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到人生的长河里,高考只是一次经历,或成功或失败,都以此为起点开启你继续体验经历人生的大门,只要努力,只要做好自己,都会最终成就自己,本文主要帮大家整理了广西大学预测分数线是多少的话题,包含广西大学在全国各省录取分和录取位次,考生可以对照自己的省份查询广西大学在本省的录取分和位次数据,及2023年广西大学预测分数数据。
一、广西大学预测分数线是多少
广西大学预测分数线是418分到619分之间,最低录取位次排名在108302名到2717名之间,不同的省份录取预测分和位次不同。
1、广西大学在上海2022年综合(物 或 化 或 生)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96分,其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8448名;
2、广西大学在浙江2022年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10分,其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7054名;
3、广西大学在安徽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65分,其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8132名;
4、广西大学在河南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16分,其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08302名;
5、广西大学在湖北2022年物理(物理+(化或生))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57分,其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5790名;
6、广西大学在云南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62分,其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9239名;
二、广西大学在全国各省最低录取分数线
1、2022年广西大学在全国各省录取分数线
招生省份 | 科目(选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年份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
天津 | 综合(物) | 本科A | 2022 | 619 | 10292 |
河北 | 历史 | 本科 | 2022 | 586 | 3794 |
河北 | 物理 | 本科 | 2022 | 563 | 30033 |
山西 | 理科 | 本一A | 2022 | 538 | 17134 |
内蒙古 | 理科 | 本一A | 2022 | 489 | 15567 |
辽宁 | 物理 | 本科 | 2022 | 556 | 22877 |
吉林 | 理科 | 本一A | 2022 | 521 | 12304 |
黑龙江 | 理科 | 本一A | 2022 | 479 | 21654 |
上海 | 综合(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2022 | 496 | 18448 |
江苏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2022 | 576 | 30557 |
浙江 | 综合 | 1段 | 2022 | 610 | 37054 |
安徽 | 理科 | 本一 | 2022 | 565 | 28132 |
福建 | 物理(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 本科 | 2022 | 574 | 16720 |
江西 | 理科 | 本一 | 2022 | 558 | 18352 |
江西 | 文科 | 本一 | 2022 | 561 | 4592 |
山东 | 综合 | 1段 | 2022 | 559 | 48143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2022 | 516 | 108302 |
河南 | 文科 | 本一 | 2022 | 571 | 5159 |
湖北 | 历史(历史+不限) | 本科 | 2022 | 569 | 4564 |
湖北 | 物理(物理+(化或生)) | 本科 | 2022 | 557 | 25790 |
湖北 | 物理(物理+化学) | 本科 | 2022 | 562 | 23165 |
湖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2022 | 565 | 21636 |
湖南 | 历史(历史+不限) | 本科 | 2022 | 564 | 4703 |
湖南 |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 | 本科 | 2022 | 558 | 26762 |
湖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2022 | 568 | 21246 |
湖南 | 物理(物理+化学) | 本科 | 2022 | 568 | 21246 |
广东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2022 | 581 | 36473 |
广西 | 理科 | 本一 | 2022 | 524 | 23144 |
广西 | 理科 | 本一 | 2022 | 534 | 19498 |
广西 | 文科 | 本一 | 2022 | 582 | 2823 |
广西 | 文科 | 本一 | 2022 | 583 | 2717 |
海南 | 综合(物 或 化) | 本科 | 2022 | 607 | 9383 |
海南 | 综合(物) | 本科 | 2022 | 635 | 5877 |
海南 | 综合(不限) | 本科 | 2022 | 646 | 4773 |
重庆 | 历史 | 本科 | 2022 | 556 | 3943 |
重庆 | 物理 | 本科 | 2022 | 549 | 20713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2022 | 584 | 27045 |
四川 | 文科 | 本一 | 2022 | 575 | 5629 |
贵州 | 理科 | 本一 | 2022 | 519 | 17880 |
贵州 | 文科 | 本一 | 2022 | 554 | 8799 |
云南 | 理科 | 本一 | 2022 | 537 | 29345 |
云南 | 理科 | 本一 | 2022 | 562 | 19239 |
云南 | 文科 | 本一 | 2022 | 615 | 3317 |
陕西 | 理科 | 本一 | 2022 | 509 | 27905 |
陕西 | 文科 | 本一 | 2022 | 525 | 5747 |
甘肃 | 理科 | 本一 | 2022 | 504 | 12210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2022 | 436 | 4773 |
宁夏 | 理科 | 本一 | 2022 | 418 | 12617 |
新疆 | 理科 | 本一 | 2022 | 464 | 8220 |
2、2021年广西大学在全国各省录取分数线
招生省份 | 科目(选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年份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
天津 | 综合(物) | 本科A | 2021 | 611 | 10670 |
河北 | 历史 | 本科 | 2021 | 591 | 3656 |
河北 | 物理 | 本科 | 2021 | 571 | 28818 |
山西 | 理科 | 本一A | 2021 | 542 | 18911 |
内蒙古 | 理科 | 本一A | 2021 | 489 | 15640 |
辽宁 | 物理 | 本科 | 2021 | 565 | 19940 |
吉林 | 理科 | 本一A | 2021 | 508 | 13211 |
黑龙江 | 理科 | 本一A | 2021 | 516 | 13388 |
上海 | 综合(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2021 | 489 | 18200 |
江苏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2021 | 560 | 29946 |
浙江 | 综合 | 1段 | 2021 | 602 | 39970 |
安徽 | 理科 | 本一 | 2021 | 571 | 27434 |
福建 | 物理(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 本科 | 2021 | 584 | 14874 |
江西 | 理科 | 本一 | 2021 | 572 | 18126 |
江西 | 文科 | 本一 | 2021 | 597 | 3758 |
山东 | 综合 | 1段 | 2021 | 564 | 44020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2021 | 597 | 28109 |
河南 | 文科 | 本一 | 2021 | 608 | 5050 |
