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京工业大学江苏高考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1、2021年江苏高考历史(历史+不限)类考生上南京工业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4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5643名,招生录取人数为466人;
2、2022年江苏高考物理(物理+不限)类考生上南京工业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2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79239名,招生录取人数为15人;
3、2022年江苏高考物理(物理+不限)类考生上南京工业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3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71644名,招生录取人数为60人;
4、2021年江苏高考物理(物理+不限)类考生上南京工业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9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96728名,招生录取人数为264人;
5、2021年江苏高考物理(物理+不限)类考生上南京工业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0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78264名,招生录取人数为60人;
二、南京工业大学在江苏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南京工业大学在江苏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类型 | 选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招生人数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江苏 | 2022 | 历史 | 历史+不限 | 本科 | 15 | 522 | 23667 | 省政府 |
江苏 | 2022 | 历史 | 历史+不限 | 本科 | 475 | 532 | 18540 | 省政府 |
江苏 | 2022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264 | 523 | 83501 | 省政府 |
江苏 | 2022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15 | 526 | 79239 | 省政府 |
江苏 | 2022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60 | 533 | 71644 | 省政府 |
江苏 | 2022 | 物理 | 物理+化学 | 本科 | 268 | 557 | 46911 | 省政府 |
江苏 | 2022 | 物理 | 物理+(化学或生物) | 本科 | 397 | 558 | 45932 | 省政府 |
江苏 | 2022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1397 | 565 | 39285 | 省政府 |
2、2021年南京工业大学在江苏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类型 | 选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招生人数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江苏 | 2021 | 历史 | 历史+不限 | 本科 | 15 | 530 | 24093 | 省政府 |
江苏 | 2021 | 历史 | 历史+不限 | 本科 | 466 | 547 | 15643 | 省政府 |
江苏 | 2021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264 | 490 | 96728 | 省政府 |
江苏 | 2021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15 | 507 | 79260 | 省政府 |
江苏 | 2021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60 | 508 | 78264 | 省政府 |
江苏 | 2021 | 物理 | 物理+化学 | 本科 | 403 | 543 | 43132 | 省政府 |
江苏 | 2021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1622 | 548 | 39276 | 省政府 |
3、2020年南京工业大学在江苏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类型 | 选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招生人数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江苏 | 2020 | 理科 | - | 本一 | 15 | 350 | 76258 | 省政府 |
江苏 | 2020 | 理科 | - | 本一 | 213 | 351 | 73952 | 省政府 |
江苏 | 2020 | 理科 | - | 本一 | 60 | 353 | 69326 | 省政府 |
江苏 | 2020 | 理科 | - | 本一 | 2049 | 365 | 43905 | 省政府 |
江苏 | 2020 | 文科 | - | 本一 | 15 | 344 | 19034 | 省政府 |
江苏 | 2020 | 文科 | - | 本一 | 466 | 353 | 13737 | 省政府 |
三、南京工业大学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南京工业大学办学历史可溯源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2001年由原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是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高校、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落实“科技创新改革30条”试点高校。学校秉承“明德、厚学、沉毅、笃行”的校训,以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创业型大学为发展目标,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形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鲜明特色。学校设有11个学部,28个学院,各类学生3.8万余人。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一期项目4项、二期项目6项、三期项目6项,“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9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9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18个,本科专业91个,跨工、理、管、经、文、法、医、艺、教9个学科门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得A等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得B+等级,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位列全省第一。学校在2021年9月ESI综合排名进入全球前1‰,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6位,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21年9月,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并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0-72位;2021年7月,自然指数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34位;2021年8月,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并列中国内地高校第36-57位。学校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5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第八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人才132人次,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团队13个,省部级重点高层次人才139人次,省部级重点高层次团队35个。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获表彰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数与培育创建数位居省属高校第一,涌现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先进典型。学校加强“新工科”建设,23个工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住建部专业评估,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学校注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书院制“2011学院”,与中科院相关院所共建“英才班”。“十一五”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2项。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1项、首批江苏省研究生优秀教材2部、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5个、江苏省品牌专业8个、江苏省特色专业10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12个(涵盖30个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2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江苏省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4门。2006年学校获得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获批教育部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多年来学校已经培养出20多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30多位两院院士、100多位央企和上市公司领导,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质量人才。学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设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7个,省部级研究中心2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7个。“十二五”以来,学校科研项目及成果获各级各类奖励415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获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现有7人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现有科技部“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