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尔烈专题片观后感范文
在鞍辽地区百姓心中,王尔烈是道德的楷模、廉政的模范、知识的化身、勤勉的榜样。下面是一则王尔烈廉政方面的故事。
王尔烈在乾隆、嘉庆年间为官。他有才而廉明,博得“双肩明月”之誉,嘉庆帝称他“老实王”。
有一年,王尔烈从江南主考回京。嘉庆问他:“老爱卿家境如何?”他答:“臣家有茅屋三间,里面半藏农器半藏书;还有薄田数亩,那是一望春风一望雨啊!”嘉庆欢喜地说:“老爱卿为官清廉,朕是知道的。”想了想又说:“这么办吧,你离京去安徽铜山,掌管铸钱之事,在那里任职3年,也许你就富有了。”
当时,铜山设有朝廷御制铜锭的铸钱炉,那里产多少铜,就铸多少钱,管铸钱最是肥缺。王尔烈上任一晃就是3年。任满回京,嘉庆问:“老爱卿,这回可度余年了吧?”王尔烈一笑说:“臣依旧一无所有。”嘉庆不信地说:“此言未必是真吧?”王尔烈也不争辩,当即从袖筒里甩出3枚铜大钱(嘉庆通宝当十钱),个个都磨得锃亮。原来这是钱样子,他每天拿着它们去检查铸钱质量,捏在手里久了,磨得溜光。嘉庆见状,称赞说:“老爱卿如此清廉,真可谓老实王啊!”
王尔烈告老还乡,一支浩浩荡荡的驴驮子大队从京城出发。看热闹的人议论:“王尔烈满载而归了!”“什么‘老实王’,是假的!”“什么‘两袖清风’,早贪饱啦!驮子上还不全是珠宝!”这话传到嘉庆那里,他马上下令截查。又召来王尔烈,当着朝臣问:“驮子队所载何物?”王答:“不过是皇上所赐。”嘉庆说:“你告老还乡,我所赐不过千两白银呀,还用大队驴驮子装载吗?”王尔烈只得请求检查。经过打开驮子查实,驴驮子上载的全是破砖烂瓦。人们瞠目结舌,细问,王尔烈才说:“臣家里只有3间茅屋,回去无栖身之地。为此,我捡了修皇宫剩下的破砖烂瓦,驮回去盖房住。”嘉庆很受感动,下令在辽阳为王尔烈修了一座翰林府。王尔烈把正厅作了义学馆,自己只住偏房。
时隔数年,一位袁大人从京城至辽阳,他是王尔烈的学生,前往拜望。他到时,王尔烈夫人尤氏正在织布,袁大人一看惊了,又见室内全无长物,便问:“师娘,我老师家境为何如此寒酸?”尤氏答:“你老师一生非法不为,非义不取。他告老之后,那点俸禄不够用,所以我就得织布,自食其力。”袁大人回京向嘉庆禀报。嘉庆降旨辽阳,拨当地厘税给王尔烈,以赡晚年。王尔烈又用这笔钱办了义学,直到去世。
(2)王尔烈专题片观后感范文
《千华山志?人物卷》记述明清间有诗文遗于后世者盖103人,当然这百余人应只是明清两朝间游历千山的众多文人墨客中的一部分。这些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歌咏千山的诗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为清代的王尔烈和缪润绂。
王尔烈(1728-1801年),字君武,号瑶峰,奉天府辽阳人,乾隆三十年(1765年)中举人,乾隆三十六年(1772年)中进士,殿试二甲第一名;历任陕西司郎中,刑部主事,甘州知府,陕西道监察御史,内阁侍读学士等职;参与编纂《四库全书》。工诗文书法。
乾隆丁酉年(1777年)三月,在家丁忧的王尔烈邀请好友一同游览千山。他在《游千山约》中对游览千山的路线、主事之人、费用准备都作了说明:“先觅龙泉,旧日所曾游。当更识庐山真面,良辰不可负。何独让灵运幽襟,行乐贵于及时。游山亦且有道,是行也。择老成为领袖(以王君润溥主持游事),以免纷歧。……下箸常惜万钱,且作买山费(每人游费十千文);探怀犹有,尺锦足为览胜之资”,并表达了对名山胜迹林泉景色的向往:“春深游屐,与花鸟而偕来;暇日诗情,为林泉以勾引。爱谋夙好,共协衷怀,幸藉名区,一新耳目。……宁居斗石,屏管弦之嘈杂,静听禽韵泉声,息杖履于朝昏,不废诗牌棋石,次第而历诸寺,乐则不疲。从容以尽所长,奇则不厌。……”
丁酉(1777年)四月,与王尔烈同游千山者共十二人,王尔烈在《同游诗小序》中记述:“四月四日,蓬莱王君润溥、迁安徐君淳叟,济南李君龙文、同郡杨君群实、赵君文源、石君瑞昌、金君灿章,及吾家杏村叔、穆斋兄,皆如约而集,唯敬哉。刘君已有成约,既而以家事不果来;戴君厘东,以有职守而未预。余乃偕诸君及翰、鳌二子少长,共十二人。”所走路线大致为,“出城南,车骑迤逶,由隆阜岭至七岭,午餐于旅舍,日夕至龙泉寺,择西阁为栖止之所。自龙泉,次及祖越寺、普安观、南泉庵,凡游,四月初九日,由西岭策杖徒步过桥,至香岩寺,车从皆转自七岭道,双峰亦至焉。留三日,将遂至大安不果。十二日,由双峰以归。”对照王尔烈《瑶峰集》和《千华山志》收录的王尔烈诗文可知,王尔烈时有记述千山诗30余首,如《咏千山诗》《自隆阜岭至七岭》《过钓君台》《龙泉寺》、《吐符应生》《瓶峰古松》《狮子峰》《西阁客灯》《祖越寺》《来鹤亭》《自石门至西明庵》《普安观》《五佛顶》《自龙泉徒步至香岩》《香岩寺》《炼魔石》《观音阁》《仙人台》《雪庵碑》等等,而与王尔烈同游千山诸人也得诗30余首,他们品题千华名胜,抒发乐山乐水之心绪。