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作安排
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三个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我们一定要科学研判形势,坚定发展信心,找准发展路径,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进取意识、责任意识,敢作敢为、善作善为,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抓推进,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落实,力促滁州在新的征程上实现新的辉煌。
今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奋进、好中加快的工作总基调,坚持冲刺全省第一方阵不动摇,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健康发展,努力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惠民生,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进出口增长8.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5%和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新常态有新机遇,新常态有新要求,新常态应有新作为。这些指标的安排,适应了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结合了滁州发展的实际,兼顾了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原则,既充分考虑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刚性指标要求,也为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和改善民生留出了较宽松的空间,有利于引导各方把工作重心聚焦到稳中奋进、好中加快的工作总基调上来。
今年,将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发展为要,进一步壮大实体经济。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转型升级为主线,突出工业主导,强化农业基础,推进服务业壮大,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按照“链形延伸、骨干带动、科技长入、工农融合”的思路,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一是加长加粗产业链条。实施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计划,加快集群化、信息化、品牌化步伐,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狠抓产业链招商,建链、补链、强链,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壮大体量、两头延伸,提升整体竞争力。力争全年六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2100亿元,增长12%以上。二是做大做强骨干企业。重点支持规模领先、行业领军、发展势头好的工业企业,推进改造重组、裂变发展,加快打造一批百亿元、50亿元、30亿元企业。力争康佳率先过百亿,博西华、天大、天康早日迈进“百亿俱乐部”,蓝德、全柴、华塑、中普能源等尽快突破50亿元;新增规上企业100户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630亿元以上。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通过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千方百计扶大育强促优。引导督促企业不断技改,全年实施重点技改项目300个以上,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三是依托依靠科技创新。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均要建立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技术团队的紧密型、常态型、专业型合作,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实施好人才计划,切实加大对国家级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各类技术研发机构等扶持力度。支持智能家电、新型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南大光电、天大铜业、天光半导体、鑫国金属功能材料等项目建设。力争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新增20家以上。四是联结联合一二产业。充分认识和发扬滁州工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在农业这一特长,大力推进工业与农业对接、车间与田间联姻,把农田作为工业第一车间,围绕转化农产品资源,加快培育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把“农”字头的工业品做精、做特、做大,反过来带动第一车间种养水平的提升。全年各级龙头企业发展到840家,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50家,实现产值570亿元以上。
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突破电子商务,全力发展文化创意,高度重视房地产业,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层次提升。电子商务上,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典型示范,着力培育2个以上具有较强影响力、完全实现网上交易的电子商务平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和引导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大力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开工建设康佳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项目,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市、示范基地(园区)和示范企业。文化创意上,积极谋划生成一批创意产业项目,依托科教园区、乌衣新区等,探索建立功能定位合理、具有明显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或基地。鼓励利用闲置厂房、仓储用房等兴办文创产业,利用工业遗产、建筑遗存发展文创项目。把长城文化创意园作为一号工程,加快推进三期项目,科学谋划后续项目,力争将其打造成为新的城市名片和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东方梦世界。深度挖掘明文化、孝文化、醉翁文化、儒林文化、花鼓文化等地域文化内涵,加快推动醉翁亭景区整治、儒林外史文化城等项目建设。房地产业上,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政策措施,增强消费动力,规范市场秩序,提升开发质量,推动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完成房产开发投资270亿元。物流业上,加快南京湾商贸物流园、城北商贸物流园等物流聚集区以及全峰快递、鸿耀物流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粤赣皖苏物流节点城市。旅游业上,潜心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目的地景点,丰富旅游业态,重点推进琅琊山、小岗村争创5A级景区,凤阳韭山洞和明皇陵、天长红草湖、来安景华生态园等争创4A级景区,加快推进全椒西环线乡村旅游带、明光女山和老嘉山,以及来安舞彩、南谯皇甫山、琅琊舜田等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养老服务业上,围绕建造老年人宜居家园,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兴办养老机构,在引进中高端养老养生项目上实现突破,吸引外来人口到滁养老;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务实做好福利性、公益性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年内建成50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改扩建敬老院8个、新增床位600张。