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带,亦称“断层带”。有主断层面及其两侧破碎岩块以及若干次级断层或破裂面组成的地带。在靠近主断层面附近发育有构造岩,以主断层面附近为轴线向两侧扩散,一般依次出现断层泥或糜棱岩、断层角砾岩、碎裂岩等,再向外即过渡为断层带以外的完整岩石。一般压性、扭性断层带比单纯剪切性质的断层带宽。在一些大型的断层带中,由于被后期不同方向的断层切错,和夹有一些未破碎的大型岩块,只是断层带的结构趋于复杂化,从而在近代的断层活动中容易形成运动的阻抗,是易于积累和发生地震的场所。
毕节市防震减灾局助理工程师吕昆鹏地震其实就是地壳中快速释放能量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发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地球表面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而造成板块边缘及内部形成挫断,或者是破裂而导致了地震的发生。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地震的形成是地球内部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地震和打雷闪电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根据其形成原因可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是天然地震。核爆炸水库蓄水等原因诱发的地震叫作人工地震。
震中,震级,震源深度被称为地震的三要素。震中,指的是震源,也就是发生地震的地方投影到地球表面的这一个位置,那么震源深度指的是震中到发生地震的地方,震源这个垂直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级,就是一次地震所释放的能量,震级每差一级,它所释放的能量相差32倍。震源深度指地震波发源的地方,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震源深度是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原因之一。地震发生时,在波及范围内一定地点地面振动的激烈程度称为烈度(或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地面振动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人的感觉的强弱,器物反应的程度,房屋的损坏或破坏程度,地面景观的变化情况等。因此烈度的鉴定主要依靠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宏观考察和定性描述。我们国家把地震烈度分为12个等级,比如说汶川地震的震中地区,它的烈度大概就11度,11度什么概念呢?房屋基本上都破坏,那12度就是毁灭性的破坏。宏观地震前兆指的是我们人能够感觉感知到的这一些宏观前兆信息,如地下水位的变化,动物的异常,地声地光地鼓,那么微观前兆呢指的是能够用仪器监测到的,但是人的直观感觉感觉不到的这一些地震前兆信息,比如地电地磁,地下流体的成分的变化。在一些大的地震发生之前,一些动物它会出现一些反常现象,比如说大量的动物不在它出来的时候成群出来了,还有动物不进圈,很烦躁,叫,这些就是对这些前兆信息它可能会反应出有地震发生,但是有这些现象出现不一定有地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