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于家务乡环境建设精细化管理,明确管理职责,推动管理重心下移,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形成环境建设合力,全面提升大街小巷环境秩序品质,按照全区“街巷长”制统一部署,结合我乡实际,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同意,就我乡实施环境整治“街巷长”制管理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环境整治工作部署,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形成“一套体系、两级协调、三级管理、全民参与”的于家务乡“街巷长”制工作特色,即:紧紧依托党员、村民代表责任区工作体系,实行乡村两级协调,建立三级“街巷长”管理责任体系,积极动员全民参与,为全面提升于家务乡环境整体水平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组织领导
(一)成立于家务乡“街巷长”制领导小组
总指挥:王德松乡党委书记
副总指挥:古 剑 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成员:班子全体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环境建设办,办公室主任由副乡长李亚军同志担任,日常工作由环境建设办负责组织协调。
(二)成立村级“街巷长”制领导小组
全乡23个行政村成立村级“街巷长”制领导小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担任组长,村两委成员任组员。村级领导小组在乡级领导小组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
三、工作内容
(一)创建“五好”文明街巷
以“十有十无”为内容,集中开展主次干道、大街小巷整治提升。
“十有”即每条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有“街巷长”,有责任公示牌,有评比标准,有文明风尚户公约,有专职环卫队伍,有志愿服务团队,有环境理事会参与,有配套设施,有绿植,有文化内涵。
“十无”即无违章乱停车,无违章建筑(私搭乱建),无“开墙打洞”,无店外经营,无堆物堆料,无道路破损,无暴露垃圾,无乱贴乱挂,无非法小广告,无凌乱架空线。
开展以公共环境好、社会秩序好、道德风尚好、同创共建好、宣传氛围好为主要内容的文明街巷创建工作。
(二)评选文明风尚户
根据于家务乡实际制定“文明风尚户标准”,即:卫生方面达到无垃圾、无污染、无积水、无乱堆放杂物、无乱搭乱挂现象;文明方面达到不随地吐痰、不乱张贴小广告、不乱扔果皮纸屑、不私搭乱建、不参与赌博、不焚烧垃圾、不乱堆乱放、不随意乱倒垃圾。在全乡范围内评选“文明风尚户”,确保每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人人文明守礼。
四、“街巷长”设置
(一)“街巷长”制岗位设置
按照“一街一长、条块结合、党员带头、责任到人”的原则,分别在全乡主要道路、村域内所有街巷设置“街巷长”。“街巷长”分三个管理层级:
第一级:由乡党委书记王德松、党委副书记、乡长古剑担任乡级“总街长”,乡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全乡辖区内主要道路的“街长”。
第二级:由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担任所在村“总街长”,各村“两委”班子成员担任村内主要道路的“街长”。各村党员、村民代表担任村内其他道路的“巷长”。
第三级:每村根据村内道路情况组建环境理事会,街长任理事长,专门负责动员、吸纳、组织党员、村民代表、群众参与乡村环境建设管理。
(二)各级“街巷长”工作职责
1.“第一级”管理职责
乡级“总街长”工作职责:主要负责指导全乡辖区内道路、街巷环境整治,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并对全乡“街巷长”制的落实情况负总责。
乡级“街长”工作职责:主要负责对所管理责任路段的道路设施、市政设施、乡容村貌、交通秩序、绿化管理和环境卫生实施全面综合管理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协调乡水务、环保、环卫、农业、林业、交通、市政、电力、公安、城管等有关职能部门予以解决。
2.“第二级”管理职责
村级“总街长”工作职责:负责领导村域内“街巷长”制全面工作,承担总督导、总调度职责。组织开展“街巷长”制工作督查、考核,负责对突出的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统筹协调,做好跨村域道路协调管理,确保相邻区间有序衔接协作。
村级“街巷长”工作职责:负责全面了解村内主要道路的环境建设情况,熟悉掌握所负责街巷的四至范围、环境现状、经营业态、人口状况等相关工作信息,协调解决村内主要道路环境问题。
3.“第三级”(环境理事会)管理职责
一是宣传引导群众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遵守城乡环境建设管理相关规定,督促社会单位落实“门前三包”管理责任制,主动征求街巷内居民的意见建议,及时向村级“街巷长”反映。
二是组织对负责街巷开展日常巡查,及时掌握情况。对发现的简单环境管理事项及时处置,教育、劝阻各类违法违规和不文明行为;对不服从劝阻的违法行为和需要专业、行业管理部门解决的问题,及时向乡、村网格办反映。
三是跟踪上报问题的办理进度和结果,对行政执法部门和专业管理部门的处理解决、源头管控等工作情况进行监督。
五、工作机制
(一)实行“日巡、周查、月评、季通报、年考核”机制
