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按照“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原则,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体系在前三轮的基础上进行诸多创新;评估数据以“公共数据和单位填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具体方法是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一、湖南大学学科评估结果排名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一级学科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532 | 湖南大学 | 化学 | A- |
2 | 10532 | 湖南大学 | 机械工程 | A- |
3 | 10532 | 湖南大学 | 土木工程 | A- |
4 | 10532 | 湖南大学 | 工商管理 | A- |
5 | 10532 | 湖南大学 | 设计学 | A- |
6 | 10532 | 湖南大学 | 应用经济学 | B+ |
7 | 10532 | 湖南大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B+ |
8 | 10532 | 湖南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B+ |
9 | 10532 | 湖南大学 | 数学 | B+ |
10 | 10532 | 湖南大学 | 电气工程 | B+ |
11 | 10532 | 湖南大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B+ |
12 | 10532 | 湖南大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13 | 10532 | 湖南大学 | 法学 | B |
14 | 10532 | 湖南大学 | 新闻传播学 | B |
15 | 10532 | 湖南大学 | 物理学 | B |
16 | 10532 | 湖南大学 | 统计学 | B |
17 | 10532 | 湖南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18 | 10532 | 湖南大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B |
19 | 10532 | 湖南大学 | 建筑学 | B |
20 | 10532 | 湖南大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B |
21 | 10532 | 湖南大学 | 城乡规划学 | B |
22 | 10532 | 湖南大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B |
23 | 10532 | 湖南大学 | 理论经济学 | B- |
24 | 10532 | 湖南大学 | 中国史 | B- |
25 | 10532 | 湖南大学 | 力学 | B- |
26 | 10532 | 湖南大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B- |
27 | 10532 | 湖南大学 | 公共管理 | B- |
28 | 10532 | 湖南大学 | 生物学 | C+ |
29 | 10532 | 湖南大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C+ |
30 | 10532 | 湖南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C |
31 | 10532 | 湖南大学 | 交通运输工程 | C |
二、湖南大学师资力量介绍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继承和发扬“传道济民、爱国务实、经世致用、兼容并蓄”的优良传统,积淀了以校训“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校风“博学、睿思、勤勉、致知”的湖大精神,确立了“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总目标。形成了传统文化教育和强化实践教学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许多毕业生成长为著名专家学者、杰出企业家和优秀党政管理人才,师生中先后有39人当选为“学部”委员和“两院”院士。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5个学院,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11大门类。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26个、本科招生专业62个,建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目前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物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社会科学总论9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化学学科跻身前1‰,7个学科入选国防特色学科,化学、机械工程学科进入教育部“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建设行列。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15000余人。拥有教职工4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250人,院士1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级特殊人才5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6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4人。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国防科技工业局创新团队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