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

2019年江苏高考农村专项计划,江苏农村专项计划大学名单

发布时间:2023-08-15 15:20:09

江苏省教育厅于2月23日上午10:00召开江苏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通报江苏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及普通高考工作有关情况。

  在高考科目设置方面,和现行高考方案相比,江苏省普通高考统考科目仍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保持不变;选考科目由现行的“6选2”调整为“6选3”,即由学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选考科目,并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教育部明确江苏省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时间为2018年,并要求于2018年6月底前将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报教育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根据这一要求,江苏省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应该是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起开始启用,在2021年普通高考中正式实施。


  江苏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包括1个整体方案和5个具体方案。

  整体方案是《江苏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具体方案包括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中职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实施方案等5个方案。

江苏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整体方案是严格遵照《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节点和制度框架内,结合江苏省省情和教育实际,并在总结以往高考改革经验、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研制完成的,力求体现国家要求,具有江苏特色。

  实施“3+3”模式选考科目调整为“6选3”

  在高考科目设置方面,和现行高考方案相比,江苏省普通高考统考科目仍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保持不变;选考科目由现行的“6选2”调整为“6选3”,即由学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选考科目,并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高考综合改革2018年启动2021年正式实施

教育部明确江苏省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时间为2018年,并要求于2018年6月底前将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报教育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根据这一要求,江苏省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应该是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起开始启用,在2021年普通高考中正式实施。

  考生可享受同一必考科目两次考试机会

  江苏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包括1个整体方案和5个具体方案。整体方案是《江苏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具体方案包括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中职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实施方案等5个方案。

  江苏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整体方案是严格遵照《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节点和制度框架内,结合江苏省省情和教育实际,并在总结以往高考改革经验、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研制完成的,力求体现国家要求,具有江苏特色。

  在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方面,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做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工作的要求,江苏省实施了招收农村学生高校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确定了实施区域。

在改进考试形式和内容方面,和现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相比,江苏省将开齐开足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13门科目均列入必考科目范围,江苏省考生在高中期间可以享受同一必考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

  在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方面,严格执行教育部等相关部委关于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要求,自起,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的考生加分政策;自起,将少数民族考生照顾政策调整为“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省属高校加3分投档”。

  在改革监督管理机制方面,江苏省将健全分级负责、规范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省招委会各成员单位的考试招生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和分工协作机制,完善考试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加大违规查处力度。

  在综合素质评价上,江苏省将国家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具体拓展为:思想品德与公民素养、学习水平与课程修习、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审美素养与艺术特长、创新能力与社会实践、自我认知与生涯规划等六个部分。

高校专项计划高校名单及专项计划(农村学生单独招生)招生简章
教育部直属高校(红色为已更新)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长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
其他高校(红色为已更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大学
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福州大学郑州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农业大学
贵州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