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大全

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观后感汇总

发布时间:2023-09-21 09:26:42

  第一篇:幼儿园老师《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观后感

  昨天我们全体幼儿园老师在中心小学集体学习,我们观看了虞永平老师的讲座,重点讲了课程的过程意识就是经验意识,这是一种专业意识。回到过程中区,意味着通过探究、操作、体验、交往、表达去感受和表现外部世界及自己的内心。过程意识的确立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过程意识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紧密相关。

  虞教授认为梳理科学的质量观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衡量学前教育质量的三个纬度,即结构、过程和结果。

  虞永平教授分享了多个案例:孩子玩积木、班级里的三本日历、足球赛、环境创设等。通过这些案例,为我们阐述了幼儿园课程设计的路径要以一变多、以静变动、人群互变、无事生事,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是最核心的。

  经验是由实践而获得的认知、体验及能力。质检经验是由学习者自己在实践中获得的,间接经验是别人在实践中获得的,并以一定的方式告诉学习者。告诉的方式包括文字、口头语言、照片集影像资料。其中,最抽象的是文字,其次是口头语言,然后是照片及影像资料。因此,间接经验是有层次的。幼儿主要是通过直接经验来学习的,端坐静听不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要尽可能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供多样化的环境和材料,让幼儿与环境、同伴及教师开展多样化的相互作用,在此过程中,获得新的经验。幼儿是在情境中、行动中学习的,幼儿的学习是为了获得新的经验。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错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

  虞永平教授的报告,让老师们深深思考,“过程”这两个字的深刻含义,以及它对提升质量的长远影响。希望我们的教师能做好每一次“过程”,一步一脚印!

  第二篇:虞永平《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观后感

  一年一度的研修开始了,8月15号开启了研修之旅的第一天,听了虞永平教授的视频讲课,使我感受颇深,对于我今后的教学也有很深刻的思考。脑袋里就好像有一个螺旋桨在飞速旋转,但又不知道在转什么。

  转眼间,我毕业六年了,在这六年的幼儿园教师生涯中,我曾经迷茫过,或者说我一直迷茫着,“我学过的知识在现实教育活动中应该怎么用?”成了我职业生涯中最难的难题,我找不到突破口,我有时候都不相信自己是不是能教育好自己班的孩子,我怕耽误他们,我怕影响他们,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是适合小孩子的,有时我也会道听途说,我也会人云亦云。

  虞教授说:“课程的过程意识就是经验意识,这是一种专业意识。回到过程中去,意味着通过探究、操作、体验、交往、表达去感受和表现外部世界及自己的内心。过程意识的确立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那就是说经验就是过程,过程就是学习,那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学习。在幼儿教育的一日活动中,能成为知识的往往是经过验证的经验,而人类优秀的知识也应该让幼儿知道,但不能把直接知识汇聚起来,通过文字、口头语言、图片和流媒体等方式的形式传达给他们。甚至让幼儿回到这个知识产生的实践过程之中去。所以对幼儿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是直接经验,就是回到生活中,回到过程中。

  说道这,我会想起了我自己在教育过程中所犯的错误,那是在今年春天,在班级环境创设中,我们大六班开设了一个植物角,题目为“观察大蒜的生长过程”需要家长配合孩子带一些大蒜,我们用用剩下的橡皮泥盒子作为花盆,我和曹老师在挖土、浇水、栽蒜,这时有个平时调皮的孩子,对我说:

  “老师,我也想栽蒜。”

  “不行,你会弄得满屋子都是。”

  “我帮你弄干净。”

  “你别带头影响纪律,老实的看着就行了。”

  现在想想我真是错的太离谱了,我为什么就不能让每个孩子都自己拿蒜栽种到花盆里呢。我一味的的想到纪律,纪律有那么重要吗?为什么不能在制定规则后让他们自己亲自动手试一试呢?这样他们的知识经验会比单纯的看要全面。

