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于2000年8月组建的一所公办全日制多科性高等职业院校。学校是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全国文明单位、中国职业教育百强院校、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院校、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示范性职业技术院校、全国魅力校园、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湖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是湖北汽车工程职教集团牵头单位、襄阳职教集团牵头单位。办学历史可上溯至1905年创建的襄阳府师范学堂,迄今已有111年。
百年的风雨历程,培育了学校“厚德、笃学、慎思、敏行”的优良校风。以肖楚女、谢远定、张元衡、黄火青、李实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以张光年、韦君宜为代表的文学艺术家,都曾在此弘文励教,他们留下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
学校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北濒汉江,西临诸葛亮躬耕地古隆中,东连襄阳古城池,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04万册;教职工983人,专任教师718人,双师素质教师530人,外籍教师3人,教授等正高级职称49人,副高级职称270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享受省、市政府津贴专家10人。聘请兼职教师684人,“楚天技能名师”15人,“千山顾问”19人,“襄江能人”65人。建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在校生16000多人。
学校设有医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特殊教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事旅游学院、生物工程学院、食品药品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公共课部、思政部等教学单位,开设有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畜牧兽医、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医学、园林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会计、旅游管理等47个专业,形成了以服务汽车工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专业群体系。其中畜牧兽医、医学检验技术、特殊教育、应用电子技术4个专业被湖北省教育厅遴选为与本科高校联合培养“3+2”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试点专业,分别与武汉轻工大学、湖北医药学院、湖北师范学院、湖北文理学院建立了专本贯通的培养立交桥。
学校护理专业是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医学影像技术、数控技术、畜牧兽医、护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湖北省重点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湖北省首批立项建设的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湖北省首批立项建设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物流管理、学前教育专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
学校建有护理、应用电子技术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3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国家实训基地,医学影像、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畜牧兽医5个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32个实验实训中心,264个实验(训)室,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39亿元。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及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3个。拥有一所二级优秀附属医院。
学校坚持“依靠行业、服务社会、育才树人、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致力于高职教育理论的创新和实践,创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1233”办学模式;确立了“三对接一贯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了以爱,以职业为切入点的“四位一体”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索了基于“三会”模式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深化了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与交融,强化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毕业生双证率、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学校坚持“立足襄阳、服务湖北、辐射周边,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定位,围绕区域支柱产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动开展社会服务。先后成功立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3个,星火计划项目1个,获得“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奖及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5项,“襄阳市科技进步奖”17项,“襄阳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8项,实现成果转化6项,获得国家专利57项。主持国家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8门,校级精品课程(网络课程)277门。
学校成立了由中国科学院刘嘉麒院士、中国工程院王天然院士领衔的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院士工作站,助推龙头支柱产业发展。创办了湖北省第一家建在市、州的大学科技园??襄阳市大学科技园,搭建区域创新创业平台,被工信部认定为首批“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襄职天空创业训练营”等3个基地被认定为湖北省首批“众创空间”。
学校先后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示范性职业技术院校”,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星火计划农民科技培训学校”,被教育部、全国红十字总会表彰为“全国红十字模范校”,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授予“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单位”,被湖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湖北省示范性职业院校”、“湖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被中国职业教育百强评定委员会确定为“中国职业教育百强院校”,被全国高职专科校长联席会议确定为“全国就业竞争力示范校”,被中华全国总工会确定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被湖北省委组织部、高校工委确定为“全省高校五好领导班子”。
2016.6
注:
“1233”办学模式:即一个目标:在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以社会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培养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能将客观规律和科学原理转变为物化形态、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两个依靠: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依靠行业组织和行业研究会办学,形成有效的“校企互动”办学机制;三级平台:按照重视基础、拓宽口径、强化技能的原则,搭建“通识能力、专业通用能力、专业特殊能力”三级教学平台;三支队伍:建设“双师型”、“理论型”“技能型”三支教师队伍。
“三对接一贯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与地方支柱产业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用人单位需求对接,课程与岗位工作任务对接,校企合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四位一体”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由专业研究室主任、专业课教师(职业导师)、公共课教师(德育导师)、辅导员(班主任)组成班级管理团队。
“三会”模式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学校层面成立了政府主导的“合作办学理事会”;系院层面成立了行业(区域)主导的“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专业层面成立了学校主导、校企参与的“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