1.日巡:由村级“街长”、“巷长”亲自或指定1名理事会成员开展每日巡查,当天的巡查员对于所发现的问题或上级下达的问题台账按照具体情况先协调环卫队员、城管队员、管片民警进行解决。对于无法解决或需要专业、行业管理部门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乡“街巷长”制领导小组办公室,由主管领导统筹安排解决。对于巡查和处置情况及时记录到《于家务回族乡“街巷长”工作日志》中。
2.周查:村级“街长”、“巷长”每周至少亲自到现场检查1次,按照“十有十无”标准,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3.反馈:建立并完善《于家务回族乡“街巷长”工作日志》,根据台账反映的问题,要经常征求村民意见建议,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并跟踪上报问题的办理进度和结果。
4.月评:乡级“总街长”每月至少现场检查1次,乡级“街长”每月至少现场检查2次,检查属地各“街长”、“巷长”履职情况,召开乡级“街巷长”工作领导小组例会,总结讲评街巷环境建设管理工作,安排下一步工作,研究解决难点问题,并组织协调本乡的科、队、站、所和相关区属部门执法力量,开展集中执法检查。落实“街巷长”制的工作情况将纳入全乡环境建设工作考评,并在全乡通报。
乡级“街巷长”工作领导小组例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按照以下流程:
(1)先由各“街长”汇报当月的巡查和问题处置情况。
(2)对于突出问题或者重难点问题上报领导小组。
(3)由领导小组研究解决重大疑难问题,对落实不力的进行督促整改。
(4)最后总结讲评全乡落实“街巷长”制工作情况,部署安排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5.季通报:乡环境办每季度将对“街巷长”工作领导小组建设运行情况,相关制度建设执行情况,“街长”、“巷长”信息公示情况,基础台账建设更新情况,巡查记录和工作日志情况,信息报送情况,所负责街巷的社会知晓和公众参与情况,督查整改情况进行全乡通报。
6.年考核:按照日巡查、周检查、月评比、季通报、年考核的要求,年末由乡“街巷长”制领导小组组织对“街长”、“巷长”所负责的辖区内环境卫生进行全面考核。
(1)对表现突出的“街长”、“巷长”,年末给予通报表彰;对工作不到位,在上级相关部门暗访督查中发现问题的,予以通报批评。村级“总街长”履职情况与年终考核挂钩。
(2)被上级环卫部门扣分的行政村,酌情扣除年终村级环境建设专项工作经费。
(3)因整治不到位出现媒体曝光、“创城”扣分、首环办通报等重大事件的,由乡纪委约谈问责。
(二)完善与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对接机制
对接网格数据,乡网格办加强各类数据整合统筹、更新核对,为“网格长”工作提供数据支持。“街巷长”根据责任街巷网格员、热线等渠道举报的案件情况,追踪办理进度和结果,对案件进行督办,第一时间获取工作信息、准确受领分派任务、及时完成问题整改。
(三)建立社会参与机制
在乡级道路和各村公示街长、巷长姓名和相关信息,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群众便于接受的方式,加强宣传,引导正面舆论,建立于家务乡“街巷长”制微信群,提高实行“街巷长”制的知晓度、支持度、参与度,营造良好的社会参与氛围。不断健全完善环境理事会运行机制,搭建沟通联络渠道,及时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征求意见建议,充分发挥社会动员作用。
(四)创建疑难问题联动机制
针对乡域范围内沟渠、林地、路灯、公厕、架空线路、交通等疑难问题,由各级“街巷长”向上级“街巷长”汇报,总“街长”牵头,协调乡水务、环保、环卫、农业、林业、交通、市政、电力、公安、城管等部门,分工配合,迅速处置。
六、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强化领导。各村、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乡主次干道沿线和大街小巷的环境整治,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中心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全力以赴、抓紧抓好。乡主要领导带头每月下村进行拉练检查,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协调解决环境整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各村、各部门按照“十有十无”、“八不准”的标准明确工作任务,结合区域实际情况,丰富和完善工作任务。要把环境整治和疏解整治促提升、违章建设整治、垃圾分类、严禁“三烧”等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声势,整体推进,努力创建一批示范街面。每项工作、每个环节、每个岗位都要建立责任制,各项工作切实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逐级负责,检查落实。
3.党员带头,率先垂范。全乡广大党员要积极参与到“街长制”工作中来,坚持“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强化党员宗旨意识、担当意识和服务意识,站在落实“街长制”的最前线,彰显“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岗位一份奉献”的带头、示范、辐射作用,以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要强化全面推行“街长制”的宣传动员,充分利用公告栏、村内广播、微信平台等多种途径宣传“街长”工作性质和职责,引导群众参与、配合“街长”工作。要广泛发动群众,让群众监督,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各项工作中来,不断营造文明乡村人人参与、乡村文明大家共创的新风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