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考

2024年湖南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开学时间,入学考试指南军训宿舍条件转专业政策

发布时间:2023-09-18 19:00:27

转眼间2018级湖南科技大学新生就要开学了。时光荏苒,至今记得四年前爸爸送我上学时的情景。眨眼之间,大学已经离我越来越远,永远停留在那年6月。这四年,有小确幸也有说不清的遗憾。可能是一张纸写满却从未实现的计划表,也可能是一个个明天约却从未实现的诺言。高考升学网带你一起了解关于2018年湖南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湖南科技大学开学时间及湖南科技大学入学考试转专业相关政策,还有湖南科技大学宿舍条件分配方案等相关信息,希望对湖南科技大学的准大学生有帮助。

湖南科技大学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考研录取率居同类高校前列,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高校。学校肇始于解放前夕在毛泽东同志亲切关怀下成立的湘北建设学院,2003年11月经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湘潭工学院与湘潭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实行中央与湖南省共建。

一、育人环境

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宿舍条件环境照片 宿舍空调相关配置介绍

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录取通知书查询及发放时间什么时候可以收到

湖南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查询及发放时间什么时候可以收到

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重点专业排名有哪些,招生优势专业排行榜

湖南科技大学重点专业排名有哪些,招生优势专业排行榜

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录取分数线及历年专业分数线统计表【文科 理科】

湖南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及历年专业分数线统计表【文科 理科】

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开学报到时间入学指南考试及转专业军训时间说明

湖南科技大学开学报到时间入学指南考试及转专业军训时间说明

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到,EMS快递查询及发放收到时间

湖南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到,EMS快递查询及发放收到时间

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大一新生开学报名时间安排及入学指南详解

湖南科技大学大一新生开学报名时间安排及入学指南详解

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宿舍条件怎么样环境图片_宿舍有没有空调

湖南科技大学宿舍条件怎么样环境图片_宿舍有没有空调

学校坐落在伟人故里、人文圣地湘潭,毛泽东、彭德怀、曾国藩、齐白石等伟人先哲赋予科大人独特的人文气质、家国情怀。学校占地面积3107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拥有湖南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高端平台。樱花园、梅花园等10座景观园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观赏景点,校园环境幽雅,是治学成才的理想殿堂。全校纸质藏书261.13万册,电子文献304.58万册,中外期刊7562种。校园信息基础设施完善,已建成万兆核心骨干网络与云数据中心,有线无线网络全校覆盖、畅通快速。学校拥有81个教学实验室(中心),其中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4个省级实践教学平台。学校坚持以父母心办食堂、建公寓,食宿生活条件一流,利于学生乐学安居。

二、学科专业

学校坚持特色发展,构建良好的学科生态环境。设有19个教学院及研究生院、独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有90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拥有8个国家特色专业、17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拥有教育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硕士、会计硕士等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及“硕师计划”推免权资格,并可开展同等学力人员在职申请硕士学位工作。

三、师资队伍

学校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3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3人、正高职称337人、博士学位教师766人,有国家863计划主题专家1人、教育部科技委委员1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四个一批”人才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教学名师等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4人,湖南省5人,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1人、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1人,“徐特立教育奖”获得者1人,湖南省教学名师、十佳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19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46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及培养对象3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及培养对象186人。

四、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卓越教育”,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一流的创新型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及留学生3.5万余人。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主持省级以上教研教改课题75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8项,省级优秀课程、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39门。学生在德国红点设计大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赛事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黄家厚、殷培孟、刘成、龚勋等同学接连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创造了全国地方高校最好成绩;涌现出“向日葵女孩”何平,“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彭月丹等一大批优秀典型。60多年来,已向社会输送了20余万名各类高层次人才,毕业生以品行优秀、素质全面、能力突出而广受用人单位好评。

五、科学研究

学校注重科学研究与学术创新,其中领衔研制的“海牛”号深海海底60米多用途钻机海试成功,刷新了我国深海钻机钻探深度,标志着我国深海钻机技术跻身世界一流。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防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计划项目590余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609项,年入校科研经费位居省属高校前列;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3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4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等891项,推广新技术近100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331部。

六、开放办学

学校重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40余所高校和台湾地区10余所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和科学研究。近年来积极派遣青年教师赴国外进修深造,选送多批学生赴国(境)外交流研修或攻读硕士学位,安排多批应届本科毕业生和教师赴美国、泰国等国家开展对外汉语教学。

学校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知名企业深度协同创新,有各类校企校地合作平台528个,服务地方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区域产业转移和军民融合,湘江流域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等重大民生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回眸过去,砥砺前行,学校实现跨越发展。展望未来,沐浴湘风楚雨、承载湖湘灵韵的科大人将始终秉承“唯实惟新,至诚致志”的校训,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提供高层人才、高深知识、高新技术和高尚文化,朝着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迈进。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