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在看完电影《邹碧华》回家的路上,我还在为刚刚的故事感到震撼。邹碧华是上海司法体制改革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人民的好法官、全国政法战线的优秀代表、全国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电影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满屋的书。当时在观影现场的我就惊叹了一句“这么多书!”而他的母亲在他离世后抚摸着儿子的书说:“你买了这么多书,好歹看完了再走啊。”令人泪奔。
他不是一个称职的爸爸。因为在北京大学读博,甚至没能亲自迎接儿子的降生;因为工作忙,不能陪儿子过生日,只能在匆匆离去的车里探出头,为儿子说声“生日快乐!”对于儿子来说,他是一位熟悉的陌生人,以至于在他去世后儿子才发现“出了这个家门,我真的对我爸一无所知……”
他是一位优秀的领导。富有智慧,观察入微,平等待人。他对于每一位员工的努力,他都看在眼里,对每一位员工的关心都在行动里。作为领导,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怎么鼓励团队。
他是一个满腹才华的学者。一篇著名的文章《法官应当如何应对律师》在律师界广为传颂。他出版的《要案审判九步法》一书曾被断言“可被视为对法官裁判方法进行研究的第三种进路??实证方法。”他还把中文的法律文书翻译成英文,并在国外期刊上发表,向外传递中国法律的声音。
细细回想,他无疑是一位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的共产党员,他以高标准严要求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影响他人、鼓励他人,同时也影响了作为党员的我,更应该做好事情,勇为模范,敢为人先。邹碧华不愧是时代先锋,我辈楷模。
海德格尔说:向死而生。死不是悲剧,亦非喜剧,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死亡的路上,我们永远无法预知人生的终止符划在何处。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树枯了有再发的时候,可我们从有生的那一刻起就一步步走向死亡,而没有回头路可走。死亡正如生存的一面镜子,反射着生存的意义,正因为它的横亘,人们更加珍惜生命的珍贵,我们身处死地,只能向死而生。换言之,人终有一死,你要怎样度过你的一生才不负韶光?邹碧华同志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他就像黑暗中的灯火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向我们传递了法治的思想、人生的信念和理想的力量!
久在平凡的岗位,即为不平凡;做好简单的事情,即为不简单;接受日常的挑战,即为不服输;愿以党员的身份,勇往直前,成为一个不平凡、不简单、不服输人。
篇二:
2014年12月10日,邹碧华同志在工作中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47岁。邹碧华同志忠诚于党,忠诚于事业,毕生追求“当一名有良知的法官”。我想,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也要时刻提醒自己:当一名有良知的人民教师!
我们要向他致敬,致敬他甘做黑暗中的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的同时也照亮别人。他有一个非常好的心态,非常正能量,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这种敢于担当的“孺子牛”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在场观影者。
我们要向他学习,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做到心中有党,把牢政治方向,强化组织意识,坚定不移走;学习他践行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始终做到心中有民,公正无私,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学习他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始终做到心中有责,乐于作奉献,认真履行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学习他清正廉洁、崇法尚德的道德情操,始终做到心中有戒,守纪律讲规矩,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该影片由邹碧华同志身前工作、生活中体现其为人处事、情操品格的几个典型故事串起而成。通过这些平凡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故事,勾勒出一个平易近人的基层法院院长直至位至高院副院长的高大形象。他一直践行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时代使命和职责,朴实无华、默默奉献,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的事业。
学习邹碧华,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要忠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我们每个人都是教育系统这艘航母上的一颗螺丝钉,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并把这点事做到极致、尽心尽力就可以了。所以,学习邹碧华,主要学习他敬业奉献的实干精神和改革先锋的情怀。就是要立足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继承是最好的纪念。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我会经常提醒自己向身边的党员同志多学习、多请教。每年学校都会评选出一批优秀教师,看着他们在教育岗位上发光发热,我也提醒着自己要充分认识到肩负的责任,不能忘了心中的信念和追求。同时也要向前辈学习,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学习,无论何时都要对得起“党员”这个称号,电影虽然结束,但是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却深刻地烙印在我心上,像一盏指路明灯引领着我,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