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彰显的教学改革。学校具有鲜明的教师教育办学特色,2008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获得一批国家级教学成果: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建设课程2门、教育部教师能力提升课程1门。2013年以来,本专科生获全国、全区各类学科竞赛奖项3300多项,其中全国奖项216项;研究生获全国奖项20多项;获全国先进班集体1个,入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200强1人,“广西青年五四奖章”1人;学生田径队、篮球队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培养了“亚洲女飞人”韦永丽等一批体育人才。连续十三年获得“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成果丰硕的学术科研。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中科院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十二五”时期,学校科研项目经费总计1.78亿元,年度科研项目经费3560万元,其中,2016年学校科研经费4037万,平台经费1480万。国家级课题总数74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4项,其中广西社科优秀成果奖38项、广西社科一等奖3项、广西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获发明专利199项。教职工公开发表论文480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271篇,EI收录174篇;出版著作和教材197部。学报哲社版被评为全国优秀高校文科学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特色栏目。
锐意拓展的教育开放。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发展了与国外50多所高等院校及教育机构的合作关系。与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合作举办《旅游管理》本科教育项目,与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合作举办《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教育项目。分别与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及台湾地区高校共建泰国语言文化中心、中马华侨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桂台幼教发展中心等,与香港高校合作举办“港澳与内地高校师生交流计划”。依托“中国政府奖学金”、“广西政府东盟国家奖学金”、“广西华文教育基地”等举办来华留学生教育,留学生人数持续增加。承办了2016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论坛、2016南宁·东南亚华人华文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三届桂台教师发展高峰论坛等国际性学术会议。
异彩纷呈的校园文化。学校是团中央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创新试点单位,先后11次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项目办”,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奖励、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奖项等荣誉。“红水河”网站2次入选全国高校百佳网站,有校级学生社团51个,其中5个为全区高等学校优秀学生社团。入选易班优课全国高校迎新优秀典型案例,1人获全国十佳易班辅导员荣誉称号,易班博客活跃度居全国第五。每年举办校级层面文体活动100多场次,为学生的身心成长和才华展示提供了广阔平台。
求真务实的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学校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更名大学”和“博士点建设”两大目标,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战略、学科引领战略、人才强校战略、科技激励战略、国际化战略和服务发展战略等“六大战略”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高水平学科建设工程、教学创优与特色发展工程、新校区建设工程、附中建设工程、民生建设工程、智慧校园建设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等“八大工程”,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