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闻

娄底是几线城市,娄底到底属于几线城市(二)

发布时间:2023-09-21 21:59:36

虽然现在娄底还是四线城市

但是娄底近些年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

主要指标:稳步上楼

1-11月,纳入省政府绩效考核的13项主要经济指标,我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建筑业等4项,增速排全省第一位;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全省第二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排全省第三位;

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11项,实现了进位目标;

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等11项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5%、8%、11%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7%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10.6%左右。主要经济指标趋稳向好、在全省排名位置前移,今天的娄底不再“垫底”,而是在稳步“上楼”。

项目建设:有新突破

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大比拼”活动,召开项目建设观摩点评会,推进各类项目280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70亿元,发挥了稳增长的决定性作用。其中,重点项目395个,完成投资850亿元,占总投资的62%;重点产业项目210个,占重点项目总数的53.1%;投资2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32个,比2016年增加11个。

产业转型:有新成效

通过支持实体经济,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品牌建设和新产品研发,着力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为14:47.5:38.5,税占比从54.68%提高到59.91%。把园区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平台,娄底经开区跻身全国百强,全市园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23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重由62%提高到66.2%。全力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着力打造“钢铁新城”,钢铁行业量价齐升,贡献突出。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三迅、电将军、上海星珂、三一中源等新技术新材料工业企业加快成长,陌陌、葛洲坝集团、中钰基金等在我市设立独立公司。加快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机械化进程,新增农业合作社983个,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20%,推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脱贫攻坚:有新作为

以“两个服气”为标准,扎实开展精准识贫专项行动,排查出不符合贫困条件的错评对象21.02万人、符合条件的漏评对象11.14万人。出台“四个意见”“十条禁令”等系列文件,设置“三张联系卡”,扎实抓好产业、易地扶贫搬迁、教育、金融、健康、就业、安全饮水和危房改造等各项扶贫工作。全年9.9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56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在全国全省督查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涌现出了新化县油溪桥村等先进典型。

生态环境:有新改善

深入实施“天蓝水净地绿”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河长制,完成孙水河保护立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力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交办的9个问题解决7个,另外2个完成年度任务,245个信访件全部提前办结。集中力量推进锡矿山地区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探索推进市场化处置,启动了砷固废资源化无害化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预计明年6月底可实现规模化治理。探索推进区域碳排放零增长创建活动,率先在全国地级市中完成碳普查和碳规划。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7.1%,地表水质、6个江河交界考核断面和3个“水十条”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城乡面貌:有新变化

集中开展交通秩序、超限超载、农贸市场等专项整治,打通断头路、改造城中村、修建小游园、整治背街小巷,整体推进品质中心城区建设。全面启动高速公路沿线特色小镇建设试点,先期试点8个,冷水江市禾青镇获批全国特色小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14个省级示范村完成投资4200余万元,双峰县荷塘村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深入实施“综合交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益娄高速、娄新高速金竹山互通、娄底大道娄涟段建成通车,龙琅高速建设进展顺利,完成干线公路改造106公里、农村公路提质改造680公里。

改革开放:有新进展

全面落实改革责任,9大类161项重点改革任务按时序进度稳步推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其中,淘汰落后产能988万吨,关闭煤矿23处,烟花爆竹行业全部退出。推行政务服务“只跑一次”改革,行政审批事项精简70%,办理时限缩短50%。深入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市直1473项管理权限全部下放到娄底经开区。娄星区被征地农民“养老贷”、司法体制改革“娄星模式”、涟钢“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冷水江市社区警务网格化、社区矫正,涟源市刑释人员安置帮教等改革被国家和省里宣传推介,双峰县涉农资金整合改革被评为全省首届“管理创新奖”。坚持招大引强,全年内联引资605.3亿元,增长17.5%;实际利用外资4.69亿美元,增长17.8%;进出口总额80.4亿元,增长35.3%。

保障水平:有新提升

全年民生支出占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超过60%,重点民生实事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3.4%。完成农村薄弱学校改造项目134个,娄星区获评全国教育强县和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县。智慧医疗有序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医疗费用医保报销比例提高10%。在全省率先对农村低保对象和社会兜底脱贫对象进行了全面清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268元。全力打好安全生产“十大战役”,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61.45%和44.87%。全力做好信访维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间融资风险化解等工作,新化“12.22”专案成功告破,社会大局保持了总体稳定。

六大亮点:彰显新气象

一年来,我市坚持严要求、高标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涌现出了很多可圈可点的工作亮点。

一是在推进脱贫攻坚、生态环境治理、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中,设立举报电话,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敞开大门抓整改,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人民战争。

二是面对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全市上下众志成城,紧急转移群众16.37万余人,解救受困群众4740人,减少经济损失1.6亿元,取得了“未垮一堤一坝、没有因灾死亡一人”的重大胜利。

三是全力推进中心城区道路提质和风貌整治,吉星路、甘桂路等“断头路”建成通车,娄星南路、湘阳街等主车道完成“白改黑”,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农村墙体广告清零,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查评审,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保留了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

四是行政区划调整平稳推进,涟源市水洞底镇、双峰县蛇形山镇划入娄星区管辖,新化县撤掉上梅镇,改设上梅、枫林、上渡3个街道办事处。

五是在全国率先推进健康快车下基层,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娄星区荣获全省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区、计划生育工作优秀单位,双峰县、新化县荣获安全生产工作优秀单位。

六是成功跻身全国产业转型示范区,全面启动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全省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首站观摩放在娄底,全省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首次在娄底召开。

这些亮点工作,集中展示了我市发展的新格局和新形象,有效提升了我市的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当前,撸起袖子、扑下身子、干出样子的“娄底新作为”正在彰显,迎难而上、昂扬向上、蒸蒸日上的“娄底新气象”正在形成。

五大做法:收获新成绩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荐国分析这一张成绩单之所以能从“合格”走向“优异”的原因时,他认为有几点值得认真总结:

一是始终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紧扣省、市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把方向、观大势、谋全局,确保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落在实处。

二是始终坚持科学研判、密切调度。阳历新年、农历新春上班的第一天,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都率领市直相关部门到园区企业调研指导,为企业排忧解难,督促复工复产。逐一对七个“三年行动计划”进行调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会审、逐个解套,确保各项经济任务按时序推进。

三是始终坚持高高举起项目建设大比拼的指挥棒。持续开展项目集中签约、集中开工竣工,专门召开项目建设观摩点评会,观摩只看新项目,不看老项目,重点看产业项目,看新班子抓的新项目,用新项目检验新班子,让新项目和新班子共成长、好项目和好干部共成长。通过大比拼催生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

四是始终坚持用改革的思维和办法来破解发展难题。开展重点项目联合审批,强力推行“只跑一次”,深入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全力打造“放管服”改革升级版,及时解决项目企业在要素保障、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急事难事,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五是始终坚持牢牢守住底线。强化问题导向,树立底线思维,紧紧盯住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社会舆论等底线工作,抓源头、抓苗头、抓“头头”,着力化解各类矛盾风险隐患,认真解决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确保了娄底不出大事、少出小事,社会总体稳定祥和。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