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将开启改革2.0升级版
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全会部署的若干工作是对三中全会改革的“2.0升级版”,对社会公平、创新、生态环保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我们相信改革会在“十三五”的规划编制和具体政策中持续落地,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依托十三五规划,落实改革举措
一方面,改革措施需要在“十三五”时期加快落实。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引发了社会和市场的积极回应,但却面临着顶层设计如何落地的问题,这为“十三五”规划带来了契机。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需要依托“十三五”规划,落实到“十三五”时期的具体经济工作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五中全会审议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把改革举措深入到了规划编制和落实中,开启了改革“2.0升级版”。
另一方面,“十三五”的发展需要改革来推动。当前,中国正踏着坚定的步伐,迈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转型的新常态下,如何开拓新的增长点支撑经济增速6.5%以上,同时又保证经济结构的持续改善和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必然需要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事实上,改革创新将稳步落实到“十三五”规划当中。11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强调用新理念统领“十三五”规划编制。11月9日,中央深改组第十八次会议指出,在全面贯彻五中全会精神过程中,要发挥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提高改革行动能力。
提升社会公平,决胜小康社会
一方面,五中全会强调了人民的获得感。全会提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而且,全会使用了“共同富裕”的表述,这是1995年以来中共历次五中全会公报中首次提到“共同富裕”一词,这说明中央对人民的获得感、共享成果和社会公平性有更高的推行意志。
另一方面,五中全会提高了小康社会的执行标准。十六大首次提出小康目标时的定量表述是“GDP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则强调了人均意义,指出“到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十八大则提出“到2020年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突出了居民人均收入。此次五中全会进一步要求在全部脱贫方面达标,提高了小康社会的执行标准。这意味着,小康达标的定量门槛,除了此前总量意义上的,此次还强调了人均意义上的,特别是对收入最低的部分人口也提出了最低限的要求。
创新发展模式,调低增长速度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相比之前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五中全会首次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放在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这既涵盖了以改革的体制机制创新,也涉及以“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的技术创新,全会强调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例如,在宏观经济调控上,最近中央强调了供给侧改革,表明中央对创新的定位不仅是释放新需求,还是创造新供给,通过供给端的改革和创新创造需求。
突出创新的同时,GDP增长目标可能下调。一方面,取得全面小康的胜利,“十三五”时期我们只需达到年均6.5%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个别年份甚至可以低于6.5%。另一方面,从客观上说,随着潜在增长速度的下行,继续保持7%的增速也有难度,所以增长目标很可能下调。李克强总理近日在中央党校讲话时表示,未来5年每年GDP增长应为6.53%。
首提美丽中国,变革环境治理制度
“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美丽中国”首次写入五年规划。可以说“十三五”规划把生态环保放在了空前的高度,并提出实行最严格环保制度,在土地和环保方面,与此前的严守红线相比,此次明确使用了四个“最严格”。同时,对政府治理机制提出了新要求,提出“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开展环保督察巡视”,以及“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环境治理制度的改革举措。可以说,这是对三中全会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进一步深入和具体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变革开放理念,突出制度话语权
五中全会对于开放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延续以往关于对外开放、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一贯表述外,还明确表示要参与全球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这表明我们由韬光养晦变成主动作为,从规则的接受者变成改变者,以“责任”和“权力”对等的原则,主动二次开放,强化对国际规则的影响力。可行的做法,一是主动改造多边贸易制度,比如加快双边的自贸区谈判和多边的RCEP谈判。二是主动改造多边金融机构,比如加快IMF与世界银行的投票权改革,以及加快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国际投融资平台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