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坚持质量立校。高考第一志愿报考率和录取分数连年位居河南省理科类院校前列。学生在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挑战杯”等活动中屡获佳绩。获得多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本科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硕士研究生年底就业率多年保持100%。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近年来,启动“265人才工程”,实施了“太行学者”和“太行青年学者”支持计划。聘请法国院士、“”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7人来校工作。现有3个省级特聘教授岗位,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拥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原学者、省管优秀专家、省教学名师、省特聘教授、海外留学归国专家、知名学者等300余人。
学校坚持科技兴校。建有干细胞与生物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分子诊断与医学检验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生物精神病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医用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16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获得河南省医疗机构许可证,成为适应医疗体制改革的新型临床检验中心。2015年,河南省干细胞与生物治疗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建设,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实现历史性突破。2016年,“干细胞与生物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成功获批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实现历史性突破。近5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7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771篇。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与英国伍斯特大学、澳大利亚科文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马来西亚理工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博士项目;聘请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国际免疫学家Bernard Malissen为荣誉教授,组建科研团队;建立中德医用组织再生实验室、中法免疫与模式动物实验室、中英中英脑功能损伤实验室等6个国际合作实验室。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邀请樊代明院士、戚发轫院士、徐建国院士等专家学者来校交流,选派优秀教师赴国外进修、讲学或开展学术研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学校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历代新医人秉承“明德博学,至爱致用”的校训,薪火相传,矢志不渝,不懈奋斗,形成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和“团结、奋斗、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逐渐积淀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被授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文明标兵示范校、省级“平安校园”。
千秋大业,实干为基;宏伟蓝图,落实为要。今天的新乡医学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谋求新跨越,坚持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战略,主动融入和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推进学校转型发展,朝着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区域性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而阔步迈进。
(数据截止到2016年12月底)
发展目标定位:2020年前后基本建成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稳步开展继续教育和社会力量办学。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人才培养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中心任务,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为着力点,以科技创新平台为人才培养支撑点,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对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部门等从事医疗、预防、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办学精神:艰苦创业 自强不息
学校校训:明德 博学 至爱 致用
学校历史:医学教育始于1922年惠民医院护士学校,招收四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并由原中华护士会颁发文凭。1949年冀鲁豫卫生学校及哈励逊医院迁入,于1950年成立平原省医科学校。1962年更名为豫北医学专科学校;1982年升格本科,定名新乡医学院;199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199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