  所以说经验来源于生活,把幼儿的经验回归到生活中去。要尽可能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供多样化的环境和材料,让幼儿与环境、同伴及教师开展多样化的相互作用,在此过程中,获得新的经验。幼儿是在情境中、行动中学习的,幼儿的学习是为了获得新的经验。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多注重生活中的资源,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来源、出发点。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让孩子参与活动的始终,才能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生活体验。

  虞教授的报告,让我思考着,“过程”和“经验”的深刻含义。我们要发现生活中的事物和资源,和孩子一起探索。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尊重孩子,把孩子还给生活。让我们做智慧的老师,利用生活中的机遇和条件,和孩子一起努力。形成生活中的习惯和规则,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生活。

  第三篇:虞永平教授《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有感

  通过观摩学习虞永平教授的《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报告,明确了新时期幼儿教师的角色已悄然发生了转变,由以往的“灌输者”“说教者”转变成了课程方案的制定者、设计者。

  不应再是过去孩子的“保姆佣人”,抑或是苦口婆心的怨妇,或是怨声载道的受累人,而应摇身一变,成为顾全大局、统筹帷幄的大将军。正如虞教授所说,教师应学会做该做的事,“不是老师话说多了、事做多了就优秀,但却是与教师的脑力成正比的。”也就是教师应该学习做个“智慧者”。

  一、学做“引领者”。

  现在的知识不再是静止的,而是生成、变化的,流动的。虞教授指出知识就是经验,是过程性的经验。这注定了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我们幼儿教师把知识转化成一个过程,引导孩子去体验,通过操作体验、观察感受这种“接地气”的方式来学习知识。

  这就需要教师首先来学习做课程方案的“制定者”,“引领者“。如准备让孩子干什么,在哪里干,如何干等。从整体上把握,从细节上引领。如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并且紧紧围绕通过这个活动,孩子去体验、思考,获得新的经验,得到发展的目标进行一系列有价值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根据需要适时调整方案。

  二、学做“发现者”。

  “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生活即教育”。需要教师在生活中发现孩子的需要。教师应该发现生活中有益的资源,并巧妙地利用。如虞教授举了个幼儿园的例子,通过观察、分析等记录虫子的成长规律,让不喜欢虫子的小朋友在那个氛围中也喜欢观察起了身边的小动物。看到孩子们专注地观察的神态,真心地认为做生活的发现者是件有趣的事。

  如我们社区内就有水果超市。在给幼儿讲授各种水果、蔬菜时,我们园有的教师就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引领孩子到就近的水果店去亲自感官认识各种水果,如看一看,摸一摸等。孩子在直接经验中获得了发展。

  如有的孩子在玩区域活动时,为什么不想玩?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发现背后的原因。是否是因为材料太过陈旧?还是材料缺乏层次性,让孩子缺少挑战的欲望呢?等等。发现、了解了孩子动机背后的原因,就真正读懂了孩子。

  三、学做“创设者”

  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有价值的“情境”活动。虞教授提到幼儿园的特点是“游戏化”、“情境化”。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孩子直接参与,从中反思,做有意义的事,进而获得成长。

  利用节日民俗这一特别的生活资源,让孩子在做中学。如幼儿园在过“腊八节”时,有的班级通过自己动手制做“腊八粥”,品粥等活动。让孩子了解节日的习俗,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端午节,自己亲手尝试“包粽子“等,了解节日的风俗习惯,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体验了民俗的独特魅力。

  通过学习,处处提醒我们教师需要在生活中积淀,学做教育的制定者、发现者、创设者。做一个有心的教师,将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新型的“智慧型“教师,关注过程,聆听生命,用生命唤醒生命。

  第四篇: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观后感

  虞教授认为梳理科学的质量观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衡量学前教育质量的三个纬度,即结构、过程和结果。

