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扎实推进我市“十三五”发展重点任务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必须牢牢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全面部署、突出重点、扎实推进。
(一)坚持创新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重视创新就是重视未来,投资创新就是投资未来。推进创新发展,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的带动作用,构建产业新体系,培育发展新动力,完善发展新机制,厚植人力资源新优势,推动全方位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西部创新中心。
经济发展的均衡性、协同性和持续性,有赖于“三驾马车”协同发力。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重在“优化”,要解决好谁来投、怎么投、投在哪里的问题,坚决防止低效投资和重复建设,防止形成新的产能过剩,严格管控好政府性债务风险。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重在“培育”,要适应新常态下需求结构升级趋势,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发挥好出口的促进作用,重在“扩大”,要创新贸易方式,统筹推进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服务贸易,优化出口结构,大力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形成对外经济新优势。
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推动创新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也有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归根结底是产业结构问题。“十三五”时期,要瞄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着力发展壮大电子信息、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页岩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集群发展、多点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促进传统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优化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特别要大力发展金融、物流、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充分发挥我市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把旅游业培育成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推动创新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准确把握创新规律,聚集创新要素,整合创新资源,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特别要把技术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在打造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上下大功夫。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优化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配置。抓创新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走开放式创新路子,促进内外部创新要素和资源的互动、整合、协同,加强创新资源共享与合作,形成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开放合作格局。抓创新不能漫天撒网,必须强化创新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优质创新资源向两江新区、国家级高新区等重点区域和先进制造业、互联网产业等重点领域集聚。要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健全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和文化环境,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创新驱动本质是人才驱动,必须加快建设人才强市,为创新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信息化可以为创新发展插上翅膀。信息化的深入推进,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既突破了地区之间的时空制约、减小了区位条件对发展的影响,又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统筹推进“四化”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努力建设通信信息枢纽和互联网经济高地。
(二)坚持协调发展,增强发展均衡性。“双欠”市情,集中体现在区域、城乡差距较大。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既要加快发展、又要协调发展。推进协调发展,必须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协调兼顾各方面利益关系,促进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军民融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是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的前提和基础。要着眼特色发展、差异发展、联动发展,深化和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都市功能核心区与都市功能拓展区要协同融合,打造高端要素集聚、辐射作用强大、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大都市中心区;城市发展新区要加快建设重要功能组团,成为大都市区重要组成部分。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要建设以“万开云”板块为重点的沿江特色经济带,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要打造生态经济走廊。要进一步完善区域规划,细化区域政策,创新区域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各功能区域和各区县协调发展。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实现我市一体化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做好统筹新型城镇化和建设这篇大文章,必须