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分别共建的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国家首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院校,全国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首批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的高校。
学校共有5个校区(保定东校区、保定西校区、秦皇岛校区、定州校区、渤海校区),校园占地18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33万平方米;纸质型图书与文献246余万册;固定资产25.20亿元;附属实验农场330余公顷,林场2700余公顷。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7373名,硕士研究生2097名,博士研究生302名,外国留学生18名。在职教职工2559人,其中专任教师1685人;教授及相应职称者444人,副教授及相应职称者840人;博士生导师164人,硕士生导师511人;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管专家等人才82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11人。
学校设有26个学院,2个直属系,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3个部级重点学科,4个学科列入河北省“双一流”学科建设序列,4个省级强势特色学科,16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工程硕士领域;设有87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农学优势学科为引领,“工、管、理、经、文、法、艺术”等学科“入主流,有特色”,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农业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
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全面实施“311”人才培养模式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率先在全国制定实施本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路线图,具有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23个,省级项目109个,位居河北高校前列。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共计8项,省级教学成果奖92项。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国家首批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6个。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进入全国就业工作50强。
学校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基地、试验站、协同创新中心);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国家级18名、省级23名;构建现代农业创新团队41个、协同创新团队13个。“十二五”以来,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1003项,到位科研经费6.95亿元,审定新品种61个,专利326项,三大索引论文1828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57项,其中国家二等奖5项,何梁何利产业创新奖1项、省突出贡献奖1项、省部一等奖22项。出版《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
近年来,学校积极深化和拓展“太行山道路”,新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技术转移中心等国家级科技转化机构,入驻国家(保定)大学科技园;推广新成果、新品种和新技术1000余项,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00多亿元;先后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登海先锋种业等大型企业集团进行合作办学或战略合作,与保定市、邢台市、衡水市、石家庄市等地方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295个,区域综合试验站10个,现代农业教育科技创新示范基地41个,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学校与29所国外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和校际合作关系,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交流、学生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与荷兰应用科学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21所国外院校或机构开展了合作项目;与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农业与兽医药大学、乌克兰国立化工大学、乌克兰国立文尼察大学、斯洛伐克农业大学等4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院校建立了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通过“援外技术培训班”先后培训发展中国家学员500余名。
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2011、2015年两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0年以来先后6次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连续10余次被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涌现出被称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教授,被誉为“”生动诠释的“果树9301班”优秀毕业生群体等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先进典型。
新时期的河北农业大学,将紧紧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有利时机,立足京津冀,对接雄安新区,深化拓展“太行山道路”,弘扬“太行山精神”,按照学校新的规划目标和战略思路,奋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努力为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