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大全

大国重器分集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09-17 17:34:20

  第一集:《国家博弈》

  装备强则国强。古往今来,国与国之争,实质是装备制造业之争。当前阶段,高端装备之争已上升为大国之间博弈的核心和不可或缺的利器。

  2007年11月,中国瓮福集团在与欧美20多家公司的角逐和博弈中取胜,成功中标沙特全球最大磷肥装置的选矿项目。他们管理团队又拿下了工程未来的管理项目。作为项目总承包商,他们提振了约100亿元人民币的国内GDP增长。带动上百家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当全世界的港口都在使用着中国的港机设备时,振华港机又走向更高更远的远洋海工装备,具有国际水准的深水钻井平台、海上石油铺管船、大型海上浮吊已经制造完成。

  湘潭电机厂以电机为动力驱动轮子转动的几层楼高的300吨矿山电动轮自卸车,驰骋在国内外的大型矿山。目前,收购了有“风车王国”之称荷兰的风电制造企业达尔文公司,并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下一代太阳能和陆地、海上风电设备的研制,这将在未来国际核心产业竞争中赢得先机。

  第二集:《国之砝码》

  装核心技术是王道。实现技术突破,才有讨价还价的资格,才能勇敢地对老外说不。从百万吨乙烯工程到高端数控机床,再到工程机械的全面超越,国际垄断被一一冲破。

  2009年,沈鼓集团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台百万吨乙烯装置的心脏———裂解气压缩机组试车成功。这标志着国家重大化工项目的核心主机从此实现自主独立制造,进口产品的价格被迫下降一半,价格的国家砝码越来越重。

  大连光洋集团承担了国家的重大专项研制任务,走上了自我研制高端精密数控机床的艰难历程,打破了国外对精密机床出口中国的控制。目前,其面积12000余平方米的“地下工厂”已经封顶,成功离他们越来越近。

  与美国卡特彼勒同台较量,徐工集团实现了。从50吨到1200吨全地面起重机,再到3600吨履带式起重机,徐工在不断超越。不久前,徐工收购了德国的一家生产活塞的企业,三年后,受制于日本人的活塞产品将实现自给,这将使工程机械上的部分核心部件掌握在自己手中。国际竞争力的砝码将徐工高高托起。

  第三集:《赶超之路》

  后来者居上。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在实现赶超的征程中,中国的装备企业默默坚守并勇往直前。

  唐山客车厂制造了清末第一辆火车和新中国的毛泽东号机车。如今的中国北车唐车公司已经能够接受西门子发来的订单,制造难度更大的宽体客车,他们制造的CRH3动车组各项技术参数均达到世界一流的先进水平,创造了运营速度、载客量、节能环保、舒适度四个世界第一。

  北京第一机床厂已成为数控铣床的领跑企业。通过成功的并购,它极大缩短了技术创新的时间,并以“独门绝活”保持世界领先的技术创新领域。

  沪东中华集团早在10年前就已经把目光锁定在造船业公认的三颗“明珠”之一的LNG船,登上造船极端制造赶超的顶峰。而沪东人当时对LNG船的制造技术完全陌生。一份图纸,给沪东带来了机会,获得机会的沪东人抱着必死信念研发LNG船,摘下了世界造船业“皇冠顶上的明珠”。

  第四集:《智慧转型》

  “智”造转型势在必行。在智能制造引领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向“智造”转型,向“高端”升级,中国企业深谙顺其“自然”。

  山推集团将自己生产的各类工程机械的关键零部件,打入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山推借助研制成功巨无霸的900吨大马力推土机,正在向产品的全产业链进军。

  转型作能量转换的系统服务商和总包商,让陕鼓集团在金融危机冲击制造业的年代反而利润上升。西门子、GE、爱默生等知名跨国公司加盟其中,共同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解决方案,已经有超过10年历史。过去10年,陕鼓通过协作网的采购额超过了100亿人民币。

  沈阳机床集团将高附加值的“机床大脑”———“飞扬”智能操作系统作为主攻方向取得成功,并独创机床4S店销售网络并全面布局,试图颠覆中国机床业的游戏规则,更可能改写世界机床的生产销售和服务方式。

  第五集:《创新驱动》

  创新驱动是关键。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下,我们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向装备强国的阵营进发。

  2011年12月,济二机床获得了福特汽车美国两个工厂全部5条大型快速智能冲压生产线订货合同。这次济二第一次实施了“交钥匙”工程,实现了从分包商到总包商的“蝶变”。

  沿着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上海电气集团不断跨越。其世界上最大的120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机正在这里研发。其研制的大型船用曲轴,使中国实现了半组合曲轴制造的零的突破。

  双良集团参与制定溴化锂制冷机、智能化锅炉、立体停车设备等产品的国家及行业标准,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引领世界产业潮流,运筹帷幄,将要革命性地解决全球能源问题。

  第六集:《制造强国》

  制造强国渐行渐近。随着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克和突破,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缩短着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距离。

  2012年底,沈阳新松把自己的移动机器人装上了位于长春的德国汽车制造生产线上,打破了德国企业绝不使用其他国家自动化装备的神话。现在,新松机器人已经进入全球机器人制造第一梯队,移动机器人已接近垄断全球市场。在无锡经济开发区一排崭新的建筑上赫然镌刻着这样的字“全球叶片供应商”,这就是无锡叶片的追求。在中国,近乎所有的电站都使用着他们的叶片,一半的产量均服务于全球企业。从注重质量的小作坊到走向世界的正泰集团,在与世界第一的电气企业德国施耐德的品牌与技术的诉讼之战中,最终以胜诉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呐喊。现在,全球顶尖的太阳能设计制造专家加盟正泰,共同致力于太阳能科技发展。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