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按照“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原则,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体系在前三轮的基础上进行诸多创新;评估数据以“公共数据和单位填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具体方法是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一、郑州大学学科评估结果排名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一级学科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459 | 郑州大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B+ |
2 | 10459 | 郑州大学 | 考古学 | B+ |
3 | 10459 | 郑州大学 | 化学 | B+ |
4 | 10459 | 郑州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5 | 10459 | 郑州大学 | 水利工程 | B+ |
6 | 10459 | 郑州大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B+ |
7 | 10459 | 郑州大学 | 公共管理 | B+ |
8 | 10459 | 郑州大学 | 法学 | B |
9 | 10459 | 郑州大学 | 新闻传播学 | B |
10 | 10459 | 郑州大学 | 数学 | B |
11 | 10459 | 郑州大学 | 土木工程 | B |
12 | 10459 | 郑州大学 | 软件工程 | B |
13 | 10459 | 郑州大学 | 临床医学 | B |
14 | 10459 | 郑州大学 | 药学 | B |
15 | 10459 | 郑州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B- |
16 | 10459 | 郑州大学 | 中国史 | B- |
17 | 10459 | 郑州大学 | 物理学 | B- |
18 | 10459 | 郑州大学 | 基础医学 | B- |
19 | 10459 | 郑州大学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 B- |
20 | 10459 | 郑州大学 | 应用经济学 | C+ |
21 | 10459 | 郑州大学 | 体育学 | C+ |
22 | 10459 | 郑州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C+ |
23 | 10459 | 郑州大学 | 世界史 | C+ |
24 | 10459 | 郑州大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C+ |
25 | 10459 | 郑州大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C+ |
26 | 10459 | 郑州大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C+ |
27 | 10459 | 郑州大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C+ |
28 | 10459 | 郑州大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C+ |
29 | 10459 | 郑州大学 | 护理学 | C+ |
30 | 10459 | 郑州大学 | 工商管理 | C+ |
31 | 10459 | 郑州大学 | 政治学 | C |
32 | 10459 | 郑州大学 | 生物学 | C |
33 | 10459 | 郑州大学 | 统计学 | C |
34 | 10459 | 郑州大学 | 力学 | C |
35 | 10459 | 郑州大学 | 机械工程 | C |
36 | 10459 | 郑州大学 | 电气工程 | C |
37 | 10459 | 郑州大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C |
38 | 10459 | 郑州大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C |
39 | 10459 | 郑州大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C- |
40 | 10459 | 郑州大学 | 建筑学 | C- |
41 | 10459 | 郑州大学 | 城乡规划学 | C- |
42 | 10459 | 郑州大学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C- |
43 | 10459 | 郑州大学 | 音乐与舞蹈学 | C- |
二、郑州大学师资力量介绍
学校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各学科门类均衡发展;有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3个一流建设学科;有凝聚态物理、材料加工工程、中国古代史、有机化学、化学工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8个学科(领域)ESI排名全球前1%,其中临床医学ESI排名全球前1.43‰、化学ESI排名全球前1.39‰;ESI学术机构全球排名第607位,位列全国高校第39位。学校有3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教职工58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学部委员17人,海外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奖励计划”入选者1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4人,教授75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656人,形成了一支以院士和学术大师为引领,以“杰青”“长江”等为学术带头人,青年博士为骨干的人才队伍。中国工程院崔俊芝院士担任河南省大数据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高俊院士担任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何季麟院士担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王复明院士担任地下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陈芬儿院士担任药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尼克•莱蒙担任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担任历史学院、中原历史与文化研究院(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担任商学院院长,南振中先生、张海先生等执教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