将归之时,龙泉寺僧“以纸索书众,以为门联,以纪游,乃拟联句?字附记于后。”今天游人在龙泉寺还能看到王尔烈所书写的匾额对联,王尔烈的墨宝使今天的龙泉寺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时下研究千华文献者,多言王尔烈曾在千山从刘广涛读书。《千华山志》记刘广涛云:“刘广涛,海城人,嘉庆间拔贡,曾设帐千山,学以六经古文为根底。王太史而列十八岁时从之受业,得其薪传。”王尔烈确乎学于刘广涛,刘广涛也确乎曾在千山设帐,但是否王尔烈在千山从刘氏读书则需缜密思考。王尔烈是乾隆三十六年(1772)二甲头名进士,并于乾隆四十一年(1777)游历千山。如果王尔烈确乎入仕前在千山读书,那么在其咏千山的诗文中,是应该有诗句回忆的。另外,刘广涛是在嘉庆年获得拔贡。也就是说,作为老师的刘广涛获得功名的时间,比王尔烈至少要晚上数十年。清乾隆年间千山虽然已经成为辽东名胜,但交通、饮食等并不便利,很难想象虽饱学而无功名的刘广涛,会在乾隆年间在千山设帐办学,也很难想象学子们去千山辛苦求学。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刘广涛设帐千山的时间,应该是在他的学生王尔烈中进士之后,甚至是在王尔烈游历千山之后。
缪润绂(1851--1939),原名裕绂,满族,汉军正白旗人,字东霖,号钓寒渔人,沈阳人;光绪元年(1875)举人,光绪十八年(1892)壬辰科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户部主事、直隶州(今山东临清县)候补知府、知州、濮州(今山东濮县)知州等;著有《含光堂诗文集》。
缪润绂游历千山,并有计划地将龙泉寺、大安寺、香岩寺等地景色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品题,这是其他文人墨客所没有做到的。依据《千华山志》所楫,缪润绂留下歌咏千山的诗歌达百余首,如其品题龙泉寺的十六景,《狮吼钟声》《石径梨花》《鼓亭落日》《西阁客灯》《石门弥勒》《万松主照》《龟石朝日》《蟠石龙松》《龙泉演梵》《讲台松风》《象山晴雪》《松门塔影》《瓶峰晨翠》《悟公塔院》《吐符应生》《大石凌霄》。之后,缪润绂又有《再咏龙泉十六景》,与前咏相同,惟将《大石凌霄》易为《螺峰夜月》。缪润绂又有咏大安十六景,咏香岩寺十三景。缪润绂博闻硕学,其以诗歌品题千华景色,诗景之间,千华文化之厚重渊雅亦得以凸显。
(3)王尔烈专题片观后感范文
电视剧《木鱼石的传说》,让关东才子王尔烈名扬大江南北。剧中,王尔烈因其才学出众,深得乾隆皇帝钟爱。此时,18岁的皇子?琰顽劣不羁,目空一切。乾隆便调王尔烈入宫担当内阁侍读,给皇子当老师。王尔烈为此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
一日,王尔烈给?琰布置作业,题目是《僧敲木鱼石》。?琰问道,“老师,木鱼怎能和石头混为一谈?”王尔烈说:“你到大自然中寻找答案吧。”?琰就带着仆人出宫寻找,但千辛万苦也没找到“木鱼石”。?琰回到宫中很是烦恼,便到乾隆面前说老师刁难他。乾隆想了想,说,“你的老师既出了此题,必有他的道理。”让他去找足智多谋的刘墉求教。刘墉笑着点化?琰,“你的老师不是关外人吗?”一句话点醒梦中人。于是,?琰在王尔烈的陪同下跋山涉水,终于在千山找到并敲响了木鱼石。
这时,王尔烈告诉?琰说:“这块山石虽然普通,但不登泰山,不知山高;不涉沧海,不知水深;不于民间苦行,怎能分辨忠奸善恶。”有了这次遍访民间,目睹百姓疾苦的经历,?琰成为嘉庆皇帝后,便诛杀了史上最著名的贪官和?,赢得了朝野一片赞扬。
当然,此事并无史实根据,传诵一时的“木鱼石的故事”,真的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但真实的历史是,“关东才子”王尔烈确因在千山求学而一飞冲天。乾隆十四年(1749年),王尔烈22岁时,来到千山龙泉寺西阁。西阁风光秀丽,环境幽静,极适合士子读书。然而,让王尔烈潜心深山还有另外原因,他很早就钦佩龙泉寺方丈元空法师的学识品德,王尔烈来西阁读书,只为拜元空法师为师。从此,王尔烈在千山开始了为时8年的“两字功名愁煞人”的寒窗生涯。8年后,王尔烈从龙泉寺奔赴仕途,考取了殿试二甲头名,成了自隋朝实行科举制度以来的1000多年里,关东这片黑土地上功名最高的人,被称为“关东第一才子”。
至于千山罗汉洞山道上的那块能发出木鱼般声音的石头,据专家推断,应当是地质学上燕山期的花岗岩石。敲击能发出声音,说明岩石里存在空隙。因石头不同的自然条件,比如空隙薄厚,面积大小等,其发出木鱼似的声音,也就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