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大全

教师南平红荔观后感心得4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0:32:31

南平红荔观后感1

  大爱无声,爱的天空宁静,因为它有了人间最真挚的情,之所以大爱无声,因为爱的太深,爱的太痛,爱的用千言万语不可表达,爱的只有选择沉默。即使在平凡的岁月,苦难来了,爱没有慌张,爱选择了牺牲与坚强,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撑起了生命的希望。

  周四下午三点,我们学校组织配班和技能课教师观看了十八大献礼影片《南平红荔》,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感触颇深。

  “小时候,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幼儿园教师,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这是一句多么平凡而又感人肺腑的言语。少年犯罪案件牵动着的不是一个家庭,而是几代人,甚至是一个社会群体,惊的孩子总是封闭起自己的心,如果端起一副法官的架子,不可能真正打开他们的心结,作为一名少年审判法官,我的本职工作是以最大努力去展现法院徽章所彰显的公平正义,去维护每一个走进法庭的孩子的正当权益,一个共产党员,无论分内分外,如果需要,都义无反顾;一个人民法官,无论庭内庭外,如果需要,都责无旁贷,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化解一个矛盾就是增添一份和谐;少年审判工作的目的,不是惩罚,是要教育帮助那些犯错的孩子醒悟,真诚悔过,重新回归社会;在他人没有出路的情况下,伸出一双手,就能减少一份犯罪的土壤。

  “少年审判庭有它的特殊性,审判和惩罚并不是目的。”詹红荔认为,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法官要“多一点爱心,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恒心,多一点责任心,多一点包容心”。

  带着爱心和责任,在实践中,詹红荔与同事们总结出一套颇具特色的“三三九不工作法”

  审判前“三个不开庭”:阅卷后对关键问题没有梳理清楚的,不开庭;被告人成长经历没调查清楚的,不开庭;没有与被告人见面,进行一次心理疏导的,不开庭。

  庭审中“三个不轻易”:被告人没有真诚悔过的,不轻易下判;有被害人的案件,没有和解的,不轻易下判;可以判非监禁刑但没有落实帮教措施的,不轻易下判。

  庭审后“三个不松手”:入监后延伸帮教没有到位的,不松手;回归社会后思想出现反复或问题没有解决的,不松手;发出的司法建议没有得到落实的,不松手。对领刑后回归社会的未成年人,詹红荔不称他们“少年犯”,而是称“新生少年”。为此,她从2004年起成立了新生少年服务队,成员均为有过犯罪过失的“问题少年”,至今队员已有166人。作为这些新生少年的“妈妈”,詹红荔不离不弃地守护、帮扶着他们。至今,詹红荔已帮助315名失足少年重返课堂或顺利升学。她还开通了延平区青少年维权热线,在全市20多所学校主讲法制教育课。

  光荣的人民“一个共产党员,无论分内分外,如果需要,都义无反顾;一个人民法官,无论庭内庭外,如果需要,都责无旁贷。”被誉为“爱民为民、情铸和谐”的好法官詹红荔的这番话,坚定而有力。

  从电影《南平红荔》联想到我们的教师岗位,这一份重担,爱从心生。听人说,人的一生中能遇到一位好老师是莫大的幸福。我很幸福,因为在我的学生时代就遇到了许多好老师。那就是:做的一名人民教师,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

  老师很伟大,古语有云:“师者,人之模范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我还不知道“伟大”一词究竟意味着什么的时候,我却已经深深地感到,整个中华民族,都对“老师”这个名词,给予了太多太多的仰望和敬畏。

  一位年长的老师曾对我说过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他说:“老师,是你的选择。”是的,老师,本身就意味着一种选择:选择了忙碌,就放弃了闲适;选择了责任,就放弃了回避;甚至,选择了伟大的坚守,就意味着选择了牺牲,放弃了生存……

  是啊,我就是满怀喜悦与激动第一次踏上讲台时,我就知道,我选择的。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我魂牵梦萦的事业??神圣而伟大的教育事业。

  每当我看到孩子们求知若渴的双眼时,每当我看到学生们在深夜的灯光下勤奋学习时,每当我看到学生的短信:“老师,您辛苦了”“老师注意安全”时,在我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无穷动力在推动着我,让我在教育这片原野上不断往前走,我知道,那就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爱和责任。

  作为一名刚工作不久的年轻老师来说,我时刻努力以一个教师的真诚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每一学生,用爱铸师魂。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教育每位学生的感情基础。

  是啊,在教师这片原野上,是爱点燃了前行的灯盏,是爱照亮了学生的心灵,是爱延续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师德师魂的崇高与伟大。

  身在桥园小学,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时刻铭记着:爱心,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新时期师德师魂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要爱一切学生,爱学生的一切。

  当然,作为一名年轻的人民教师,我的爱是微弱的,是平凡的,我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用爱与责任做一些非常平凡的事情。只有那些在最危难时期,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甚至用生命诠释了教师的爱与责任的人,才是最伟大最崇高的师德师魂。

