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节联欢晚会几号 春晚是几点开播
2月4号晚20:00
猪年春晚依旧以“开门办春晚”为宗旨,央视将通过多档素人综艺节目选拔春晚节目,让中国百姓能在春晚的大舞台展现风采,除此之外,还将在海外选拔节目,除了以往的华人、华侨的优秀节目,还将在一带一路国家找寻节目创编元素。
创作团队
2018年8月,刘真接任春晚总导演。总导演确定后,春晚开始进入正式建组,例如语言类节目组、歌舞类节目组、创意节目组等导演组将成立,导演组开始向基层邀约节目。
不少语言类演员都拿到导演组命题开始筹备春晚。不少相声演员表示:确实拿到选题,但作品还在构思中,猪年春晚语言类导演组对于节目质量严格要求,不少选题需要走基层调研找故事再进行创作。
史前“春晚”
现代电视“春晚”的源头实际上是中国的电视台在初创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举办的除夕联欢活动。上海电视台最早于1958年12月31日举办直播的新年联欢晚会,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则从1960年开始在每年除夕举办一台面向全国播出的文艺晚会。在三年经济困难刚刚过去的60年代初期,北京电视台还曾举办过三次影响力甚大的“笑的晚会”,但也引发了不少批评和争议。在“文化大革命”之前,这样的晚会总共举办过十余次。
受限于当时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史前”春晚大多在视觉和形态上极为朴素; 但受惠于文化界、戏剧界和电影界的无私支持,其文化旨趣即使放在今天,也完全称得上精致优雅。“文革”的动荡阻断了电视晚会这一中国独特的电视节目形态的发展脉络,但在早期中国电视史的土壤中,电视春晚获得了构成其形象气质的三个最重要的基因: 娱乐、政治与文化。中国人对春晚的期望和评价,也便在这三个维度上展开。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春晚”,是从1983年开始的,这一年中央电视台启用了早在“文革”前即已有丰富的电视文艺节目编导经验的黄一鹤担任总导演。从此,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成为全世界范围内一道独特的电视文化景观。由于1983年这台春节联欢晚会所采纳的种种创新手段及其产生的前所未有的社会影响,人们普遍将其视为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春晚”,时任中央电视台的副台长洪民生称这是“观众认可,约定俗成”。
80年代:质朴
80年代的“春晚”在形式上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现场直播、观众点播、主持人串场、茶座式观众席。这些新的手段无疑强化了电视媒介独有的魅力、激发了观众的参与热情,并在视觉上营造出民主化的氛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时中国还没有专门的“晚会主持人”,在1983年以前此类文艺演出一概采用报幕员报幕的形式。而在1983年“春晚”中,黄一鹤大胆地邀请了当时中国家喻户晓的四位“通俗文化”代表人物担任主持人,他们分别是相声演员姜昆、马季,喜剧演员王景愚,以及电影演员刘晓庆。
90年代:秩序
与80年代相比,90年代的“春晚”体现出更为鲜明的秩序感和商业性,民主化的茶座式观众席被格局森严的剧院式座次所取代,直播进行当中不断出现的“宣读贺电”环节则是一种明码标价的广告经营,以倪萍为代表的90年代“春晚”主持人因善于在节目进行中制造一个又一个煽情的瞬间著称。
在80年代即已形成定势的“民族团结”与“爱国主义”文化基调在这一时期进一步得到固化,来自少数民族及港台地区的艺人登台表演成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常设项目,传统戏曲、劳动模范等典型人物事迹,以及反映军队生活的歌舞与小品节目也成为必不可少要素。
新世纪:商业春晚
新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和消费文化的勃兴,央视春晚俨然已经成为商品化程度最高的一档节目。大致从2001年起,这一全国范围内收视率最高的独特文艺节目已经完全接纳了自身的文化商品属性。其广告经营手段除报时、贺电等传统方式外,亦新增了植入广告形式,因而令这一中国人的“新民俗”的商业价值攀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针对央视“春晚”的一些资料限时:2007年的晚会总计出现了15处可被确认的植入广告,其存在形式包括摆在观众席圆桌上的产品、主持人桌所铺台布上印刷的企业名称、语言类节目台词中出现的各类商品或品牌名称,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上呈现出的赞助商标识等; 2008年晚会总计播出的8个小品中,有5个在情节或语言上植入了商品信息; 2009年晚会直播中,百度公司的总裁李彦宏的特写镜头出现多达七八次,而百度在这一年“春晚”上投放的广告费达47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