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高考在即,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院校和专业?选学校选专业又有哪些技巧?今天李老师整理了最新的河南科技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录取分数线数据,包含近三年河南科技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最低录取分数和最低位次排名,和专业招生方向等数据。
一、河南科技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分数线是多少分
最新据2023年河南科技大学招生办官方公布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录取数据,我们可以知道河南科技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录取分数线如下:1、在湖北省份2021年的河南科技大学数学类专业物理专业分数线是54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41440名;
2、在湖南省份2021年的河南科技大学数学类专业物理专业分数线是54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39993名;
3、在四川省份2021年的河南科技大学数学类专业理科专业分数线是545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60098名;
4、在山东省份2019年的河南科技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理科专业分数线是52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75220名;
5、在河南省份2020年的河南科技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理科专业分数线是58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55355名;
6、在四川省份2019年的河南科技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理科专业分数线是56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58309名;
二、河南科技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分数线统计表2019-2022
专业序号 | 专业名称 | 年份 | 录取省份 | 科目 | 选科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
1 | (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学类专业 | 2021 | 河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41 | 50682 |
2 | 数学类专业 | 2022 | 江苏 | 物理 | 物理+不限 | - | - |
3 | (开元校区。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学类专业 | 2021 | 浙江 | 综合 | 物 | 568 | 76807 |
4 | (开元校区。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学类专业 | 2022 | 浙江 | 综合 | 物 | 570 | 82344 |
5 | (5000元/年;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类专业 | 2021 | 安徽 | 理科 | - | 545 | 43464 |
6 | (5000元/年;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类专业 | 2022 | 安徽 | 理科 | - | - | - |
7 | (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类专业 | 2021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 552 | 27833 |
8 | (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类专业 | 2022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 - | - |
9 | (5000元/年;包含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类专业 | 2021 | 河南 | 理科 | - | 556 | 67119 |
10 | (5000元/年;包含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类专业 | 2022 | 河南 | 理科 | - | - | - |
11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办学地点开元校区)数学类专业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49 | 41440 |
12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办学地点:开元校区)数学类专业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 | - |
13 | (包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类专业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49 | 39993 |
14 | (包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办学地点:开元校区)数学类专业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 | - |
15 | (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学类专业 | 2021 | 广东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45 | 75086 |
16 | (开元校区)(包含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类专业 | 2021 | 四川 | 理科 | - | 545 | 60098 |
17 | (开元校区)(包含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类专业 | 2022 | 四川 | 理科 | - | 538 | 61132 |
18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类专业 | 2021 | 云南 | 理科 | - | 503 | 47945 |
19 | (包含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类专业 | 2022 | 云南 | 理科 | - | 515 | 40213 |
20 |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 2020 | 山西 | 理科 | - | 518 | 43586 |
21 |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 2019 | 山西 | 理科 | - | 488 | 43555 |
22 |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 2020 | 江苏 | 理科 | - | 350 | 76258 |
23 |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 2019 | 江苏 | 理科 | - | 343 | 78785 |
24 |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 2019 | 浙江 | 综合 | 不限 | - | - |
25 |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 2019 | 浙江 | 综合 | 不限 | 583 | 65326 |
26 | (5000元/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 2020 | 安徽 | 理科 | - | 565 | 43339 |
27 |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 2019 | 安徽 | 理科 | - | 527 | 49629 |
28 |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 2019 | 山东 | 理科 | - | 529 | 75220 |
29 | (5000元/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 2020 | 河南 | 理科 | - | 589 | 55355 |
30 |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 2019 | 河南 | 理科 | - | 538 | 64379 |
31 | (中外合作办学)(18000元/年;合作方俄罗斯联邦国立研究大学莫斯科动力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 2022 | 河南 | 理科 | - | - | - |
32 | (地点:开元校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518 | 56563 |
33 |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 2019 | 湖北 | 理科 | - | 503 | 54374 |
34 | (开元校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 2020 | 四川 | 理科 | - | 555 | 58048 |
35 |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 2019 | 四川 | 理科 | - | 568 | 58309 |
36 |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 2020 | 云南 | 理科 | - | 505 | 50176 |
三、河南科技大学师资和院系介绍
河南科技大学(简称河科大,英文简称:HAUST)坐落于“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所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之一。学校1952年创建于北京。上世纪50年代中期,应国家工业基地建设布局的需要迁至洛阳,1958年更名为洛阳工学院,隶属于国家机械工业部。1998年,划转至河南省管理。200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为优化全省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洛工、洛医、洛农合并组建河科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时任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亲自为学校颁授校牌,并指出“组建河南科技大学是省委、省政府实施‘科教兴豫’战略的重大举措……河南科技大学要以创建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办成国内先进、居于省内高校前列、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所综合性大学”。长期以来,学校秉承“明德博学、日新笃行”的校训和“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发扬“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河科大精神,突出内涵发展,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已初步建设成为一所工科优势突出,农、医、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2021中国大学排名中名列第95位。学校目前拥有开元、西苑、景华、周山四个校区,占地总面积4600亩,校舍建筑面积 170万平方米。涵盖11 大学科门类,设有100个本科专业,拥有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后流动站;4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专业研究生授权类别。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4.2万余人、继续教育学生2.4万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0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50多人,其中双聘院士、“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带头人、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首席科学家、中原学者、中原名师、省特聘教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100多人。有11所附属医院,7所教学医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是首批全国百佳医院、国家“疑难重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单位”。学校现有工程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3个学科成为国家国防特色学科,3个学科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学科(群),28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拥有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5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39个专业入选“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11个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学校确立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强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