  优秀法官登银幕,南平红荔感肺腑。

  大海胸襟慈母情,法官妈妈感人心。

  忠诚履职执法槌,少年庭上展风采。

  迷途少年获新生,濒碎家庭复欢笑。

  爱心托起向阳花,大爱无声荔飘香。

  司法为民化春风,情理交融颂法魂。

  南平红荔观后感2

  5月20日,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电影《南平红荔》。

  失足的少年就好像活在黑暗的天空下,需要寻找那朵指引着光明的向阳花,而法官红荔就很好地履行着自身的公平、正义,来为这些曾经犯过错误的孩子开辟新的人生。

  《南平红荔》虽然是一部主旋律的宣扬政法先进事迹的电影,却处处充满着感情与理性,更留下很多的现实思考。该片没有沿用以往宣扬先进事迹的手法,而采用主线与突出核心相结合的叙事方式来表达,随着剧情的发展,也推动着法官去深刻思考社会,最终推动确立未成年人轻度犯罪前科封存制度。

  影片只要以三个失足少年为线索,以他们不同的命运来构筑其核心故事:懵懂无知的很刚在一次打架斗殴中不慎刺死了另一名少年,两个家庭遭遇了灭顶之灾,但他是幸运的,在多方面爱心的浇灌下,能积极接受改造。新生后的李成龙和方超却没有那么的幸运了,前者因为受到同学的排挤,先是辍学,然后流连网吧,以致翻入银行的防火墙,触犯法律,再次锒铛入狱。而一心向上的方超,因为老板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最终远走福州,却也没能逃脱社会这张势利网的歧视,最终无法忍受他人的排斥,从十六层的高楼上跃下,结束了花季的生命。

  三个失足少年的不同结局,其实也在衬托出社会关爱的需要,有了温暖,才能融化人心。就像方超最后所说的,“我认错了,我后悔了,我改正了,我以为一切都会像没事一样,重新开始。”假如我们能去理解,能去包容,或许这样的惨剧就不会发生,方超也会像向红荔所保证的那样当上主管,开起分店了。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就应该向红荔一样,在平凡中追求伟大,在平静中充满热情,在平常中增强责任感。

  影片中用平静的语言述说着,却如同江水在我的心中激荡,大爱无声,爱的天空宁静,是因为它有了人间最真挚的感情。影片中一遍又一遍的出现着的廊桥,正是指引人们在工作中要坚持的公平和正义,愿我们都做一朵指引着光明的向阳花。

  南平红荔观后感3

  近日,嘉兴高级中学组织党员教师观看影片《南平红荔》,教师们在观影中沐浴道德阳光,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精神上的激励和鼓舞。

  《南平红荔》是以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法院少年审判庭庭长詹红荔为原型创作的一部感人至深的,蕴含深刻教育意义的影片。詹红荔同志从事审判工作27年,在少年审判庭工作10多年间,审理了近500起案件涉及1100多名少年犯,无一重审、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使70多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得以挽救,用爱心和法律铺就了失足少年健康成长的阳光之路。该影片真实地展现了詹红荔的典型事迹,在她身上显现的高尚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正是当代共产党人的写照。影片反映的都是平时生活中的平平淡淡的小事,但是平淡中却更显真实,它传达出来的暖意和正义,深深沁入人们的心间。

  观影结束后,学校还设置了谈感受环节,教师们纷纷说了自己看电影的心得体会,都表示詹红荔不愧为“全国模范法官”,她带着爱与责任心对待少年犯及他们的家庭,着实令人动容。“这是一部非常感人、催人泪下的影片,我们看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作为,很受鼓舞,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作为老师,也应该像她一样怀着爱和责任感去教育每一位学生。”观看影片的老师如是说。

  在工作之余,学校组织党员教师观看该影片,既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又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使他们感受到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这对于每个观影者都是一种心灵的洗礼。

  南平红荔观后感4

  6月21日下午,在学校的组织下,我观看了十八大献礼影片《南平红荔》,感触颇深。电影以一座闽北乡村廊桥和南平斜拉桥作为烘托,描写法官詹红荔怎样在法官与少年犯及少年犯家长之间架起一座心灵之桥。

  詹红荔,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法院少年法庭的庭长,她从事法院工作27年,在少年审判庭工作10多年间,所审结的500多个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无一发回重审、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成功感化帮教了1100多名少年犯走向新生,挽救了70多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我对于影片中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座古朴厚重的廊桥,影片中詹红荔说过:“少年法庭是一座桥,我们要让这些孩子从桥上过去,不再掉下水”。这令我非常感动。是的,詹红荔就像一位母亲一样保护着、关爱着那些曾经“失足”的孩子,不让他们再次“落水”,引导他们从桥上安全走过,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不再受到社会异样的眼光。

  从电影《南平红荔》联想到我的教师岗位,作为中学教师,面对的学生很多都是离异家庭的子女,他们缺乏自信,缺少关爱,如何在教学中关注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詹红荔法官认为,“多一点爱心,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恒心,多一点责任心,多一点包容心”。是啊,作为一名的党员教师,难道我不应该用自己真诚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吗?

  爱从心生,用爱铸师魂!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