湖北 | 历史(历史+不限) | 本科 | 2021 | 596 | 4525 |
湖北 | 物理(物理+(化或生)) | 本科 | 2021 | 586 | 22452 |
湖北 | 物理(物理+化学) | 本科 | 2021 | 589 | 21037 |
湖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2021 | 592 | 19742 |
湖南 | 历史(历史+思想政治) | 本科 | 2021 | 578 | 4283 |
湖南 | 历史(历史+不限) | 本科 | 2021 | 579 | 4129 |
湖南 |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 | 本科 | 2021 | 577 | 22368 |
湖南 | 物理(物理+化学) | 本科 | 2021 | 585 | 18333 |
湖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2021 | 586 | 17864 |
广东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2021 | 587 | 33325 |
广西 | 理科 | 本一 | 2021 | 524 | 26031 |
广西 | 理科 | 本一 | 2021 | 537 | 20578 |
广西 | 文科 | 本一 | 2021 | 573 | 3474 |
广西 | 文科 | 本一 | 2021 | 578 | 2986 |
海南 | 综合(物 或 化) | 本科 | 2021 | 557 | 17451 |
海南 | 综合(物) | 本科 | 2021 | 633 | 5682 |
海南 | 综合(不限) | 本科 | 2021 | 639 | 5096 |
重庆 | 历史 | 本科 | 2021 | 587 | 3908 |
重庆 | 物理 | 本科 | 2021 | 581 | 22080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2021 | 593 | 24441 |
四川 | 文科 | 本一 | 2021 | 583 | 4416 |
贵州 | 理科 | 本一 | 2021 | 529 | 15739 |
贵州 | 文科 | 本一 | 2021 | 597 | 3379 |
云南 | 理科 | 本一 | 2021 | 521 | 37781 |
云南 | 理科 | 本一 | 2021 | 565 | 17777 |
云南 | 文科 | 本一 | 2021 | 603 | 3746 |
陕西 | 理科 | 本一 | 2021 | 507 | 26988 |
陕西 | 文科 | 本一 | 2021 | 559 | 3708 |
甘肃 | 理科 | 本一 | 2021 | 515 | 11156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2021 | 439 | 5008 |
宁夏 | 理科 | 本一 | 2021 | 468 | 5781 |
新疆 | 理科 | 本一 | 2021 | 479 | 8436 |
三、广西大学最新师资介绍
八桂之南、边海之交、邕江之畔、绿城之中。广西大学坐落于风景如画的广西首府南宁,是广西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是广西唯一的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广西大学1928年成立于梧州,1939年成为国立广西大学。1950年与南宁师范学院合并,1951年与西江学院本科部合并。1952年,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广西大学校名。同年,广西大学农学院成为独立建制的广西农学院。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广西大学师生、学科专业以及设备和图书资料被调整到中南和华南地区的19所高校,为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1958年,毛主席批准广西大学恢复重建。1961年,广西工学院和广西科技学院并入广西大学。1962年,广西林学院并入广西农学院。1970年,广西劳动大学并入广西农学院。1992年,广西农学院更名为广西农业大学。1997年,广西大学与广西农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广西大学。广西大学首开广西高等教育之先河,首任校长是被誉为教育界“北蔡南马”和“一代宗师”的我国著名教育家、科学家、民主革命家马君武博士。抗战时期,李四光、陈望道、陈寅恪、李达、王力、千家驹、梁漱溟、卢鹤绂、陈焕镛、施汝为、汪振儒、李运华、刘仙洲、纪育沣、熊得山、张映南、张志让、盛成、焦菊隐等一批名家曾在这里任教,其时人才荟萃,学科兴盛,是当时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1997年两校合并以及进入“211工程”,使广西大学踏上了创建高水平大学的新征程。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学校改革发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标志性成果:顺利完成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多项国家级科技奖励,工程学、材料科学、农学、植物与动物学、化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和生物与生化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成为“部区合建”高校,入选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工作50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学校进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在九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广西大学秉持“保卫中华,发达广西”的办学宗旨和“勤恳朴诚”的校训,积累和沉淀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西大精神。学校占地面积2.13万余亩,其中广西亚热带农科新城(农林动科研教学实验基地)占地1.69万亩,校舍总建筑面积20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5.32亿元,馆藏纸质文献总量410万册(含学院资料室),电子书刊360万册,电子期刊5.7万种,中外文数据库206个。学科门类齐全,哲、经、法、教、文、理、工、农、医、管、艺等11大门类,2021年招生本科专业67个,其中37个专业按15个大类招生。下设26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7704人、全日制研究生13643人,非全日制研究生2274人,留学生及港澳台生2267人,各类在读继续教育学生68655人。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3448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9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011人,专任教师1967人。现有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2个“部区合建”一流学科群,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广西一流学科,2个广西一流(培育)学科,13个广西特色优势重点学科,20个广西重点学科,2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和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和一批广西重大科技创新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良种培育中心、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我校与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273所高校及学术机构签署了学术合作交流协议,与东盟十国90所高校及学术机构合作交流密切。学校坚持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学发展和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2007年至今共获得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共81项,获得项目数居国家“211工程”高校前列。其中国家特色专业12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7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48门;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实验教学中心2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