或“执业中药师”。通过第二学历可以参加相关专业的公务员及研究生考试,利于拓展毕业生就业与升学渠道。

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一专多能”复合人才

学院采取灵活多变的培训模式,聘请省内外专家、教授开设保健按摩师、美容师、公共营养师等十余项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培养学生“一专多能”。通过短期培训,学生完成培训规定的学时并参加国家统一的鉴定考试,成绩合格后即可获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从而为贫困学生在校期间勤工助学或毕业后就业、创业打下基础,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四、创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充分考虑市场人才供求情况、学校自身条件的现状、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进一步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突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需求。通过校企(院)合作、校校合作、双证书培养、模块化培养等四个相对独立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和创新创业意识,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

录取分数线

年份最高分平均分最低分省控线批次
2017----428422 422二批
2016509509455445 445二批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