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用工业园区的理念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吸引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投资农业园区,鼓励农民以土地或劳动力入股。整合涉农项目和资金,主要用于园区建设。加快建设天长永丰、全椒襄河等6个省级农业示范园,打造全省一流精品示范园区;争取定远金山创建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及明光、琅琊创建省级示范园区取得成功。加快推进与中农大、西北农林大、南农大、南林大、安农大等院校合作,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依托园区开展农业项目招商,引导企业入园集聚发展,新增农业示范园区21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年新增家庭农场4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00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0万亩以上。
振兴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富民强市的基础,也是我市发展“短板”,县域强则全市强。按照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原则,力促县域经济加快提升。一是争先进位要有新成效。既要纵向比进步,更要横向比进位,力促各县市区在全省考核中增速争先进、总量进位次、人均上台阶。二是产业培育要有新进展。把培育打造支柱产业、扶植壮大骨干企业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核心,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强化发展支撑,积蓄发展后劲。三是城乡面貌要有新变化。坚持因地制宜,通过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突出特色、加强管理等手段,使城乡面貌年年有变化、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变样。四是民生福祉要有新改善。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群众享受到更多公共服务和更多实惠,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二)项目为纲,进一步扩大有效投入。恪守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的原则,始终把项目摆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
深化开放合作。力争引进市外亿元以上项目400个以上,到位资金800亿元左右。一是研究新对策。适应国家政策调整,顺时应势,对原有政策进行清理,迅速出台新形势下招商新政策、新举措,尽快解决新办法能用、会用、管用的问题,再造招商新优势。二是拓展工作面。坚持全员招商与专业招商并行,发挥好9个专业招商分局和44个县干招商小组作用,推进驻点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和园区共建等,一二三产业并举,引资引智引技结合,全力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项目、外资项目的招引上实现新突破。三是增强软实力。秉承亲商、重商、安商、扶商、富商的理念,全力打造效率更高、服务更优、诚信更佳的投资环境,切实解决企业建设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力促焕发生物、德威新材料、胜华波汽配、强强实业二期、德力高档玻璃器皿等一批在建项目早竣工、早投产,全年竣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超100个;推动椰牛饮品、德青源蛋品、施耐德变压器、天长缸盖、立光电子等一批重点项目如期开工,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00个以上。四是提升融入度。深化区域合作,加强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研究,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推进与南京同城化、与合肥一体化。紧紧抓住并主动融入南京江北新区,谋划、争取大江北协同发展区成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
加快项目推进。“十二五”即将结束,在抓好在建、在手项目,特别是滁州汽车城、健康食品城、家电制造基地、滁宁轻轨、大唐电厂、江巷水库等十大工程的同时,加强“十三五”重大课题研究,在补短板、增后劲、促均衡、上水平上下功夫,开发储备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有支撑引领作用的重大项目,确保全市项目库动态储备亿元以上项目500个以上。特别是围绕大江北新区、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乌衣大学城、长城文创基地等重大平台,信息、生物、环保、智能家电等重大产业,宁西高铁、北沿江铁路、宁合城际轨道、明合高速、引江补淮、窑河复航、山许水库和各类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进行深度谋划,促成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规划范围。
提升园区平台。按照产城一体的理念,把各开发园区打造成企业集聚集群、资源优化配置的发展高地。苏滁产业园要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产业项目的引入、建设,确保全年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分别达到20个、15个、10个以上,力争在旗舰型项目的招商上实现零的突破。市开发区要加快“三次创业”步伐,争取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分别增长20%以上,继续领跑全市。推进天长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全椒、来安汊河开发区争创省级创新型园区,凤阳•宁国现代产业园建设提速,加快明光、全椒开发区扩容升级,推动定远•肥东合作共建定远盐化工业园、明光•肥西合作共建明光工业园区,并纳入皖北合作共建园区政策范围。
破解要素制约。再造用地保障优势,对上争取与对内挖潜并重,使用增量与盘活存量并重,提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再造资金保障优势,坚持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举,创新融资方式,力争全年社会融资总量超500亿元;深化政银企合作,争抢信贷规模,调优信贷结构,力争年内新增贷款150亿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扩大直接融资,腾出信贷规模;支持已上市公司进行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及并购重组,推进浩淼安防、秦栏小贷、龙利得包装等“新三板”挂牌,力争全年上市和“新三板”后备企业达100户以上;大力引进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完善和发展担保、小贷、典当等机构,探索设立民间融资服务中心,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水平。再造人才保障优势,出台富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重点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技能实用人才;实行市县乡村联动,外引、内招、定培并举,出台鼓励外来务工人员购房居住政策,吸引市外劳动力到滁务工定居,让更多转移人口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三)改革为先,进一步提升创新水平。解放思想,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增强治理能力、激发内在动力、释放社会活力,不断增强区域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强化勇于担当意识,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取得新进展。