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收录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中央党校校长陈希的署名文章《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文中谈到“选拔党的干部,毫无疑义要突出政治标准,这是政党的政治属性决定的,是保证政党团结统一、实现政治主张和政治目标的必然要求。”
也就是说,党员干部政治上合格,就是要始终做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政治合格,既是我党选拔干部的第一标准和首要条件,也是党员干部必备的政治素养。更进一步讲,政治关是第一关,政治上合格,是党选拔党员干部的第一环节和关键步骤。
然而,在干部选拔过程中,有的地方过分看重干部能力而忽视政治标准,把能力标准摆在首位,对政治上的审查考核方法不多、标准不细、要求不严;有的片面强调干部年轻化知识化,把年龄和学历标准摆在首位,对政治上是否合格审核不充分、不到位,也没有很好地兼顾到干部的任职经历和工作阅历;有的搞论资排辈,把资格标准摆在首位,政治审核走过场、搞形式、挂空挡......这些问题与我党的干部选拔标准严重不符,将可能给思想政治上不合格的干部以可乘之机,从而出现“带病提拔”“边腐边升”等系列问题。事实上,政治标准才是干部选拔的第一标准,必须不折不扣地坚持下去。
中国共产党选拔干部历来坚持政治标准。1929年6月,党的六届二中全会提出要以“政治认识、纪律性及对工人阶级利益的牺牲性”为主要标准选拔干部;全面建设时期,党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进一步提出了“又红又专”的标准;1979年7月,邓小平在青岛视察时指出:“选干部,标准有好多条,主要是两条,一条是拥护三中全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一条是讲党性,不搞派性。”虽然在不同时期我党选拔干部的标准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和时代内涵,但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始终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
“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政治上旗帜鲜明跟党走,行动上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阔步前进,才能凝聚成推进伟大事业的磅礴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始终把政治标准作为干部选拔的第一标准,始终坚持好、贯彻好、落实好,始终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形势下“好干部”五条标准选贤任能,真正把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突出政治标准选拔干部,需要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考察干部。要多方面听取民意,锁定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通过谈心谈话、调研走访、函询电话等形式,全面了解干部的所言所行;要近距离接触了解,从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的作风状态、在困难问题前的思想想法、在服务群众时的基本态度等多方面了解干部,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切实把干部考准考实,突出政治标准,选出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的好干部,不断强化干部队伍政治素养、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