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大全

王伯祥电影观后感优秀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18 18:47:25

(1)王伯祥电影观后感优秀范文

  11月30日晚,我到百花剧院观看了新编现代吕剧《百姓书记》,竟被感动得几次落泪。

  这部剧作是山东省申报十艺节“文化奖”评审的重点推荐剧目之一,以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的创业历程为素材,艺术地再现了寿光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面对改革大潮、敢于迎接挑战的历史。剧作恢弘大气、剧情跌宕起伏,从群众、同事、家人等多个角度展现了主人公顶住压力和误解、排除万难带领群众引进技术、建大棚、战盐碱的感人事迹,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剧中的主人公王伯祥是现实中真实的人物,查百度,有如下介绍:

  王伯祥,男,1943年2月生,山东省寿光市化龙镇西北柴村人,曾任山东省寿光县委书记、潍坊市委副书记、市长。2002年12月,因病辞去时任职务。在担任寿光县委书记期间,王伯祥同志以造福一方百姓为己任,坚持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执政理念,身怀爱民之心,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深入条件艰苦、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地方,尽力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在他的工作中,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脚踏实地干事业的求实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他连续三年组织20万劳力上阵开发寿北,把占全县总面积60%的不毛之地,硬是变成了全县的“粮仓”和“银山”。面对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局面,王伯祥同志主持论证上马了一批重点项目,公开考选、大胆启用优秀企业经营人才,较早地实行了企业股份制改造,为寿光企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看完演出后,我想了很多。实事求是地讲,这完全应当是一个政府官员题中之意,对于一个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共产党的干部更是不在话下。每一个公职干部都能做到的事,为什么他却那样令人感动呢?

  有人说现在这样的干部稀缺。但我敢断言,这样的干部的资源我们并不缺乏。我们一定拥有成千上万个这样的“王伯祥”。

  在看《百姓书记》剧时,我的脑子里也显现出在网上暴光的若干个乡、镇、县、市...的政府办公大楼,一个比一个阔气,一个比一个气派,比如天天见到的市政府行政办公大楼,比如新浪网报道的河南信阳明港镇花3000万人民币建造了8000平米的豪华办公大楼,楼前有占地10多亩的花园,植有名贵花木,书记镇长办公室达200平米,并备有专用电梯。这真的让人不可思议!

  真的不知道这些同志和管这些同志的上级领导同志每天都在忙活什么?

  《百姓书记》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某乡长要以村为单位,把原有蔬菜大棚拆了重建,要成方连片美观大方,利于上级和外人参观。王伯祥知道后,立即打电话批评那个乡长,他说:“只要有利于蔬菜生长,不怕大棚杂乱无章!”。现实中的他,常说:“在农民身上打坏主意,坚决不干!”,“百姓最重要!共产党的干部首先考虑的是群众利益,只要对群众有好处,就勇往直前地去干。”

  “雨天你是伞,黑天你是灯;冷天你是火,热天你是风……”这是戏中群众对王书记的评价。

  (2)王伯祥电影观后感优秀范文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联播》报道,从济南12345的标准理念,到青医附院的阳光服务,都是围绕为民办事这一根本。而为他人办好事办实事,也是曾任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做人的标准。今天“您眼中的美德是什么?”,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百姓书记”王伯祥和他的乡亲们对美德的理解。

  在王伯祥家,恰好遇见寿光北柴西村的王伯庆、李纪君两名村民。前不久,因为当地农村水电管网建设的事,王伯祥一直挂在心上,这不刚过年,两人就商量好来看看老书记。对于美德,两人有着自己的理解。王伯庆说,“美德就是让村里的老少爷们记住你,不是当面说你好才是美德,而是背后说你好,给你竖大拇指,这才是美德。”寿光市化龙镇北柴西村村主任李纪君表示,“我是一名普通的村两委成员,我觉得不管官有多大小,给村民们办实事,讲实话,有多大能量发挥多大能量,这才叫美德。”

  虽然离任已经23年,但王伯祥心中还是挂念着这片土地,当记者聊起寿光现在正在试点的光伏电板进大棚时,老书记的精神头儿一下就提了上来。王伯祥说,“这个事是个很了不起的事,真要是推广起来,和寿光蔬菜大棚的发展一样重要,等过了十五天好了,我一定要去看看!”