  质量的取向,则应注重适宜性、规律性和有效性;注重教师结构,避免过于在意房舍的非功能性投入,尤其要避免小学化和成人化;注重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尤其应该关注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良好的个性。

  虞永平教授分享了多个案例:三个孩子玩一盒积木、班级里的三本日历、足球赛、一个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等。通过这些案例,为我们阐述了幼儿园课程设计的路径要以一变多、以静变动、人群互变、无事生事,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是最核心的质量标志。

  经验是由实践而获得的认知、体验及能力。质检经验是由学习者自己在实践中获得的,间接经验是别人在实践中获得的,并以一定的方式告诉学习者。告诉的方式包括文字、口头语言、照片集影像资料。其中,最抽象的是文字,其次是口头语言,然后是照片及影像资料。因此,间接经验是有层次的。幼儿主要是通过直接经验来学习的,端坐静听不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要尽可能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供多样化的环境和材料,让幼儿与环境、同伴及教师开展多样化的相互作用,在此过程中,获得新的经验。幼儿是在情境中、行动中学习的,幼儿的学习是为了获得新的经验。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错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虞永平教授的报告,让在座的每一位教师都思考着,“过程”这两个字的深刻含义,以及它对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长远影响。希望我们的教师能做好每一次“过程”,慢慢帮助幼儿发展,一步一脚印!

  第五篇:虞永平教授的《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观后感

  聆听了虞永平教授的《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的讲座。过程和经验是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遇到的,虞教授指出课程意识就是经验意识。幼儿的经验来自于幼儿的活动过程的观察、比较、思考所得到的,知识是在不断的改进的,幼儿在不断地变化的环境中遇到新知识获得新经验。

  一、联系实际的思考

  结合实际我觉得在进行幼儿观察记录中通过让幼儿直接观察记录比自由想象记录观察记录真实有效而且经验提高较快。在让幼儿观察花朵的生长变化时我们曾经对鸡冠花进行了观察:鸡冠花植株的张高→花朵逐渐变大→越来越鲜艳→变黄→鸡冠花的花冠垂下→枯萎。孩子们在观察的过程中了解了鸡冠花的生长的变化,他们在进行记录的过程中相互说着自己对鸡冠花变化的看法,感性的经验在他们的脑海里印象很深,我听到孩子们由此类推说出小花也是这样的生长过程,这是孩子们自我积累的过程,也是他们喜欢的方式,这也是我教学的方向。

  二、回顾教授的话

  1、对幼儿而言,过程性知识更具有适宜性和现实的价值,幼儿很多时候是在动手的过程中去学习的,只有在过程中遇到新的问题、形成新的经验,才能成为“新的能力”。低龄儿童主要是通过直接经验来学习的,端坐静听不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要尽可能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供多样化的环境和材料,让幼儿与环境、同伴及教师开展多样化的相互作用,在此过程中,获得新的经验,幼儿是在情境中、行为中学习的,幼儿的学习是为了获得新的经验。

  2、“做事”并不就等同于“经验”,我们重视过程,但是没有结果的过程也是值得反思的,不是做所有的事都能获得新经验,也不是所有的重复都没有价值,现有经验的重组和整合有时需要再不断重复的过程中进行。幼儿的活动在情境、材料和规则等方面进行转换,使活动不断产生新经验。

 3、幼儿是在情境中学习的、是在行动中学习的、是通过多种感官学习的、是在探索、体验、交往和表达的过程中学习的、是在生活中学习的。

  最后,虞教授强调了一个问题——对幼儿园的儿童来说,游戏是他们的存在方式,是他们的生活内容,自由、自主和创造的游戏伴随着他们的生命成长,无游戏是“小学化”、“成人化”的主要表现,要形成一种鼓励游戏、欣赏游戏、服务游戏、观察游戏和合理指导游戏的课程文化。

  三、我在思考如何通过有效的“过程”活动使得幼儿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经验,脚踏实地帮助幼儿发展。


95%的人继续看了

其他人推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