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以农村土地确权为抓手,扎实推进12项涉农改革,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8个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网络平台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扩大农村公共设施“自选、自建、自管、自用”试点范围,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争当农村改革排头兵。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以简政放权为重点,实施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建设“一库四平台”。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大力推行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改革。开展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着力推进财税金融改革。完善预算制度,加大预算统筹力度。实行政府性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切实防范债务风险。调整财政资金支持方式,由过去直接奖补具体项目改为设立专项基金(资金),用于支持产业培育、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土地节约、品牌扶持、人才工程、社会保障等。推进营改增扩围试点。加快金融改革,强化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行居住证制度,鼓励进城务工人员等在城镇落户;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社会保障、权益保护,进一步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就业、住房、就医、就学、社保等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共享。深化文化、卫生、教育、养老等项改革,稳步推进其他改革。
广泛开展大众创业。更新创业理念,培育创业精神,增强创业能力,浓厚创业氛围。把握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等产业组织新特征,进一步降低门槛、加强政策支持,落实“三证合一”,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倡导大中专毕业生开展“创业型就业”,鼓励城镇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退役军人进城、进企务工创业。鼓励外来人员创业,融入滁州,成为新滁州人。引导在外人士返乡创业,实现“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鼓励农民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创办“农家乐”,就地创业。力争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2万户、私营企业4000家以上。
不断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0家,创新型企业30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100亿元。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新认定省级以上“两化”融合示范企业6家,新增智慧企业200户以上。开展“发明专利申请攻坚年”活动,新申请发明专利3300件,授权发明专利200件。争取与高校、院所新增合作项目不少于100项。继续扶持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汽车与家电技术及装备研究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华东分中心、国家电子元器件质检中心、石英砂质量检验中心等平台建设,推动轨道交通装备检测中心和盐化工研究院、食品研究院等新型研发实体建设,市科技孵化器二期投入使用。
(四)统筹为重,进一步加快城乡建设。推进以人的新型城镇化,让城市和乡村各显特色、各具风采、和谐共生。
始终坚持规划引领。坚持规划“一套图”和空间“全覆盖”,依据新版滁城总体规划,加快完成各专项规划及重点地块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强化多规融合,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加强风貌特色规划研究和城市设计引导,塑造特色城市。推进县城和集镇规划全面提升,完善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专项规划及重点地段设计,彰显城镇魅力。统筹乡村规划,体现田园、生态、宜居特色,建设让人们留恋不舍、记得住乡愁的幸福家园。
下力气提升滁城建设水平。突出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品质,增强中心城市能级,擦亮“中国亭城”品牌。持续推进“131”组团的内部同城化和与南京的外部同城化,增强城市聚合度。全年实施重点城建项目135个,完成投资85亿元。年内确保苏滁大道、西涧路、洪武路、世纪大道全线贯通,推进滁州大道、龙蟠大道东段等工程。继续完善新城区功能,加快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统筹老旧片区、街区、小区改造,各区老旧小区改造2个以上。加快城北汽车站建设,完善城市功能。聚力推进“一山、一河、一城、一湖”四大工程,琅琊山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引领,加快醉翁亭、丰乐亭景区综合整治,提升深秀湖、琅琊寺等景观,推进龙池街改造,提高名山名气;清流河力推治污、蓄水、绿化等综合整治,逐段布置园林景观,完成园路、广场等配套项目,实现路通、灯亮、水清、景美,提升滁城灵气;滁城古城推行低影响开发模式,完善南湖景观配套,启动城中河拆迁改造工程,展示古城风貌,延续精脉,留住记忆,以古色古香浓郁滁城文气;明湖在完成立项及争取进入国家“十三五”专项规划、省“861”项目笼子的基础上,深化细化区域控规和城市设计,启动水利工程、湿地工程建设,拓展滁城生态空间,涵养城市元气。
同步推进县镇村建设。天长、明光、凤阳、定远四个县城要主攻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200亿元。天长要实施好南市区二期6平方公里片区组团开发,加强老城区风貌研究和保护,继续搞好环城河治理。明光要加快城东新区建设,适时向北发展,并注重分块改造老城区。凤阳要坚持新城区完善与老城区改造并举,加大城市主出入口改造建设力度,结合明中都城国家大遗址公园建设,争创国家旅游目的地和省园林城市。定远要启动东部新城建设,推进老城配套、升级,搞好内城河生态环境治理。集镇建设要力戒“夹皮沟”、骑路集,杜绝私人建房,镇当城建,走“块状布局、集中开发、市政配套、功能完善”之路。加快炉桥、汊河、乌衣、铜城、秦栏、临淮关、大墅等重点市镇建设。全面完成去年48个中心村建设任务,组织开展今年45个中心村规划建设,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切实加强城乡管理。进一步理顺、完善滁城管理体制机制,出台滁州城区城市管理考核办法,实现城市管理在时间、空间上全覆盖。牢固树立“八化”理念,推进属地化、网格化、市场化、机械化、数字化、精细化、人性化、长效化管理。围绕“三治三增三提升”,加大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着力解决交通不畅、垃圾死角、占道经营、乱搭乱拉等突出问题,严格落实“门前三包”等有效措施。坚决查处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严格控制新的违建产生。切实加强物业管理,开展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规范化行动。强力推进“三线三边”整治,完成300个村垃圾治理,让干净整洁有序的环境常态化。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滁马高速、宿扬高速和蚌淮高速连接线建成通车,滁淮高速、滁州港、凤阳港、104国道滁城西段和明光段改建等加快建设,完成交通投资100亿元以上。力争章广风电一期项目建成发电,推进500KV釜山变、220KV韭山变、110KV凤凰变等项目建设,完成能源建设投资4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光纤入户和4G网络建设,完成通信投资8亿元以上。
(五)生态为基,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作为滁州决胜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市民安居乐业的首要保障。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治标治本多管齐下,让滁州天更蓝、地更绿、山更秀、水更净。