  心中有百姓,百姓自然把你记在心间。王伯祥在寿光担任县委书记虽然只有5年,但所做的推进蔬菜产业化、开发寿北盐碱滩、工业项目升级改造这三件实实在在的事,为寿光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王伯祥告诉记者,“美德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就是为他人,为更多的人办事,办好事办实事,这就是一种美德。就是全心全意,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办真事。这就是美德。这也是党的宗旨,这是一致的。”

  山东政协常委山东建筑大学教授邓相超表示,“王伯祥同志他用他工作长达几十年的时间,忠实践行了执政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希望我们现在广大的公务员要时刻以王伯祥同志为榜样,这样很可能我们党,我们的国家的事业才会顺利发达起来,顺利向前推进。”

  (3)王伯祥电影观后感优秀范文

  5年半县委书记的任上,他不仅让山东寿光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而且在全县开启了艰苦创业的新风。

  虽然职务几经变化,但在寿光人民看来,他永远都是那个穿着布鞋.卷着裤腿,或行走在田间地头,或盘坐在群众炕头的“百姓书记”。

  已离任18年,村镇上那些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餐馆、商店印证着百姓的爱戴。

  他,就是被群众誉为“百姓书记”的山东寿光原县委书记王伯祥。

  打破坚冰,掀起“绿色革命”

  冬日的寿光,银光闪耀。这里并未降雪,而是遍地的冬暖式蔬菜大棚片片相连,形成了一望无际的银色海洋,把寿光大地装扮得壮丽多姿。

  时间追溯到1986年6月,43岁的王伯祥一出任寿光县委书记,就表态:“我们的立足点是让寿光富起来,让老百姓有饭吃、有钱花,过上好日子。”

  寿光农民有种菜的传统,又因靠近胜利油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寿光附近自然地形成了几个蔬菜小型交易市场。王伯祥把目光投向“菜园子”。

  但当时“市场”二字十分敏感,有人提醒:搞“市场”出了问题谁负责?王伯祥的回答简单而坚定:“百姓最重要!真有什么责任,由我一人承担。”

  在王伯祥的坚定支持下,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的建设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从1986年开始,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三次扩建,从占地20亩扩大到今天的650亩,成为我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

  1988年腊月,三元朱村支书王乐义给王伯祥带来了一根嫩黄瓜。见到这样的宝贝,王伯祥自然不会放过,他决心要让寿光百姓靠蔬菜真正富起来。

  聘专家,搞推广,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棚菜”运动在寿光启动了。从最初的17个蔬菜大棚变成了1991年的3.3万个,到如今已经发展至46万个。这一场“绿色革命”席卷了全国。

  开发寿北,谋划科学发展

  北临渤海,南抵青州,一条弥河穿城而过,将寿光分为南北两块。寿南气候湿润,土地肥沃;而寿北却草树不生,120万亩盐碱地上的20万百姓生活异常艰辛。

  “不彻底改变盐碱滩的面貌,大棚菜种得再好,寿光也只能是富一半穷一半!”王伯祥在县委、县政府联席会议上发出了向寿北进军的号召,也由此开辟了寿光科学发展的先端。

  1987年10月,经过8个多月的规划准备工作,一场治理寿光发展中“半身不遂”的大会战开始了。在寿北开发的前几天,王伯祥就把铺盖搬到了工地一个放牛老汉的草棚里。在与牛为邻的指挥部里,王伯祥一住就是45天。

  时任农业部部长林乎加到寿光视察,在县城没找到县委书记,就来到了寿北建设的工地上。浑身是泥的王伯祥从窝棚里钻出来,老部长错把他当成了民工,问道:“你们县委书记在哪儿?”王伯祥答:“我就是。”林乎加打量着他,久久无言,后来感叹:“一个县有这样的书记,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

  如今,再到寿北,一眼望不到边的防潮大坝宛若长龙盘踞在海边,经过综合整治的弥河格外辽阔。盐碱滩变成了聚宝盆,寿北人民真的富起来了。

  廉政爱民,形成“伯祥效应”

  近距离采访王伯祥,这位患过食道肿瘤的老书记身躯单薄、面庞瘦削,但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几小时的交谈中,他更多的是对当年诸多“错误”的自省。开发寿北和治理弥河,由于预算失误,导致工期延长的事让他至今念念不忘,虽然同收益相比是那样微乎其微。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王伯祥为百姓的利益敢闯敢干,但对自身要求却又异常严格。

  作为县委书记,王伯祥的“坐驾”先后是双排客货两用车、北京帆布吉普车、老式伏尔加轿车等,且都不是新购的。他对车的要求标准是“只要不误事,什么车都行”。

  社会上一度出现了攀比车辆档次的现象,但在他的表率下,寿光却“风”吹不动,既节约了资金,又促进了廉政建设。

  寿光人将此称为“伯祥效应”。

  王伯祥在不足六年的任期里,给寿光留下了20多万个年均收入2万多元的蔬菜大棚,留下了120万亩效益可观的棉田、盐田、虾池,留下了艰苦奋斗的风气。

  而这位一心为民的“百姓书记”在调任潍坊市副市长时,全部家当用一辆130货车就装了个干干净净……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