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的前身??“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于1941年,是当时全国仅有的八所国立师范学院之一;1950年10月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5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交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85年改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2006年被列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与厦门大学结成对口支援关系;2013年7月正式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15年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签署省部共建贵州师范大学协议,贵州师范大学成为省部共建高校,2017年成为贵州目 前唯一一所进入教育部/国家外专局“111计划”的高校。
学校地处有着“中国避暑之都”美誉的林城??贵州省省会贵阳市,现有三个校区,分别座落在云岩区、白云区(求是学院)和花溪区,占地面积2800余亩。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6万人(含求是学院学生10334人、研究生3000余人)。设有24个学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求是学院)。
截至2018年3月,学校设有24个二级学院(文学院、法学院、历史与政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国际旅游文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传媒学院、知行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喀斯特研究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求是学院)、1个教学部。
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9月10日,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2559人,其中师资1826人,师资中有教授302人、副教授634人,有519人具有博士学位、996人具有硕士学位。学校师资队伍中有“候鸟型”特聘教授62人,其中院士3人、“奖励计划”4人;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1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4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2人,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贵州省核心专家3人、省管专家27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3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4人、省青年创新人才奖3人、省高层次创新人才18人(千层次人才13人、百层次人才5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39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7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5人、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人才奖6人。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
合作交流
对外交流
截至3月,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葡萄牙、南非、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与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与交流关系,分别与韩国、日本、泰国、美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开展了交换学生项目。开放办学力度进一步加大,与英国苏格兰学历管理委员会合作举办有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HND)。
校地合作
截至3月,学校与黔东南州政府签署了校地合作协议,着重从生态文明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基础教育等开展合作。与遵义市湄潭县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浙大西迁”历史文化价值的研究。与贵阳市乌当农业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合作内容包括示范基地建设、农产品安检中心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等。与贵阳市乌当区教育局、修文教育局、南明区教育局、白云区教育局、黔南州罗甸县教育局、惠水县教育局、长顺县教育局、贵定县教育局,安顺市西秀区教育局,毕节市黔西县教育局、金沙县教育局、七星关区教育局,黔东南州三都县教育局,六盘水市盘县教育局,黔西南兴仁县教育局等15个县区教育局建立友好实习协作关系。
校际合作
截至3月,学校与华中师范大学、青岛大学、武汉音乐学院分别签订对口帮扶协议;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建立合作关系。2016年,学校与兰州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截至3月,学校与中国振华集团正式签订“校企合作”合作协议;与福建金辉集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与贵阳国贸广场商贸有限公司、贵阳迅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亚旗技术服务(江苏)有限公司、贵阳海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深圳市润能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贵阳雨晴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景峰制药有限公司等建立校企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