打造绿色滁州。开展绿满滁州建设行动。重点围绕城市出入口、绿色长廊、石质荒山等,实施绿化项目80个,新增绿地230万平方米。把实施森林增长工程与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美好乡村相结合,建设一批苗木、花卉、果林、茶药生产基地。完成新增造林20万亩,争创省级森林城市4个、森林城镇7个、森林村庄35个。加大绿色建设推广力度。开展建筑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探索采用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和信息化管理等方式建造、使用和管理建筑。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新型墙材、绿色施工和可再生能源应用。加快发展绿色交通,推进公共交通建设,完善城市“绿道”系统和中心城区公共自行车系统。
加强生态保护。弘扬生态文化,提高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度。深入开展生态镇、生态村等创建活动,新增省级生态县1个、生态乡镇2个以上、生态村3个以上。开展生态修复,启动34处、推进51处矿山治理,完成龙池街宕口、凤阳馒头山、明光明西等矿山治理项目。坚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耕地保护机制,完成71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强化政策导向和利益导向,加强生态补偿等方面的政策创新。
强化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四水”共治。治污水,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展白塔河、池河、来河、襄河、清流河等河流专项整治;防洪水,推进滁河综合治理,建设滁城城南新区防洪工程,启动沙河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2座中型水库、9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保供水,加强重点饮用水源地保护,大力整治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确保水质安全;抓节水,鼓励工业企业、绿化灌溉和建筑工地使用中水,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循环使用率。加大空气污染治理力度,重点治理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和城市扬尘,切实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强化环境监管,对重金属、化学品生产和危险固废处理等重点企业,实行全过程监管和风险防控,及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
(六)民生为本,进一步增进群众福祉。守住底线,突出重点,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更加注重维护和谐稳定。
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面完成民生工程年度任务。新开工保障房1.95万套,完成8500户农村危房改造。落实积极就业政策,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继续推进全民参保,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适时调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完善教育、五保、低保等社会救助体系。完成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工程。关爱残疾人,完成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1200例。切实做好老村干、老民师等七类“老字号”群体生活补助发放工作。
切实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一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布局,加大教育投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全面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公办幼儿园19所、改扩建8所,完成55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力争来安、全椒、琅琊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国家级督导验收。认真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快职教大市建设,推进城市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校新校区建设,力争天长、明光职教中心和来安职高等通过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验收。支持安徽科技学院、滁州学院发展,力争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验收。二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巩固基层医改成果,探索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发展。加强与市外优质医疗资源的合作共建,加大名院、名科、名医引进力度。启用二院新院区。强化城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示范化创建活动,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三是扩大文化科技等惠民覆盖面。精心办好第五届中国农民歌会和第五届皖台科技论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快市博物馆布展,力争市科技馆开馆,统筹推进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村(社区)文化乐园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推进体育场馆建设。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扎实做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启动我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持续推进双拥创建工作,力争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获得成功。扩建市殡仪馆并选址建设新陵园。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启动皖东强对流监测预警中心工程。认真抓好外事、侨务、对台、宗教、统计、物价、编制、档案、保密、人防、地震、科协、老干部、地方志、红十字会等工作。
全力维护和谐稳定。一是抓好信访维稳。顺应信访改革新要求,进一步完善五级群众工作体系,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推进诉访分离,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二是加强安全管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建立常态化火灾隐患排查机制。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铁腕整治违法行为,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健全防灾减灾应急体制机制,切实提高事前预警、事中救援、事后恢复的综合处理能力。建立健全舆情引导、监管和应对机制,加强信息和网络安全。三是改进社会治理。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社区管理服务创新。深化平安滁州建设,健全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打击违法犯罪,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感。
着力办好十件实事。遵照市委五届九次全会要求,今后每年市政府向市民承诺,为市民办好十件实事。今年的十件实事包括:开工建设市图书馆;加快市第一人民医院建设(新建急诊内科大楼,南京鼓楼医院滁州分院挂牌,苏滁分院开工建设);实施滁城内城河改造一期工程;完善滁城城南新区生活配套设施(包括百货超市、幼儿园、菜市场等);完成滁城棚户区1450户和4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实施滁城幼儿园布局调整及危房改造工程;开工市福利中心改扩建项目;建设市残疾人服务中心;加快市老年大学及老年人活动场所建设;新建、改造滁城街头游园5个以上和公厕10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